查查知识网

email是什么意思 联系人email什么意思

发布者:李楠一
导读一、电子邮件定义电子邮件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非常快速的

一、电子邮件(E-Mail)定义:

电子邮件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不管发送到哪里,都只需负担网费)、非常快速的方式(几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到世界上任何指定的目的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

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同时,用户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新闻、专题邮件,并轻松实现轻松的信息搜索。电子邮件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邮件软件与聊天软件的区别

聊天软件,核心在「聊」,对应的是「说」;

邮件软件,核心在「信」,对应的是「写」。


三、电子邮件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而管理的提升,对于公司全体都有好处。


(一)对中层管理者的好处

中层管理者,最怕背锅。做事都有风险,尽管有时风险很低。出了事总要有人背锅,邮件能明确到底是谁的责任。

(1)电子邮件的第一特性,是留下中心化的记录来规避风险。哪怕是企业里面没有人用邮件,但是“邮件思维”,也一定要带上。

(2)电子邮件的第二个特性:邮件记录几乎无法篡改。

所以邮件证据,在职场当中可是神兵利器。职场打架可不是街头骂架,要有真凭实据。

(3)电子邮件第三个特性,就是搜索起来特别快。

聊天软件的证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沟通对接过程中,截图都累死人。截图之后还要梳理顺序,找到逻辑,万一对方说你截图不全,断章取义,又要回去补充一番

只有电子邮件,才能立马呈现所有证据,以主题查看也行,以关键词搜索也行,以时间陈列也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高度聚合,撒谎无所遁形。

(4)电子邮件第四个特性,就是哪怕是对方不承认,说自己没看到,也不怕。

这就涉及到邮件产生的职场潜规则:只要邮件发了,默认就是收到了、看到了。

因为邮件不像聊天,没有大量不相关信息干扰。一封邮件就是一个主题,清清楚楚在那里。

职场人士如果不查看工作邮件,基本相当于不上班,这个责任是逃不掉的。

这也让常见的「群里信息太多没看到就是不知道」的甩锅手法失效。

国外企业也有企业级的聊天工具,比如slack,但是重要的事情,依然是走邮件,就是为了留下清晰而且可以快速查询的证据。

不一定是为了挖坑,但肯定是可以保护自己嘛,职场如战场,被漫天乱飞的流矢射中的人太多了。

如果说留证据是被动型防守,那邮件的「抄送」功能,就是带有主动性质的战术布局。

(5)电子邮件的第五个特性,有个聊天工具很难做到的点,就是抄送。

在聊天工具里面让大家来围观,那要各种拉人,很麻烦。而且拉一堆人进来看你们两吵架,谁都没这个好心情。你句句觉得自己说得好有道理,但在外人看来,你们就是在吵架,谁也不是好东西。

而邮件,根本无需拉群,就能抄送一群人,你的领导,对方的领导,隔壁业务相关的同事,都行。围观的力量,有时候是很强大的。

「抄送」功能,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告诉对方:这事不需要你负责,不需要你动手,但请你知悉,麻烦你做个见证。

【工作做得好,抄送要抄巧,工作要出彩,抄送不能甩】

(6)电子邮件的第六个特性:如果说抄送功能还显得光明正大,双方都能看到抄送了谁,那电子邮件的第六个特性,就堪称是职场暗器,那就是「密件抄送(密送)」。

因为对方看不到,你牵连进来了多少人。

如果以为没有大领导看着,就敢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却不知道对方早已把电子邮件密送给了大老板,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对基层的好处

在国内,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对规范管理的刻意弱化,其实是管理者故意为之,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控制员工。

电子邮件,利于员工;网上聊天,利于管理者。

电子邮件对员工的好处,第一个层面,在于时间的把控。

很多时候电子邮件不需要立马处理,可以形成一个缓冲空间,对整块工作的时间进行保护。这其实很重要。

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作,要做到出彩,都需要精心创造或者深入思考。这时候,最怕的,是被打断。

一个你原本擅长的事情,在执行过程中被不断打断,你会崩溃,然后发火,最后摆烂。

电子邮件形成的缓冲空间,对整块工作时间进行保护,信息收到了,任务在那儿了,自己慢慢来处理。

这不是降低工作效率,反而是形成了一个类似于课表的制度,不用随时在群里面回复“收到“,也不用被聊天提示音弄得精神紧张。

没有频繁的打扰,一个更适合员工高效率输出的时间缓冲层就形成了,本质上更有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

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这就很不舒服,没了自己说个话里面有人捧场的快乐,没有“收到收到收到、鼓掌鼓掌鼓掌”的及时反馈,一呼百应、身边人都围着自己打转的装X质感就消失了,体验很不好。

第二个层面,是能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大部分人的聊天工具都是亲戚、朋友、发小在,领导、同事也在,很混搭;

