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简介
著名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
12岁时,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15岁,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16岁,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21岁,赴日本公费留学。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蒋氏:鲁迅继祖母,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鲁瑞:鲁迅母亲,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祝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印象最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连同)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朱熹,戏称)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菜地垄),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我们在石头村见过,乔木,其果皮可代肥皂,根果可入药),紫红的桑椹(桑树的果实);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叫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轻快)的叫天子(云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极高的天空)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昼夜都叫的小黑虫子)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放屁虫,一种昆虫,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倘若(如果)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屁股)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药)藤和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藤缠络(缠绕在一起)着,木莲有莲房(莲蓬)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胖大)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入药),像小珊瑚珠(珍珠)攒(挤着)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红)练蛇。
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下文的“阿长”也是指她。)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享受)凉(享受凉快)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阴谋、秘密)。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说)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安心睡觉)。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收拢)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佛教的一种修行得道者)需要人们鉴赏(鉴别、欣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少有人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寻找食物)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长得不饱满的谷粒),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鹤鸽。因头部圆黑,前额纯白,形似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私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没法)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老师,指三味书屋塾师寿怀鉴,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学者)。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正派),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幽默,善辞赋。)也很渊博(知识很广、很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传说的一种奇怪的虫。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怪哉”的意思是“希奇啊”)”,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溶解)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所以说“退下来”),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指读书人),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种练习。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字)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知了壳)。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同学,意思是同在窗下念书)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戒勉的尺子,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尺子),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喧闹。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古书里的文)”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语出《幼学琼林·身体》),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语出《易经》,原为初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语出《尚书》中的《禹贡》)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洒脱;不拘束),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语出《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是清末诗人刘翰所作的一首诗词)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niù)过去,拗过去。
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得叫“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一种竹纸,薄而略透明)”的,蒙在小说的绣像(明清以来附在通俗小说卷首的书中人物的白描画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把纸蒙在贴上照着描)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诬蔑农民起义的小说)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锡箔”。旧时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烧锡箔,说是死者能当钱用)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指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感恩百草园
窦跃生
这一片草地属于我的秘密。
这一片草地属于我的圣地。
任何时候,往这片草地上一站,葳蕤让心田碧草连天,芬芳让心态阳光璀璨。
这片草地的神奇之处在于,不是在乡村,而是藏在城市一个旮旯。与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在冬日发现这片百草园的。尽管白雪皑皑,寒风凛冽。我突然察觉,在这空旷中有一汪洼地芳草萋萋。天哪,万木萧瑟中,一把把野扁豆苗笑容可掬地向我闪着媚眼儿。这诱惑令我立马成为俘虏。结缘了。
天气一天天渐次变暖,不断有惊喜震撼着我。最初,是一地的茵陈,从星星点点到满目葱茏。认识茵陈这种野草,是母亲教给我的。记得母亲唱着一首民谣:“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正月里,那种长着类似菊花叶子的野草,趴在地上,正面青、反面白。就是茵陈了。
正月的茵陈是最美的野菜。我的童年镶嵌在贫困的夹缝里。母亲养我们弟兄四个很不容易。她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对野菜特别有感情。我喜不自禁地剜了一些嫩油油的茵陈做蒸菜。淋上油,拌上小麦面和玉米面,上锅蒸三分钟。在花盆里掐几棵十香菜,兑上蒜汁,再浇上小磨香油。“金银双色”茵陈蒸菜就新鲜出炉了。自己做的,特别亲切。吃起来,能品尝到童年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母爱的味道。
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百草园名副其实了。绿绿的,波澜壮阔。野辣菜、荠荠菜、灰灰菜、牛舌头棵、黄花苗、苦丁菜、勾勾秧、车前子、刺角芽、薄荷、水芹菜、十香菜……呈现出“百万大军下江南”的恢弘。这些野菜都能吃,大多还能入药,具有养生保健作用。还有涩辣秧、灯笼棵、猫猫眼、枸杞、野燕麦、狗尾巴草、茅草、薰衣草、马鞭草、铜钱草、鼠尾草、野扁豆、星星草、野草莓、艾蒿之类的,演奏着“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交响乐。这些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杂草,不卑不亢地拥抱着春天。这些野草啊,不与大树争高下,不与鲜花争芬芳。
我比较喜欢荠荠菜、野辣菜和灰灰菜。有一首民谣是唱荠荠菜的:“荠荠菜,包扁食,不够那个小妮一呀一碗吃。小妮给我挤呀挤挤眼,我给那小妮一呀一点点。小妮对我点呀点点头,我给那小妮一硌篓……”扁食是南阳方言饺子的意思,硌蒌是大碗。
荠荠菜饺子是我的最爱。在荠荠菜还没有开花之前,剜一些,搁滚水里轻轻焯一下,绿莹莹的。饺子馅的做法也有意思。炒鸡蛋兑虾皮,放盐。花生米在电饼铛里炕焦了,在擂臼里捣碎。将切碎的荠荠菜淋上小磨香油,什么调料也别兑,把鸡蛋、虾皮、花生碎,一把韭菜切碎兑上搅拌就好了。吃这样的饺子妙不可言,赛过山珍海味。关键是乡愁的味道口齿留香,吃的是情调。
百花盛开的时候,野草也花开烂漫。此时此刻,百草园如一枚满头簪花的新娘。勾勾秧开着粉色的喇叭花,刺刺芽开着毛茸茸的紫绣球花,野辣菜开着黄的金奖章花……拧一把狗尾巴花,编呀编,竟然能编出一只花尾巴狗。这种童年的乐趣,是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无法享受的特权。
鸟语花香。披着玫瑰云霞,早晨五点多钟,就像起床的铃声一般准时,那些鸟儿们就对满地的野草野花唱起了情歌。最多的是麻雀,还有布谷、鹌鹑、喜鹊、鹁鸽、斑鸠之流。晚上偶尔有青蛙鸣唱。
我时常到这片百草园来发呆。呆萌萌地对它们聊天,呆萌萌地对它们唱歌,呆萌萌地对它们诵诗。这些草是我的孩子吗?它不会惹你生气,它不会笑话你,不会诽谤你、不会伤害你。它不虚荣、不自卑,给一点雨露就蓬勃,给一点阳光就灿烂。
春色最浓时,惊喜连连看。哇塞,鼠尾草成精了,炫目的蓝色花朵一步一个台阶向上鲜艳,成片成片地簇拥成海子。这简直是浓缩的“紫海香田”啊。比蓝色妖姬还要妖艳三分呢。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魅力无限”。野草,我们是忘年交啊。面对野草,我可以毫无掩饰地暗自流泪。如果我伤害了你,我会向你道歉。我会为你写一百首诗,一直写到一百岁。
野草,您是我的老师。我读懂了草语:“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多保重,好人一生平安。”
谢谢,我的百草园。我跪拜:“好草三生三世平安。”
主题思想:表现出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艺术特色:
回忆散文。两个故事百草园,三味书屋。第一个故事,天真有趣的儿童生活。第二个故事枯燥、教条、乏味的读书经历。
一、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贯穿情感线索,抓住叙事的脉络
每次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仿佛在听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结构完整、环环相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就明确了本文的空间顺序和结构,课文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出下文的叙述。叙述内容全面,有自然的景象,有神秘的传说,有捕鸟的行动。叙述井然有序,随季节变化重点突出春冬的特色。
三、观察描写、精巧细致
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地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
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与下文的美女蛇的传说一脉相承,写百草园的神秘。
四、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
文章出现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多达二三十种。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蟊、蜈蚣,甚至传说中的怪哉这虫;静物: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竹筛、秕谷、腊梅、蝉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