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玲和她的手绘素描画。
林春锦绘制的医学插画。
连晓岚在坐诊。
连晓岚手绘的“暖心检验单”。
素描绘本让患者秒懂病情
骨科是出了名的体力活,很少有女医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骨科82名医生当中,石玲玲是仅有的两名女医生之一。
2008年,石玲玲从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来到第909医院。为了更加熟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石玲玲试着在术后将手术的场景记录下来,随着画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她画得越来越有模有样。
工作中,石玲玲发现,在跟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时,原本要说一大堆讲解还不一定能弄明白的道理,用简单的几幅画几分钟就让人有了直观的感受。
有一次,龙岩连城的张先生带着5岁的女儿来医院就诊。小女孩在车间玩耍时,不慎被机台夹断右手三个手指。在沟通手术方案时,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先生对石玲玲的解释总是一知半解,直到石玲玲拿了一些类似的手术画图给他看,他总算对手术方案有了整体概念。经过长达9个多小时的手术,最终小女孩的断指均成活了。
还有一次,龙海的朱先生因受伤到第909医院手术。原以为只是个小小的疮口,不料术后三根手指动弹不得,朱先生焦急地找医生询问。
石玲玲拿着她手绘的人体手部结构图,耐心地向朱先生解释术后症状及原因——切口这里的几条肌腱都断了,所以即使缝合,也很难动弹。缝合后要拿石膏固定方便疤痕生长,疤痕长要三个礼拜,如果提前拆石膏可能会二次断裂。等疤痕长好后,再慢慢锻炼,就能慢慢恢复。朱先生一听就理解了。
有了几次成功的例子后,石玲玲就特别注意,平时工作没那么忙时,就把骨科常规手术以及患者在术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画下来,“简单的要画半小时,复杂的画1个多小时都有。”石玲玲说,这些画并不是只用一次,可以在一些常规手术术前,和患者做术前谈话时使用。
有些特殊的术中碰到的情况,画下后可以在术中或术后和病人解释,让病人更好地理解,配合后期康复。“我希望以后积累多了,整理起来,能供整个科室做病人的科普宣传。今后如果可以,最好能做成动画形式,病人就更好理解了。”石玲玲感叹。
隐藏在医学界的网红插画师
林春锦是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科的80后医生,他能用手中的笔,将晦涩难懂的医学常识变为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的科普漫画,堪称医学界的网红插画师。他也因此成为一位“网红”。
林春锦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发现门诊中和老人解释一些深奥的医学知识,老人们总是感觉很抽象。可一旦结合配图,接受起来就快了。“比如我会给冠心病患者解释疾病的原理,给他们画心脏的冠状动脉,哪条堵了,哪块心肌缺血了,一画就明白。”
他的绘画功底来源于孩童时期,但他没有走上艺术道路,却和医术打起了交道。
真正让他重拾画笔的,是他发现了数字绘画板这个宝贝。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连接电脑的、无需清洗的“纸和笔”,“你在上面画什么,显示屏上就会出现什么,上色、修改都很方便”。
后来,林春锦开始帮科室打理微信公众号“福建省立临床营养”,也经常用漫画来讲科普。“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去用一些直白浅显的形式,告诉民众正确的养生之道。既然我有这一技之长,就要让它有用武之地。”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去年全国高血压日为高血压联盟绘制的降压科普漫画,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近5万的阅读量,读者们纷纷点赞,让他对医学插画越发地感兴趣。
小有名气之后,一些同行也找上门来。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胸外科的一位主任发明了新的手术方式,打算做个课件进行推广。若仅仅通过文字,可能长篇大论都未必能解释清楚,于是,这位医生就找到了林春锦,请他画个画,将这种新的手术方式展示出来。
接连3个晚上,林春锦打草稿、画线稿、上颜色、涂阴影、做标识,插画出来后,这位外科医生十分满意。
“其实医学界对于医学插画是挺需要的,除了科普漫画外,医学论文、期刊中都会用到。”林春锦说。尤其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插画能非常简洁明了地阐述手术的方法,而且能够人为地突出重点,略掉其他干扰的部分,有时候传达的信息比大段的文字更多、更精细、更明了。
林春锦说,目前在国内,医学插画师是非常冷门的专业,几乎没有全职从业者,仅仅在网上有小群体的爱好者,也多是玩票的性质。
“其实如果让专业的绘画人员来画医学插画,可能反复修改都无法尽如人意,而医学人员画这些画,就能更好地把握到一些器官位置的关键点,画的图也会更加专业。”林春锦说。
除画科普和专业的医学插画之外,林春锦也喜欢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通过手中的画笔来展示医务工作者平日的工作和生活。
林春锦说:“我希望我的画笔能带给朋友圈多一些正能量,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状态,唤起更多人对我们工作的尊重。”
一张张暖心的检验单
连晓岚,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治医师,从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访学归来,目前在福建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工作,她将在那支援工作1年。
不少连晓岚看过的病人手上,都有一张看似普通却有亮点的检查报告单。这些检验单,被病人们称为“最暖心的检验单”。
血红蛋白好比专卖店的“货品”,“仓库”里的是铁蛋白储存量,只有货架上有货,仓库货源充足,整体才能正常运转。
而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店主偷懒不进货,不抓小偷……”连晓岚一边在检查报告单上画着,一边给就诊的患者足足花了15分钟,上了一堂诊室里的科普课。在很多医生看来近乎“奢侈”,却让这位科普医生乐在其中。
在福建协和医院本部时,连晓岚医生的上午门诊通常从8点持续到中午1点多。而在平潭分院,门诊量通常在20人以内,在这种情况下,她感叹,终于可以在看病的同时,更加耐心地做宣教。
连晓岚医生“立志”做科普,主要是因为一位“不听话”的病人。
一位女孩12岁时因为月经量太大就诊于协和医院,当时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然而3年过后,女孩再次因为缺铁性贫血找到连晓岚医生。
因为长期贫血,女孩常常没力气,且面色苍黄,食欲差。但父母并没有足够重视,直到女孩注意力难以集中,已经影响到学习时,父母才又带着她来就诊。翻出3年前的出院小结,上面明确建议:注意补铁,定期随访。连晓岚医生问这对父母:“为什么不遵医嘱执行?”女孩的父母一脸委屈:“不是把医生开的药都吃完了吗?”
“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并不常见,但如果有病史,补铁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大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或直至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连晓岚医生说。
也正是这些“不听话”的病人及家属,让连晓岚医生感觉到科普的迫切性:要不断地说,反复地说。
于是,她常常在报告单上,在病历上,随手画几笔,给病人做健康教育。
连晓岚医生的很多病人都反映,很少遇到这么耐心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