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十句精华

发布者:陈楠远
导读这个世界是很冷酷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天地没有情感,视万物如草扎的狗,任其自我发展,自我生灭。圣人效法天地,对百姓也如此。天地不仁,反映了老子一贯的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不仁才是大仁。天

这个世界是很冷酷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地没有情感,视万物如草扎的狗,任其自我发展,自我生灭。圣人效法天地,对百姓也如此。

天地不仁,反映了老子一贯的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不仁才是大仁。天地不仁,公平对待万物,无所偏私,老百姓才有活路。若是天地厚此薄彼,偏爱王公贵族,则百姓无以立足于天地间。百姓不能立足,就要造反,王公贵族也就没有活路,最终导致天地不宁,连天地也存在不下去。

世上有些父母无底线地溺爱之女,无原则地包容子女,这样的子女长大以后,反而极端自私,不知道何为爱,对父母永远只知索取,不懂感恩。这样的父母,既害了子女,更害了自己。这也是不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道理。

仁即是爱。没有爱,也就没有恨,百姓也就可以自由地生活于天地间。所以不仁也是无为,是无为的应有之义。

由于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地靠不住,圣人靠不住,人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自己。这让人不禁想起距离老子2500年后的《国际歌》所唱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有天地以来就是如此。个体面对天地,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强者——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坚强是一个人最后的避难所。

这也是天地对人的要求。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是天地、圣人让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就是老子的观念,道家的观念。

所以,《阴符经》说: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所以,葛洪在他的传世名著《抱朴子》里更是一语中的:

我命在我不在天。

不必埋怨人情冷暖,不必抱怨世态炎凉,没有什么成功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什么荣耀是上天赐予的,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努力,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努力争取。

有人一遇挫折,就怪天怪地怪父母,唯独忘了怪自己。这样的人是不合天道,没有出路的。

作家木心这样评价老子这句话:

他看破两大神秘:一是天,就是宇宙;二是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刍狗。这是李耳观察到最后,咬咬牙做出的判断。

这个观察过程一定很长,所以我相信老子真的很老。如果以年龄排行,全世界哲学家恐怕李耳先生寿年最高,思想境界也最高,如果改“老子”为“高子”,也中肯。

……

老子恨这个世界,觉得犯不着留什么东西来给后世,他又爱这个世界,要把自己的思想落成文字,给后来的智者。他的精神血统的苗裔明了他的痛苦,他的同代人没有一个配得上与他谈谈,他彻底孤独了二百多年。

但他要在未来中找朋友,找知音,于是有《道德经》。从文体看,他不是写给“刍狗”们看的,而是写给与他同等级的人。

木心说老子恨这个世界,我不同意。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虽然知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但他终究是爱这个世界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西去函谷关之时,给后人留下五千言。但他只是写给懂的人看,这一点我同意。所以老子的语言极简单,含义却又极玄奥。每个字你都认识,每句话你似乎也都懂,但又完全不懂。

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致虚,能容万物,所以天地不老,永无穷尽。人若能效法天地,超越于爱恨情仇之上,虚怀若谷,无所不能容,则必能如天地一样,欣欣向荣,长生久视。

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的使命在于化生万物,在于守中。人也当向内用功,一心一意,守住自己内在的精神追求,而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和杂念,如此才能如同道一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之间犹如橐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也如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这口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这口气,就没有动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