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已降至201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也已连续8个月下跌。
个人结构性存款是由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个人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客户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市民热捧大额存单时,结构性存款还能买吗?
结构性存款规模降至8年来新低
上述报告显示,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5606.92亿元,环比下降13.6%,同比下降10.29%,达到201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看,2022年12月大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19.71%、17.62%,中小型银行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分别环比下降2.25%、15.66%。除了中小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其他类型结构性存款规模降幅都比较大,大型银行规模降幅要大于中小型银行。
据了解,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低于中小型银行,近两年压降幅度也高于中小型银行。2022年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4547.06亿元,占结构性存款总规模的31.9%;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31059.86亿元,占总规模的68.1%。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厉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源于监管要求,由于前些年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扩张,推高了银行揽储成本,且存在企业资金套利行为,监管大力整治结构性存款市场,明确要求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另一方面源于银行本身,由于净息差持续收窄、揽储成本较高,银行也存在压降高成本存款量价水平的需求。
平均中间收益率连续8个月下降
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5天,较上个月缩短3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1BP(注:1BP=0.01%);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4%,环比下跌14BP。结构性存款平均中间收益率连续8个月下跌。
从不同类型银行看,1月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00天,较上个月增长7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09%,环比下跌25BP;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55天,较上个月缩短12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6%,环比下跌9BP;城商行平均期限为116天,较上个月缩短6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17%,环比下跌11BP;外资银行平均期限为455天,较上个月增长3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54%,环比下跌35BP。
结构性存款均保本 且以短期居多
2022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影响,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商业银行大额存单被市民热捧。在这种大背景下,2023年市民是否可以选择投资结构性存款?它与银行理财产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刘银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银行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的区别较大,适合不同投资者。按照监管要求,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种类更丰富,产品净值有一定波动性,投资者可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也有可能拿到较低的收益率,甚至可能亏本;而结构性存款属于存款,均保本,且有保底收益率,产品以短期居多。
从投资风格看,结构性存款分为稳健型和平衡型,稳健型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偏低,挂钩汇率、黄金较多,到期收益率整体较为稳定;平衡型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较高,收益率区间较大,挂钩指数、股票、基金较多,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还要看产品的收益规则。
另外一家商业银行人士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结构性存款保证本金安全且保证最低收益,受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不过它的收益浮动、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挂钩标的的表现,有机会获得更高收益。与普通存款相比,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是浮动的,且存续期间不可以提前支取、不可以追加投资、不可以自动转存。与理财产品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结构性存款保证本金安全、受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护。
该人士称,到底选择哪一类产品来投资,还是要结合本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投资期限等因素综合决策。不论选择哪一种,均应在购买前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红星新闻记者 杨斌 图表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