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担子从此就落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肩膀上。
外交场合就是战场,周总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烦事。
某次外交活动中,一个西方记者刁难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吗?”
没想到,周总理用一句“见过”,硬气地回应了这个问题。
周总理当时是如何解答这一问题的?他在外交过程中又有哪些过人的表现呢?
新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周恩来在革命时期,一直辅佐毛主席进行革命斗争,从情报分析、地下工作,再到战略判断,均是他的长处。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又投入了一线工作,此时他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作为新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总理是新中国的国际代表,负责一系列涉外事务。
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接见尼克松、万隆会议等——均由周总理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是新中国名副其实的“形象代言人”。
国家外交无小事,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负责人,周总理以心思缜密、应变机敏闻名于世界。
外交场合就是战场,各方发言并不会按部就班,能洞悉世界局势,同时又可以随机应变的人,除了周总理还真没有第二个人。
新中国的崛起给了西方各国一记闷棍,他们没想到古老的东方古国居然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
正因如此,很多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并不好,他们总怕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的发展。
除了一些抹黑和制裁的行为,外交场合的刁难,也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
其目的就是让作为发言人的周总理在世界舞台上出洋相,这样就能达到他们羞辱新中国的目的。此举看似卑劣无聊,却丝毫不新鲜。
然而这些人的目的,在周总理手里从来没有达到过的。
周总理才思敏捷,每次遇到刁难,他或是迅速解答、或是将问题抛给对方,无论如何,他从来都是逻辑缜密、言之有理。
这样的外交官员,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周总理在国际交流中享有盛誉,不少外交官都非常钦佩周总理的外交能力。
外交不是泼妇骂街,虽然明知对方没安好心,你还不能气急败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于外交场合我们更要体现出大国风度,周恩来总理自工作起,就明白这一点。
资本主义国家痛恨新中国的成立,美国更是痛恨解放军夺走了他们“最强陆军”的称号。
因此,外交场合上处处给中国外交、给周总理以难堪的,少不了一些美国记者、官员等。
比如,在一次外事访问途中,周总理同其他各国官员接受了记者采访,一位美国记者就问了一个非常敏感且目的性明显的问题。
这个记者问周总理:“周先生,请问目前在中国境内,还有没有妓女呢?”
这个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新中国的嘲讽,如果总理做出肯定回答,他们一定会说:“你们不是成立了新政权吗?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封建欲孽的存在?”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周总理想都没想,直接说出了答案:“有的!”
这下倒让提问的记者懵了,毕竟,他也没想到“胜利”会来的如此之快。
然而,周总理话还没说完:“中国台湾依旧存在这种封建时期的职业,我们都清楚。”
此时,包括那名记者在内的人才明白,周总理不仅落落大方地回答了问题,还顺便宣示了一个主权问题:台湾省是新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个记者明里暗里设了不少陷阱,周总理不仅在谈笑间就避开了陷阱,还做出了有力反击。
周总理的这一回答在当年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新中国刚刚成立,西方世界虎狼环伺,他们都希望用台湾来搅乱中国的环境。
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通过支持台湾当局来对抗中国。
周总理很轻松地就说明了中国的态度:中国政府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管理台湾。
过去、现在和将来,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其社会、政治问题,都是中国的内政,容不得外人插手!
然而,这个问题只是周总理当年碰到的刁难中的冰山一角。
西方记者在提问时无所不用其极,而接下来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更体现出了周总理不同寻常的反应能力。
卓越的处突能力
要说周总理在外交场合中,处突能力、应变能力之卓越体现,就不得不说当年的日内瓦会议中的一个小插曲了。
1954年4月24日,周总理代表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时值抗美援朝运动后不久,会议主要讨论了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正是在这个会议上,周总理又受到了西方记者的刁难。
进场时,一名记者来到了周总理面前,他笑眯眯地同周总理打招呼,并且先伸出手向周总理示好。
作为中国的代表,周总理自然不能失了风度,他当时也不知道这个记者的用意,就同对方握手寒暄。
结果,两个人刚完成了握手的动作,这个记者却似触电一般抽走了自己的手!
紧接着,他以非常夸张的神态,告诉周边的人:“周先生这样喜欢打仗的人,实在是不能和我这种爱好和平的人握手。”
眼见周总理没有任何回应,这名记者做出了更过分的举动:他掏出随身手绢,开始装模作样地擦手,并且将用完的手绢插回了口袋。
周总理身边的随行人员都不知作何解,周围的各国官员更是等着看周总理的笑话。
可是周恩来当时并未表现出丝毫慌乱,他只是打心里瞧不起这位西方记者拙劣的挑衅以及不礼貌的行为。
几秒之后,周恩来从容地将自己的手绢拿了出来,同那位记者一样,擦了擦手。
然而,接下来周总理的做法却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他将擦完手之后的手绢,顺手就扔进了垃圾桶。
好似自言自语一般,周总理说道:“手绢彻底脏了,就不能再用了。”
自始至终,周总理都没有像那位西方记者一样。
他并未针对记者做出行动或者发表言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周总理的一整套动作和语言,都是对那位不礼貌的记者的反击。
不战而屈人之兵,外交场合果然是战场!
