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吗

发布者:高夕一
导读“一路吉祥”就社会主义提出的六个问题“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係是什么?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

“一路吉祥”(2023.2.2.13.54)就社会主义提出的六个问题:

“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係是什么?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那个阶段?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实现?”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已经以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为例子,做了两次回答。

现在,本文就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作出回答。

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分别表现生产资料整体性和生产劳动个体性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公有的生产资料可以按需要分配,可以按效益流动;由于生产劳动个体性特点的存在,因而社会主义生产必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即让每个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自食其力。

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整体性所具有的优势,我们已经熟知:苏联,本来是满后国家的苏联,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即实现了工业化,并且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帝国主义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能够快速实现工业化并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首先得益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具有的整体性的优势。同样的道理,中国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中,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成为今天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我国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与发展国家经济、国防文化教育事业两个方面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整体性优势不仅表现在改革前的30年的发展上,同时也表现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的发展上。在我国改革和开放同时并进的同时,我国的私营经济由于刚刚起步是相当脆弱的,在国门大开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国有经济的骨干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国的经济就会被外资全面控制,我国的经济就会向植民经济性质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之后的国有经济对我国而言具有防火墙的作用,它是广大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所在。

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个体性的优势,我们仍然用生产队工分制模式来作说明。如果我们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工商企业,也象生产队那样,在管理上建立由员工大会、员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在分配上建立工分分配模式,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进行分配,按照劳动者所得的工分量的差别进行分配,那么,我国就会形成一大批体制优于股份制的工商企业。

现在我们就对照股份制,说说工分制企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1,股份制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工分制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股份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从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管理体制我们不难知道,股份制是以资产所有者--股东为主体的企业制度。它所推行的基本原则是“谁投资经营”或“谁投资谁管理”。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所体现的不是别的,就是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从股份制的分配制度我们也不难知道,股份制实行的是按资分配,体现的是“谁所有谁受益”的资产所有权。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就是对劳动者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否定;按资分配就是对按劳分配的直接否定。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体现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资分配权利的基本制度,只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反过来说,如果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资分配的经济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制度,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制度呢?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形态,她必须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实现按劳分配。就社会生产而言,所谓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无非就是要建立“谁劳动谁管理”的劳权管理体制;所谓按劳分配,无非是要建立“谁劳动谁受益”的分配体制。在这里,无论是“劳动者当家作主”还是“按劳分配”,其主体都是劳动者--劳动所有者。而要全面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所有权,我们就只能以劳动所有者有没有为企业提供的劳动,提供多少劳动为依据。因此,就象股份是体现资产所有者的资产所有权的基本依据一样,我们也必须把工分作为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所有权的基本依据。所以说,现代劳权企业制度又可以简称为现代工分制企业制度,就象现代产权企业制度可以简称为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道理是一样的。

2,股份制是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企业制度,工分制是劳动所有者合作劳动的企业制度。

股份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是一种合作制度。资本主义企业为什么要采用股份制这种企业制度呢?原因有两个: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产所有者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需要了,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必须把资产所有者各自占有的生产资料化零为整,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每个资产所有者由于各自占有生产资料价值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利益要求,就需要采用恰当的形式,把每个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资产转化为性质上相同、数量上可以区别的同一种东西,以体现资产所有者在分配上的管理上的权利差别。股份正是适合这种需要的生产资料价值形式,由此可见,股份制是一种合作制度,是资产所有者合作制度。作为一种合作制度,它与公有制的内涵是有本质区别的。同样道理,工分制也是一种合作制度。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劳动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的需要。因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与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提供某种劳务。这种联合就需要合作劳动。然而,由于劳动者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一方面他们在消费需要方面存在着差别,另一方面,在劳动投入方面也不相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客观上需要一种制度,能够在劳动者合作劳动过程中体现劳动者为企业提供劳动量的差别,并在分配上和管理上区别开来。工分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因此,工分制也是一种合作制度。但是,它不是生产资料合作制度,而是生产劳动合作制度。

