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

发布者:陈阳明
导读2015年11月,特级教师何夏寿的第一部散文集《爱满教育》面世,短短数月,出版社两度加印。时隔三年,《爱满教育》的姐妹篇《记着》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散文精品”推出。记得我曾为《爱满教育》写过一篇跋

2015年11月,特级教师何夏寿的第一部散文集《爱满教育》面世,短短数月,出版社两度加印。时隔三年,《爱满教育》的姐妹篇《记着》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散文精品”推出。

记得我曾为《爱满教育》写过一篇跋,题为《教育:生命的向善》,文中称何夏寿为“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勤勉,不求闻达,40年如一日,全心经营着一所农村小学,把著名童话作家金近先生家乡的四埠村小,打造成为小有规模、大有质量的童话学校:金近小学。不仅如此,他还潜心语文教学,既做校长又做名师,从一位农村代课教师,出落成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他倡导的“童话教学”“戏曲教学”在小学语文界独树一帜。

“一年好景君须记”,何夏寿“记着”什么呢?走进《记着》,我们不难发现,他记着的不是自己如何为金近小学发展呕心沥血,也不是怎样为推出自己的特色课程废寝忘食,而是世俗生活里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庸常琐事。

让我们一起走近何夏寿笔下那些至真至情的“俗事”。

首先当然是“亲情”。《拜坟岁》写的是每当大年初一这个好日子,作者必去父母双亲的坟头坐坐,陪伴着他们,诉诉心里话,跪哺之恩溢于言表。《住街头》是母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向往的是城镇生活。在农耕文化的年代里,住街头就意味孩子“出山”了。《哥哥》自称“强盗”的耿直善良,《姐姐》护弟的意切中显现的柔美,都充满着亲情的高贵和泥土的芬芳。《铅笔头》更早就脍炙人口,不知感动过多少人。

同时还有“师情”,这不仅表现在如《推手》《语文乐》《师弟》等文章中,也体现在如《戏友》等散文篇章对语文界老一辈的崇敬之情。

当然也有更多的“生情”。这里的“生”,是指何夏寿带导的优秀青年教师“门生”。特别感人的如《开班》《笑死》《小蓝》等,无一不显现了今日师徒的相知相亲、情同手足。

对孩童的喜爱当属教师的天性,据我所知,不少人选择当教师,就因为有着喜欢儿童的因子。何夏寿笔下的孩子都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如《小胖》《可可》《贝贝》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感动我们的就是那番浓浓的舐犊之情。

“友情”自然更是无法忽略的“记着”,集子中的《师弟》《接机》《酒吧》等,都令人感动。无论是旧交,还是新识,作者总是以浓浓的情意去叙事说人。读着读着,令我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句:“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其实,更不会忘却的“记着”,还有“陌路之情”。《“挖地人”》中的老黄,《车祸》中的路人姑娘等,与作者非亲非故,纯属偶遇,但作者体恤对方的善心暖意却如此真切感人。由此我觉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否还该加一句“无滴水之恩亦当善待”。

梳理了这么多,还不足以尽现何夏寿的“记着”。依着这册散文集封面印的“《爱满教育》的姐妹篇”字样,这一本何尝不可以命题《情满天下》?

当然,把《记着》视为《爱满教育》的姐妹篇是十分确切的。这两本散文集无论主旨题材还是写作风格,都“情同姐妹”。即都是从真实的人与事的记忆中来诉说作者善与美的心和意。作者娓娓道来的那么多动人故事,不禁让我想到:故事是有灵魂的数据。那么在何夏寿的这些动人故事中,它的灵魂是什么呢?

一是“真”,乡情土气的“真”。

浓浓的乡土味是何夏寿散文的一大特色。人与乡土是有着地缘、血缘和情缘的。故乡对于一个人的牵引,正是因为它生你养你,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却无法摆脱它。“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是游子对故乡割不断的思念。何夏寿至今没有远离过家乡、长年在外地独立生活过,自然也就更多地有了生于斯、长于斯,也耕耘于斯的人生体验。尽管他现在到处讲学授课,足迹遍及北国南疆,可谓神游世界,歌行天下,但始终还是扎根于斯,这块位于宁绍平原的四埠小村。正是这种乡情土气的自小到大的熏染,成就了他散文的“真”,记真事,说真人,表真意,诉真情。有了这种真,才使故事有了感人的力量。

二是“善”,以德报怨的“善”。

教育只是生命的向善。向善者,简单地说就是想别人的好,帮助人的好。《记着》作为《爱满教育》的姐妹篇,一如既往地张扬着作者的“向善”之心,而且更深地揭示出这种“善”是以德报怨的“善”。特别是《借钱》一文讲述的,分明是老套的“汽车加油没带钱”的骗局:作者给了500元,第二天,“借钱”者竟来还钱了,是市里的一位领导陪同来的,还有记者、摄影师一大帮人。原来那借钱的人是某国际知名公司的巨头,有感于上虞城市的爱心,而决意在这里投资……我正在为这借钱的事由衷开心,不料这还钱的结尾竟是一个美丽的梦,而骗局才是铁打的事实。我感佩作者能把受骗的遭遇梦想得如此美好,那真算是求得“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霸形》)的“梦证”了。这不是“幼稚”,应该是最美好的“成熟”。

三是“爱”,菩萨低眉的“爱”。

纵观何夏寿散文的品格之魂:真的言、善的心和美的情之交叉融合,聚焦于一点,便是“爱”。他爱教育、爱生活、爱人们、爱写作,才成就了他今天拥有的一切。这也就是《爱满教育》与《记着》之所以能够成为姐妹篇的血缘所在。从事教育,他倾注的是全身心的爱意;告诫自己要“记着”的则是人们对他的好,和他千方百计要回报人们的好。归结起来说,何夏寿感悟到的是要把爱全部倾注到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中去,同时,他又必须一辈子“记着”别人的好。感悟是散文的生命。散文并不是可以左右逢源地把生活原件作任意搬弄和摆布的文字积木,而必须是出自肺腑的那些灵性的体验,才有可能把尘封的记忆翻出来成为生命的绝唱。正因为何夏寿在散文中所展示的是一个自由自在,而又洗尽铅华之后的原生的自我,这才使人们感受到虽然是自己熟悉的事,但因为融入了作者敏感的心绪、幽默的喜欢、纤细的伤感和那些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细节,还有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使真实的故事陌生化、深刻化了,而让读者深深感动于作者吟唱出的那么多“记着”的陈年旧事之中。

是啊,对生命来说,除了“记着”,应该不再有永恒之物了。这也许就是《记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作者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05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