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谈“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诸子学说中有着共同的“和”的基因。
“和”有和谐、和睦、调和等多种内涵,“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对“和”的追求与践行,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中,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墨子“兼爱非攻”指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意思是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其中,前三者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和”,强调团结和睦地相处,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和平。而老子的“和”,则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而是强调万事万物的“和”,即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以和为贵。材料第二段根据第一段总结出了“和”的丰富内涵,并由此指出其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提倡“和”,有利于培养国民积极健康的精神气质,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平。
写作时,可以采用平行式结构或逐层深入的方式探讨“和”的内涵以及当代意义。写作中要紧扣“和”字,既要肯定“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够体现出个体践行“和”时的理性选择。可立足于人际交往、家庭氛围、和谐社会等层面来展开论述,重点体现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关系构建中的理性选择。如,可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说起,得出中心论点: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然后文章以并列式结构,从“和”生爱、“和”生力量、“和”生未来三个方面论证“和”带来的作用,宣扬“和”的美好以及当代意义。
参考立意:
1.“ 和”是跨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力量。
2.“ 和”是宽容与伟大胸怀。
3. 家庭“和”金不换,将相“和”国家兴,万事“和”万事成。
【佳作赏析】:谈“和”
“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龠”为笙类的乐器,象征人文的和谐;右边的“禾”则体现自然的和谐。一个“龢”字,表现人文和自然和谐之美。说到“和”,不免让人想到“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国与国相处的准则,也是我们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和”,说明我们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
“和”生热爱。柏拉图《理想国》曾说:“人的一生需要旋律与和谐。”柏拉图先是讨论早期教育推行的诗歌和音乐,并说全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宇宙和谐”。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诗歌的“和谐”之美影响人的“身心健康”。4月4日晚,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硕士彭敏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对诗歌的无人超越的热爱。我们总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为外卖员,年至不惑,住着每月700元的床位,骑着一辆电动车,怀揣《唐诗三百首》,顶风冒雨穿梭于大街小巷。他虽身处沟渠之中,内心却不卑微,不挣扎,不焦虑,自主乐观,身心健康,有和谐之美。
“和”生力量。苏轼是一个达观的人,他一生关心民命,关心时政,居住在自我的诗文和人格里。不管是受尽冤枉的“乌台诗案”,还是与现实碰撞险些送命,他都不曾如柳宗元愤懑,而写《八愚诗》。他与百姓和乐,依旧高唱“回首同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平和,造福了百姓,也拯救了自我。“和”生力量,这也是一种智慧之美吧!
“和”生未来。“和”要求我们,对内建构和谐社会,对外倡导“贵和”,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交锋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推行文化霸权,为解决文明与文明的冲突产生的价值危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开出医治西方“中心主义”病症良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明交流中秉持包容的心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自觉,中国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制了宏伟蓝图。
请赐予我们胸襟与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理解不可改变的事。以“和”为美,予生命以斑斓,让我们于茫茫暮霭中,寻找“和”的倩影。当阳光驱散残雾,“和”会呈现雄伟的英姿。
春雨菲菲,“和”犹如充满魅力的青春少女。
夏日朝阳,“和”成为阵阵青春洋溢的雷雨。
秋霞傍晚,“和”胜似金碧辉煌的绵绣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