3,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工分制是个体劳动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在早期,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资本家独资经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由于企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个人所有,企业也由资本家自己管理,企业生产成果也归资本家个人,在这里,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所有者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独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体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于是,股份制企业就取代了资本家独资经营企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在股份制企业,每个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价值量表现为数量不同的股份,而股份的数量差别同时也决定了各个资产所有者在管理权和分配权上的差别。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股份制和资本家独资企业一样,同样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资本家独资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而股份制则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同样道理,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从事简体的生产时(例较简单的农业生产),完全可以采用个体劳动方式(包干到户);在这样的场合,劳动者采用个体经营方式,投入的生产劳动局限于个体,取得的收获也归个体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得到了直接的、全面的体现。然而,当劳动者从事较复杂的生产时,个体劳动就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就必须联合起来,进行集体生产。于是工分制企业产生了。在工分制企业,每个劳动者为企业投入不同数量的具体劳动,工分制则通过计工过程把不同劳动者为企业投入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个人劳动转化为形成集体产品的同种劳动,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把这种差别体现出来。因此,工分制和股份制相类似,它也是个体劳动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4,股份制是比较科学的按资分配制度,工分制是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

在资本主义产权制度中,股份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资分配制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除了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制度之外,还有合伙制度企业等,这些企业由于存在多个资产所有者也需要进行按资分配。但是,这些企业的按资分配由于缺乏有效的按资分配形式,相比而言并不规范、不科学。相反股份制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而较好地体现了各个投资人的利益要求,特别是由于投入资产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要求的差别。在前期,由于独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只有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就足够了,而在资本主义后期,由于合资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怎样按资分配,体现不同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股份制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恰当的制度形式。与股份制相对应,工分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股份制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而较好地体现了各个投资人的利益要求,特别是由于投入资产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利益要求的差别。而工分制由于采用了工分这种劳动计量形式而能较好地体现劳动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的差别,并体现由于这种差别形成的劳动者在分配和管理上的差别。因此,工分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按劳分配制度。

以上是我们对照股份制而对工分制企业制度性质的四点认识。现在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工分制的优势所在。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从管理上看,股份制具有民主集中的特征。股份制的管理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管理体制。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是由民主到集中的过程。这种管理上的特征本身也是由生产资料化零为整的转变的需要产生。所以要民主,是要体现每个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所以要集中,是需要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

从分配上看,股份制具有多资多利的特征。一方面,一股一利,体现资产所有者在产权上的平等性,另一方面,一股一利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多资多利的普遍要求。按资分配之所以需要,就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资产所有者,每个资产所有者占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不同,因此,多资多得是资产所有者普遍存在的利益要求。

由此可见,股份制不仅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制度,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映资产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价值量差别,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予以体现的产权制度。

相比于股份制,工分制企业同样由于体现了劳动者在管理上的民主集中的管理要求,满足了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在分配上则体现了劳动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利益要求,从而满足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

相比于股份制来说,工分制企业的优势在于,它是通过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个人利益的关心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的,它比股份制企业依靠大老板和大中股东少数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推动企业发展,具有更强大的动力。

如果说股份制企业是一列普通列车,这种列车的运行动力来自一个或两个机车的牵引;它正常运行的速度从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那么工分制企业就是一列直通车,这种动车不仅有两个机车的牵引力,而且每个车辆都有自己的动力;因此,高速列车通常可以跑到三百多公里。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个体运行上的差别。

以上,我们从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的优势所在。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从生产目的的不同所引起的两种生产方式的优劣。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从这里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资产增殖,是追求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生活消费的丰富和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又叫做资本的生产方式,而消费价值的生产方式又叫做工本的生产方式。

在采用资本的生产方式的条件下,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是为老板打工。企业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员工工资及人工费用,作为成本,是企业最小化目的。资本的这种生产方式,使社会创造的财富不断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使大多数人走向贫困。这种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的结果便是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胎里病。

在采用工本的生产方式的条件下,企业全体员工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取得消费价值量;企业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的模式进行分配,把生产的目的放在满足员工消费需要的满足上,同时又进行相应比例的公共需要项目扣除,从而满足劳动者在不同范围的公共需要。这种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有效需要不足的状况,并使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满足和公共需要方面的满足均衡发展,从而在总体上提升了社会效能,避免社会发展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0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