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说:“一个人只要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情,最后总是能够干出一点儿名堂来。”
唯有专注,方能将事情做到极致。
唯有将事情做到极致,一个人才能在万千竞争中脱颖而出。
专注:“行行出状元”的前提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有这样一个人,他8岁就爱上了吹口哨。
吹口哨听起来简单,但他的口哨之路却一波三折。
在很久以前,吹口哨让人感觉是没礼貌甚至有点“流氓”的行为,如果有人堂而皇之地对别人吹口哨,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
因此,这个喜欢吹口哨的人,在学生时期常被“提溜”到队伍最后,被老师写“训条”,遭受父亲的打骂教育。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儿时的挚爱。“我就是喜欢吹口哨。”他倔强地说。
数十年来,他专注于吹口哨,每天练习,雷打不动。
因此,他也被称为“被揍出来的&39;口哨大师&39;”。
好在上天没有辜负一个为热爱而抗争的人。
最终,他从一个小皮孩,一路将口哨吹进了广播站,吹进了电视台,吹进了世界口哨大赛的舞台。
·2008年,他获得第35届世界口哨大赛世界艺术口哨第一名;
·2009年,他获得第36届世界口哨大赛古典音乐第二名;
·2013年,第40届世界口哨大赛,他获得男子成人组个人全能冠军。
至此,他那“不入流”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如今的他,穿梭在各个学校的课堂,将众多热爱吹口哨的少年,纷纷送上国际比赛的舞台。
这个人, 就是莫言的老乡曹庆跃。
而莫言对于“专心致志终成事”的感慨,正是受到了曹庆跃的启发。
曹庆跃的经历告诉我们:专注,是一切的基石。
为热爱排除一切干扰的人,才有机会成为“行业的状元”。
如威斯康星大学戴维森教授所说:“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并排除干扰,这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
专注:成为行业佼佼者的必备
俞敏洪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新东方团队给他带回一件礼物,是印传屋的鹿皮。
印传屋是日本的一家公司,几百年来,只专注于精致的手工鹿皮制品。
因为产品质量足够优质,印传屋的订单像雪花一样簌簌飞来。
但这么多年来,印传屋却从未扩大过规模。直到现在,他们的员工也只有40人左右。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想办法上市?
他们的回答是:上市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品质有什么关系?
诚然,这句话在一些人看来有失偏颇,毕竟很多公司选择扩大规模或者上市后也取得了成功。但每个人精力不同,追求不同。
印传屋不追求速度,也不追求规模,它们追求的是专注品质。
在很多手工艺被机械化替代的今天,印传屋因其极度专注于品质,使得手工鹿皮制作,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一件事,做到极致便能得到认可,一切皆因专注使然。
日语有个词叫“一生悬命”,意思是将自己一世之命,托付给一件事。
当我们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时, 我们要做的,就是极致专注,死磕到底。
唯如此,才有机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专注于一件事,你总能干出一点名堂
政治家列宁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智慧书》一书中也说:“轻视小事的人,成功会一点一点离他远去。”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做大事,成就大事业。
殊不知,真正成事的人,都懂得从小事做起。
因为小事做不好的人,往往也难成大事。
多年前,荷兰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位年轻的农民。
因为没什么学历,这位农民就在镇政府看起了大门,且一干就是60多年。
工作之余,他不打牌,不喝茶,也不下棋。他只有一个爱好,就是专注于磨镜片。
为了钻研磨镜技术,他四处求师问友,向炼金家学习,向眼镜匠请教,常常一磨镜片就磨到半夜。
因为对镜片超乎寻常的热爱,他一下班就躲到角落里忙活,这引起了亲朋好友间的窃窃私语,有人说他“古怪”,有人说他“魔怔了”,还有人说他是“不近人情的家伙”。
对此,这位农民毫不在意,他依然锲而不舍地钻研镜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磨出了复合镜片,其放大倍数远超当时的专业技师。
在此基础上,他又制成了当时无与伦比的精细显微镜,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
英国女王访问荷兰时,还曾专程到这个小镇拜会过他。
绘画家米开朗基罗说:因为简单,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任何人想要成就一件事,都需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
即便再小的事,只要足够专注,潜心钻研,一样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写在最后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将快递做到极致,你可以成为区域快递王;
将烧烤做到极致,你可以成为片区烧烤王;
将家政做到极致,你可以成为公司家政王。”
当下的躬耕,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找到心之所向,专注于此,执着深耕。
时光从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砥砺前行的人。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ND-
作者简介:阿白读书,自由撰稿人。以书为伴,与笔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