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国内疫情防控以及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预防国内“二次爆发”,中药同样大有可为。中医权威专家提出包括芳香疗法、代茶饮、注重饮食休息、多补充维生素和避免接触输入病例等“五大日常防护”,或为普通民众预防疫情提供切实的帮助。
曹洪欣:中医芳香疗法可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曹洪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常防护中可以选择简便验廉的方法。如中医“芳香疗法”,就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所谓芳香疗法,指的是将气味芳香的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见的香料药物包括雄黄、苍术、藿香、川芎、白芷、胡椒、槟榔等。芳香疗法的主要作用是祛寒湿、通七窍、消积滞、强筋骨、杀疫毒、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实际上,芳香疗法所使用的这些药材,在此次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槟榔、苍术、藿香等药材,都曾多次入选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诊疗方案》。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诊疗方案》起草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在接受采访时解释,此次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湿气很重的瘟疫,槟榔、苍术、藿香等药材可以有效去除湿邪。槟榔可以行气,具有“破”的作用。很多时候,病人中焦气结、湿气重,使用槟榔配伍,在去湿的同时破积行气。苍术是健脾燥湿的药材,去湿的功效非常好,但要配合其他的药物,例如藿香等一起使用。藿香则有芳香化湿、解暑和止呕的功效,清代《吴鞠通医案》等多部医学古籍对此多有记载。
刘清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熬一点生姜、大枣、百合,加一点藿香和苍术,熬水来喝,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浊之气,提升正气。在日常饮食方面,他则认为,饮食要有规律,不可饥一顿饱一顿;还要休息好,充分的休息是提升正气的根本,才能保证正常的免疫力。
李斌:药食两用药材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与刘清泉院长一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李斌院长也赞成,抗病毒的一个关键点,是把体内整体的免疫功能调动起来,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这样才能真正彻底杀死病毒,实现痊愈。对于预防新冠肺炎,李斌院长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应多补充大蒜素和多种维生素。大蒜素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而维生素C则可以抗氧化损伤,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李斌院长也支持民众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一些药食两用的药材做成代茶饮,来起到保健预防的作用。
丁邦晗:避免接触外来输入病例,坚持佩戴口罩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教授3月2日到达武汉,加入第五轮重症巡查专家组,参加了四家医院的死亡病例讨论,并为重症中医诊疗方案的修订提出建议。他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是寒、湿、热、毒、虚、瘀等,中医治病要根据病机来选择药物,寒者热之。厚朴、草果、槟榔等药物都属于温性或者热性的药物,用其入药,可起到化湿作用。
对于新冠肺炎的预防,丁邦晗教授表示,目前来看,外来输入病例可能长期存在,一定要减少或避免与外来输入病例接触。他还建议,依然要把戴口罩作为日常外出的必备防护措施。
中医药在国内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而在全球范围,新冠疫情仍在继续蔓延。此前,中医药已随中国对外援助一道“出海”,开始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作用。相信随着中药影响力的逐步全球化,中医药还会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