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说年俗
人靠衣装,过年有料。
当代人就不必说了,各种大品牌小品牌便宜货时髦货高档服装琳琅满目,不花点人民币对不起这七天长假,不过,古人和这比起来,含义就比较多了,程序也复杂。
古时候,过年咋穿衣服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古代,老百姓过年穿的新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背后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那时候,讲究尊天重地,人们要先给自己好好洗洗,泡泡澡,搓搓泥,从水池子里跳出来以后再换上新衣,在天地庇佑下如获新生,感觉生命似乎重新拉风了!穿着新衣服,一脚踏入了一个前景乐观的新历程!过去的一年可能运气不好,事业多有不顺,新的一年重新来过,轰轰烈烈又是一条好汉!
《荆楚岁时记》上说:“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臊恶鬼。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刘禹锡的诗里也说:“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彩衣舞动除旧岁,新帽当头迎大运。
对于古代老百姓来说,漂亮新装赋予了他们特别的美感。走街串巷,遇见相熟的亲友,打躬作揖抱拳磕头,全靠这身上好行头撑腰给面。远远望去,五颜六色,人头攒动,映衬相间,去年的旧衣烂衫顿时觉得黯然失色,灰溜溜地自觉退出历史舞台。
不同朝代的过年新装,偏爱颜色也有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又尚黑……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穿越到那个浓情岁月,你惊讶地发现,黑压压一片,或者白压压一堆,再不就是红灿灿一群。这明晃晃的单一色调,究竟好看还是不好看呢?
在隋唐,审美观有了变化,设置了品服衣,级别和颜色严重挂钩,朝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眼神:羡慕、嫉妒、惊叹、沮丧、窥探、傲慢……小说中人物表情描写的众生相,在一小小朝堂里,尽囊其中。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云:“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瞧这描述,和今日的那些高级服装相比,还真不逊色。
除了本家服饰的富丽堂皇,来自异域的风采同样这边独好。想当年,来长安朝贺的异族外邦,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将长安街映衬得彩虹冲天。白居易《霓裳羽衣舞》如此说道:“飘然旋 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蛾略敛不胜姿,风袖低昂如有情。”此景此情,堪称异域服饰风情会。
到了宋元明清,文武百官和诸藩使者,过年更是穿得精彩纷呈,眼花缭乱。紫窄袍、金冠金腰带等名贵服装纷纷出场。倘若当时国与国间竞技,仅以服饰一决高下,在无硝烟的战争里摆平争端,和平共处,那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资料来源:NTS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明史》,张廷玉,中华书局,2015年5月;
《古代春节的服饰风貌》,张志春,《意林文汇》,2018,000(00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