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把业果理论溶于自心。无始劫以来我们和众生结了很多不同的缘,有善有恶。所以我们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其实没有一件事情能令所有人都满意,即使佛陀,也有人批评、毁谤甚至加害,所以我们不必把取悦所有人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就好。如果我们太在意他人的态度,那自己就很容易被伤害。心中有智慧与慈悲的人,只想着自己的行为怎么能利益到别人,而不会挂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众生的信解千差万别,甚至佛陀也无法一一取悦,那更何况说像我这样能力低下的人了,因此我们应当放下取悦他人的念头。俗话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不是活在别人眼中的。在这世界上,不管我们怎样努力,怎样用心,都不可能使所有人满意。但作为佛教徒,我们该努力的还得照常努力,该用心的还得照常用心。
更何况,我们做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佛教徒,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宗旨---利乐众生愿成佛。实际上我们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使所有人满意,我们根本不必把他人的情绪当作自己行事的标准,只要把握好自己做事的动机,尽心尽力去做了,便无愧于心。不求外境如意,只要问心无悔。
我们要学会包容、欣赏、感恩和发心。包容,要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与事;欣赏,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感恩,要能够体会到外境对自己的意义;发心,体现自己作为众缘之一的作用,积极从我做起,去创造自己希望的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