而电子邮件,尤其是公司邮件,那就是清一色的同事关系,来的都是活儿,发的都是事儿。

聊天工具里面晚上来信息,可能是女朋友想要宵夜了,男朋友想要约电影了,更可怕的是,同事突然甩文件了,领导突然要召唤了。

很多人,都被聊天工具提示音弄得神经衰弱了,怕的就是这个。

而电子邮件,随便堆,随便发,反正第二天上班再处理,就没了连环夺命的感觉。

第三个层面,是沟通效率问题。

聊天工具承载聊天,轻松自如,一般也不会长篇大论,除非是要写分手感言的时候。

这样轻松的环境必然导致信息密度低,一件事儿,往返发个几条十几条信息搭配五六条语音,很正常。

而电子邮件,因为正式,所以表述更加完整,事情讲的更清楚。

罗列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一二三四五六,还能套表格插图片,更适合工作上的复杂对接。

表述更完整,也要求表述的时候就想明白。

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没办法边聊边完善想法了,那种开两小时会就为了帮领导理思路的场景就消失了。

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滥用(各种没有意义的会议以及加班),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对电子邮件的忽视往往是从上而下的,正是为了掩盖这样的滥用。

当然,这里还有历史惯性的因素,很多公司从小做到大,早期的聊天思维可以支撑起工作的复杂性,等到体量大了部门林立了对接麻烦了,也不想改。

这就是在工作模式上退化了,至少,是不匹配了。


(三)对高层的好处

邮件思维的本质是公开化的,有纪录的,甚至大老板有需求可以绕过管理层直接查询,这就破坏掉了信息垄断带来的优势。

而聊天工具是收窄的,可以强化管理层的信息垄断,流水的员工铁打的经理嘛,这种对信息的集中掌控更能加强管理者的权威。

职场里面大家经常有疑问,为什么领导不把话说明白?

因为,不想说明白,不能说明白,不敢说明白。

说明白了,对员工最爽;不说明白,对领导最爽,也最安全最稳固。

邮件思维,侧重明明白白;

聊天思维,喜欢模模糊糊。

其实细看就知道,真正的公司大老板,特别喜欢发公开信,细致打磨后一次写清楚,这就是邮件思维;

而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他们的利益不完全对标公司利益,才更青睐可以构建信息护城河的聊天思维。

所以不论面子还是里子,管理者都是讨厌员工用电子邮件的。

明面上,说的是效率问题。但里子里,其实是职权问题和信息差问题。

一名公司高层,面临的盘子更大,领域更多,要思考的事情也更多。如果一味通过聊天来获取信息,效率非常低,而且难以抓住重点。

用聊天来获取信息,效率非常低。很多人在用聊天表达的时候,抓不住重点,绕一大圈也不知道在说什么,非常浪费时间。而通过书写来表达,非常容易剔除无用信息,抓住重点。

用聊天来获取信息,还是要依靠大脑来进行记忆和整理,最终导致记住了小部分,忘记了大部分,或者只注意到自己关注的部分,忽略了很多其他东西。而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可以促使更加全面的信息获取,更方便进行整理、归类、摘录、索引。

所以真正高效的高管,最应该抛弃充斥大量垃圾信息、无用信息、低密度信息的聊天方式来进行管理,而改用集中、高效、精准、打破信息壁垒的电子邮件方式来进行重要沟通。

当然,也不能完全只依靠一种方式,在电子邮件、报告、汇报等正式方式之外,也要从聊天、面谈、现场走动、调查统计甚至小道八卦等各种方式途径获取信息,所谓兼听则明。


四、总结

电子邮件对上上下下都好,但之所以在国内很少人用,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是因为习惯原因。

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沟通习惯、聊天习惯。但是管理的提升,必然带来改变。如果永远不想改变,那就永远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第二是因为抗拒学习。

电子邮件的收取、发送、抄送、密送、归类,虽然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比用微信还简单,但无论如何简单,都还要学点新东西,哪怕只有3分钟,也要学新东西。而很多人对于学习新东西这件事情极其抗拒,所以导致很多人抗拒使用。

第三是因为抗拒动脑。

听说读写,最简单最不费力是听,其次是说,再次是读,最困难是写。书写是最高层次的表达,需要认真、仔细、全盘思考。

很多人非常抗拒动脑子的事情,最喜欢轻松的听和说。但是听说是最低效的沟通,信息密度极低,信息丢失巨大,随着事件的复杂度、时间跨度增加,这种方式完全不能支撑。所以必须进化到读写这个层次,这是必然的趋势。

要想提升自己的职场价值,要想拓展自己的未来道路,要想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要想达成良好的企业治理,电子邮件这个工具,或者说邮件思维,是优秀个人和企业必备的配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