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回响】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一篇课文是《白鹭》,作者是郭沫若先生,老师说他是我们四川人,我感到很亲切。这篇课文的第一句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我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
虽然白鹭和诗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稍稍想一想,就觉得还是有些相同之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白鹭,洁白的羽毛,优雅的身形,灵动的颈”,不论是在古人的诗篇中,还是在现代的诗文中,时常会出现白鹭的身影——它们洁白又轻盈地在清水河边悠然飞过,为诗中那山清水秀的景色点缀了一番情趣。白鹭伸长着脖子,迈着纤细的腿,就像贵族在行走;洁白的羽毛又显得那样纯洁和朴素。气质的静雅和外形的优美都让白鹭富有诗韵,这浸润了人们的心灵,为它们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经典。或许是因为这些原因,郭沫若才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篇文章,还给我一大感受,是文笔随和、质朴,作者随着内心的想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好了。比如,作者写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一句话,就让我感受到白鹭无论是身段还是颜色,都是那么完美。它身段匀称,长短适中,色彩自然又毫无瑕疵,真是造物主的杰作。这样的描述,简短明了,并没有用那些精巧的修饰词语,但这简单的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白鹭鲜明的特点。
《白鹭》的后半部分我觉得也很有趣,写的是白鹭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地点的活动。作者的用词实在有意思。比如,作者把白鹭捕鱼写成“钓鱼”,不禁让我想到白鹭像个悠闲的老太爷在水中钓鱼的样子。作者还写道:“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个镜匣中的镜子就是田中的水,平静而清澈,照这面镜子的“人”就是白鹭。这面镜子照映出的是白鹭悠然自得钓鱼的情景。作者又写道:“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让我展开了想象——一个宁静的黄昏,朦胧中透出丝丝温暖的晚霞,渲染出一片瑰丽的天空,一两只白鹭在远处河边低低飞过,那忽明忽暗的轮廓和暖色柔光下的天空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越想象,就越仿佛置身其中……
这篇优美的散文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但在这朴实无华的言语间,仍能感受到白鹭的优美与纯洁。郭沫若写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其实,《白鹭》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作者:叶沛霖,系四川省成都石室联合成飞学校六年级三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