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简介: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目前,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都是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那么,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哪种治疗手段效果更好?二者又有怎样的关系?房颤患者应该首选哪种治疗方式?对此本期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房颤的基础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着力于对症治疗: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减轻房颤发作时的症状;尝试终止房颤发作,恢复心脏跳动的正常节律。尽管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有效,但并不能根治房颤。
相比之下,导管消融是可以“根治”房颤的方法,而且在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方面的效果要优于药物;其次,经过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的患者,可以减少日后用药,进而降低了药物治疗引发的副作用。
近期公布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比较房颤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在症状性房颤患者中可有效减少房颤复发,对于希望进行房颤控制、不希望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服用药物无效的患者,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在房颤合并心衰的部分人群中,在慎重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应积极考虑导管消融策略。
综上所述,无论是药物还是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上均居一席之地,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无法互相替代。同时,和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术在降低房颤复发风险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性价比(效果/成本)更高的治疗措施。
房颤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刘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为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尤其擅长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老年人及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有较深的造诣,目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晓丽 指导专家 王营)
下期内容预告:房颤那些事--房颤导管消融术之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