类似日内瓦会议上的这种问题,是别有用心的人刻意针对周总理的,然而突发状况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种。
有时候,无意之间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外交误会,周总理也不是没遇到过。
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周恩来作为中方代表,主持了欢迎外国使团的晚宴。
宴会是在中南海的宴会厅举行的,时值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宴自然也要在菜品上花费一番心思。
国家级的行政主厨们当晚都穷尽所学,力求在餐桌上体现出大国风范,如此一来,菜品的复杂程度也上升了。
宴会进行时,服务人员端上了一个菜品:盘子中的菜都是厨师精心雕刻的,一上来就吸引了外宾们的目光。
然而,厨师的技艺并不只是体现在刀工上,这是道汤品,随着客人的搅动,菜品形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宾客们动筷之后,才发现有点不对劲:汤里面的菜品形状,居然变成了法西斯党的图标!
见此情景,宾客们都不敢动筷子了,生怕这是什么阴谋,纷纷看向周总理的座位。
然而,周总理并未在后厨查看,他也只是看过菜单,如今发生这样的事,实属意料之外。
周总理花了几秒钟,看了看盘子,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随后,周总理朝各位宾客解释道:
“朋友们,盘子里这个字样,并非法西斯的标志,而是中国汉字中‘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个菜寓意我们的友谊万年永存、长长久久!”
眼看一些宾客还心存疑虑,他们对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并不了解。
因此,周总理又说道:“即便这是法西斯分子的图标,我们现在就要和当年一样,将法西斯吃下去、消灭殆尽!”
听完周总理的解释,各位外宾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大家把酒言欢、大快朵颐,痛快地消灭了一盘盘“法西斯”。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总理的身体慢慢也大不如从前了。
然而,新中国能够担当外交大任的,最适合的人还是他。
而晚年的周总理,在外交场合上,风采依旧,应变与机敏更是令人赞叹。
总理晚年的外交风采
1970年,对于周恩来本人和新中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时期。
彼时的周总理已过了古稀之年,新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朝着世界强国一步步迈进。
此时的周恩来,依然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顶梁柱。
因为西方国家一直对内宣传中国封闭落后,直到七十年代之后,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民国时期。
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当时就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目的就是让他们了解一下中国发展的新气象。
答记者问是由周总理负责的,在场的记者都是各国新闻媒体的精英,提的问题自然非常刁钻。
提问环节开始后,一个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问题:“总理阁下,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8亿,这么多人,厕所又有多少呢?”
这个问题可谓不简单,厕所这个最常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最根本的问题。
虽然厕所是污秽之地,提出这个问题听起来也不太礼貌,但是人家说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民生问题。
周总理微微一笑,告诉在场的记者:“中国目前只有两个厕所。”
此语一出,场下炸了锅,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紧接着,周总理解释道:“因为我国只有男人和女人,所以仅有男女两个厕所。”
这下大家才明白周总理为什么要这么说了。
其实,这个问题太难了,谁能知道中国的厕所数量呢?
周总理思维敏捷,不仅化解了对方造成的紧张气氛,还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提问题的记者感觉被撅了面子,很不好受,他又提出了一个非常相似的问题:
“总理阁下,本次会议中,您提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那么请问中国目前总共有多少钱呢?”
这个问题明显是针对周总理本人的,首先,国家有多少钱,周总理不可能知道,因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
其次,就算周总理清楚这个数字,这属于国家机密,怎么可能广而告之呢?
只不过,周总理还是很有风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国目前有十块八毛八分钱。”
每次周总理的回答都能让在场的记者摸不着头脑,这回也不例外,如此精确的数字,但是数量又差的太多,周总理是何意思呢?
其实,周总理当时说的是我们央行发行纸币、硬币的具体面值,这些面值代表着中国人民日常使用的货币面额之和。
如此一来,周总理既没有泄露秘密,也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在场记者,无一不敬佩周总理的才思。
其实这些问题虽然刁钻,但总归是和国家问题相关的。
反观某些记者的问题,针对的却是周总理本身,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亚于前面的提问。周总理与记者最著名的一次交锋,就是关于“美女”的问题。
一次会议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询问周总理:“总理阁下,您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吗?”
这个问题就有点私人了,因为问题本身和国家、民族并不相干,周总理也不知这个记者的问题有什么内涵。
但问题是,“美女”又怎么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呢?正所谓“千人前面”,哪里有什么“最美丽的女人”之说呢?
然而周总理却不慌不忙,缓慢且坚定地说道:“见过!”
周总理接着说:“我夫人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这位记者不以为然,然而周总理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无言以对:“我们中国人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我深深爱着我的夫人,在我眼中,她毋庸置疑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这位西方记者被总理暗怼得无话可说,只能就此作罢。
周总理同夫人邓颖超的爱情故事,每个中国人都清楚。
这位外国记者也是不怀好意,不然不会用这么私人的问题来刁难总理。
周总理就是如此,每次回答,不仅能避免尴尬,还能显示出东方大国的涵养与风采,实属中国外交界第一人。
结语
周恩来总理是跨世纪的革命前辈,自大革命时期以来,他就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不停奔波。
几十年下来的革命和战斗经验,让周总理在和平时期的暗流涌动中游刃有余。
风度翩翩、忠贞不渝、鞠躬尽瘁,这些词仿佛是专门为周总理创造的。
作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周总理的应变能力、博闻强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和揣摩的。
参考文献:
- 政治家周恩来的独特之处丨北京日报
- 周恩来的外交风范丨新民周刊
- 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丨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