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积寸累”语出宋代苏轼《梦中作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强调一点一滴地积累;“日就月将”出自《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意思是每天有收获,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精进不止。“铢积寸累,日就月将”隐藏着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强调的是量的积累和沉淀。为学没有捷径,都要经历一个日积月累、由浅入深、由小而大的过程。唯有不弃微小,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蕴含着一个“勤”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平时多下一点“笨功夫”,最后才能成就“真功夫”。晚清名臣曾国藩自称少时“愚陋之至”,但他相信勤能补拙,每天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史书每日读十页,每月作诗文数首,即使公务缠身,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仍然刻苦读书、孜孜向学。他在读书笔记《克勤小物》中写道:“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蕴含着一个“恒”字。学贵有恒,最忌“一日曝十日寒”,最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和钻劲。西晋左思在写《三都赋》时,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坚持了十年终成佳作,人们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近代学人杨树达,一生专注治学,直到晚年研究甲骨金文,仍然坚持早晨三四点起床工作,上午十时休息,下午继续工作,几乎天天如此。他自命“积微居”,从一张张的学术资料卡片的“微小”积累起步,日复一日地钻研整理,写就了《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等考证严谨的著作。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蕴含着一个“挤”字。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见缝插针、积零为整,哪怕事务繁忙、千头万绪,仍能日有所获、月有所进。北宋欧阳修为学有“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他把这些零碎光阴“挤”出来,用在读书治学上,日积月累,收获颇丰。数学家苏步青把零碎的、稍纵即逝的时间比作“零头布”,他常常在清晨做健身操时阅读古诗词,散步、聊天时构思诗作,接待记者来访、朋友座谈间隙读书,其著作《微分几何》的大部分篇幅就是靠“挤”“零头布”写出来的。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为学如此,为政亦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紧盯一条烟、一瓶酒、一盒月饼这些“铢寸”之弊,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持续发力、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实现风气的整体好转。
事业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论为学还是为政,都要拿出“勤”“恒”“挤”的干劲和韧劲,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积少成多,精进不止,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采撷到“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的胜利果实。(马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