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春秋时期,霸业尚在发展壮大的时候,召公奉命劝谏彭城厉王,希望他能够审时度势,保护自己的政权。可是厉王不听奉劝,终于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以下为本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的经过。
召公的劝谏
召公劝谏厉王,说彭城虽然地势优越,但是战争是有风险的,万一失利,就会丢掉彭城。厉王却不听取召公的劝告,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无敌,而把命运的旋转放在自己的力量上。同时,他也不关心国家百姓的生死,百姓惨遭杀戮,无人得救。这使得召公非常忧虑,他认为厉王的行为是非常愚蠢和自私的,弥补错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厉王的执迷不悟
尽管召公讲述了历史上很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但是彭城厉王仍然执迷不悟。他认为自己是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根本不需要担心其他任何事情。他也不停地算好自己的策略,然后一直等待着自己的胜利。计划虽然周密,但是缺少实践和审视。厉王患有缺乏洞察力和危机意识的病态自信,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厉王的失败
彭城厉王的战争失败了,失去了自己的王国和人民。因为他不愿听取其它人的意见,甚至逆来顺受,五次出门,七次回来,在贤臣摆出草船阵犯敌人之策面前不予理会,结果被楚王以四川之地丁献地,归隐泰山,至此,厉王的故事就结束了。如同春秋时期任何其它具有威望的国家一样,厉王只是一个过客,尽管他拥有了有声有色的历史,但他最终付出的代价是让后人警惕于历史教训。
结论
召公谏厉王弭谤,不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今天的政府和人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很重要的启示。一个好的领袖不仅需要能力和智慧,还需要具备洞察力,成熟和危机意识。凭借自己的过人之处去冒险,如厉王一样,终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