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高中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发现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竟是蔺相如教他的。
事情是这样的:赵惠文王喜得和氏璧,高兴劲还没散,却被秦王知道了,秦在诸侯国中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好,但秦王不在乎:干不掉我就服从我,不服从我就干掉你。于是向赵国修书一封想空手套玉璧:欲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国君臣都知道秦王耍的手段:夺笋呐。但是又服了他这个老六,可谓是当在眼前不得不上,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给不给,而是谁去秦这个虎狼之国。接下来蔺相如就登场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赵王接到国书时便知道赵国摊上大事了,立即大会群臣,太史公特意点了廉颇,当赵王问到谁可使报秦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出声,这时宦者令谬贤举荐了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赵王就问怎么见得他能出使秦国。
谬贤就讲述了自己和燕王的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有一年我犯了重罪,准备跑路到燕国寻求庇护,蔺相如制止了我,问我为什么到燕国,和燕王有什么交情?我告诉他有一年我跟随大王去两国边境会见燕王,燕王乘人不注意悄悄拉住我,说想和我交个朋友,我当时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没有应承下,虽然时过境迁,但旧盟仍在,所以去投奔他。蔺相如就告诉我说:你别傻了,他哪里是看重你这个人呀,他看重的是你这个位置!人家真正想结交的是赵王。你去了他肯定把你送回来向赵王献好,你这样,别去燕国了,那里靠不住,你把衣服脱了,背着一把大砍斧去向大王请罪,如果大王不原谅,就直接把你拉到刑场,连行刑的工具都省了,如果大王原谅你了,你不仅能保住一条命,这身富贵也不会丢。我将信将疑乍着胆子照做,万幸大王原谅了我,让我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举荐他给你遮遮羞。赵王讪讪地派人传召蔺相如,询问过后,觉得这是个人才,就让他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
蔺相如四两拨千斤,出色圆满地完成了这个看似无解的任务,后来在渑池之会上再次为赵王挽尊,回来就高升了,做了上卿,比廉颇还高一点,赵王能回来有廉颇的功劳在,但赵王在与秦王的博弈中三魂去了两魄,没感受到廉颇的功劳。
打外围的廉颇有劲没使上,有功不见赏就算了,蔺相如位在他上面让他很郁闷,因为在廉颇眼里蔺相如出身低下,非常卑贱,贱人一个,并且蔺相如口舌为功,让他这个有攻城野战之功的武将更加看不上,扬言“见蔺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听到风声,于是处处躲着点,想让他慢慢消了这口气,他的门客就纳闷了:你官比他大,怕他作甚?蔺相如就说了:我怕的不是他,怕的是与他不和有损国势,给别国以可乘之机。
廉颇听到这话,感到很惭愧:贱人竟是我自己。蔺相如先国后己,先公后私,处事有智谋,用力少而见功多,实乃吾辈楷模!想赔罪但嘴笨不善表达,不知该以何种方式让他感受自己的诚心。回想起第一次听说他这个人的情景,当时赵王看着我问谁能出使秦国,我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别提多尴尬了,让我打到咸阳没问题,但让我去舌战秦宫,我一准会把璧扔下扭头就走。好在谬贤替我解了围,他当时说燕王握他手,我差点没笑出声。对了,他不是说他向大王请罪是蔺上卿教他肉坦伏斧质吗?大王还真的就赦免他了,这倒是个诚意满满效果明显的赔罪方式。不过,谬贤是向大王请罪,所以背着大砍斧,如今我去给同僚赔罪,背几根荆条就行了。为了国家大义,少不得舍下老脸握住他手请求交个朋友,砍头都不变的那种。
秦王:拳头够硬,脑子够笨,这和秦国的拼杀风气有很大的关系,他没有这个强权思维,也到不了秦王这个位置。
谬贤:容易飘,惑于形势,昧于事机,别人对他示好,他就以为是因为看重他这个人,却不知是因为他所在的平台。
蔺相如门客:当初追随蔺相如的时候说是“慕君高义”,只怕仰慕的是高义带来的高官厚禄,若果真慕其高义,就不会不明白蔺相如引车避匿不欲与廉颇争列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