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储能概念龙头股 储能龙头股一览表

发布者:张龙
导读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储能的一个分支——家庭用户储能,在全球市场突然爆火。“正像90年代的空调”,有市场资深人士给了家用储能作出这样的比喻。这背后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其在海市场如同90年代空调般正走进

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储能的一个分支——家庭用户储能,在全球市场突然爆火。

“正像90年代的空调”,有市场资深人士给了家用储能作出这样的比喻。

这背后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其在海市场如同90年代空调般正走进千家万户;另一层含义,则指的是家用储能的外形逐渐跟一台柜式空调的体积相当,家用一体机逐渐成为趋势。

我们看到,当下家用储能具备渗透率低、海外政策扶持力度大、客户需求高的机遇,在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电价较高的发达国家具备良好的经济性、需求的刚性、较强的支付意愿和价格接受程度。

同时,在全球能源价格大涨的影响,家用储能市场在欧美呈现爆发趋势,尤其欧洲家用储能一枝独秀领跑全球。

退回90年代,空调让格力电器崛起,持续成长了20多年,成为全球化有影响力的公司。

当下,家用储能同样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吗?这将带给A股投资者带来哪些机遇?

家用储能率先突围,资本市场闻风躁动

由于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储能行业此前一直被盈利难的问题困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指出,“储能行业在2021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炙手可热的投资高潮”,但“已投建储能项目大多还未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模式”,“很多中小企业仍然举步维艰”。

海通证券5月26日发布研报认为,储能在发电侧和电网侧仍面临着明显的盈利困局,即投资收益率过低,这是阻碍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光大证券指出,国内在“新能源发电+储能”未达到平价之前,储能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和补贴,若“新能源发电+储能”不能与火电电价抗衡,将会影响对储能的需求。

但在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家用储能无疑是率先突围的一环。全球企业正加速了家用储能领域的竞逐。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家用储能产品出货前三名分别为特斯拉、LG化学和派能科技,占比分别为15%、11%和8.5%。2020年,这个数据又进行新一轮刷新,全球家用储能产品出货排名前五变更为特斯拉、派能科技、德国Sonnen、LG化学、以及中国的沃太能源。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家用储能领域,特斯拉凭借突出的产品实力和品牌效应,在全球家用储能市场中占比15%,其次是派能科技(2.62%),占比为13%,这中间的差距逐渐在减少。

而在家用储能渗透率比较高的德国,家用储能市场占比最高的品牌Sonnen,其次为比亚迪(5.63%)。可以看出,特斯拉、派能科技、Sonnen、比亚迪、LG能源等中外企业在全球家用储能市场竞逐开启加速度模式。

风口之下,派能科技最近快速成为A股市场的“宠儿”。7月15日,派能科技收盘价价为426.01元。过去四个月,派能科技从112.41元/股上涨至426.01元/股,涨幅279%。此外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家用储能股同样迎来了一波大涨。

身为中国家用储能“一哥”的派能科技,在全球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二,仅次于全球家用储能榜首——特斯拉Powerwall。

有机构称,在碳中和发展大趋势下,家用储能将成为新能源行业继风电、光伏、电动车之外的第四条高速增长的赛道。

为何突然爆发?技术、成本和需求!

其实,家用储能并非“新玩意儿”,为何在当下突然爆发呢?

从供给侧来看,技术的变革让产品的便捷度和实用性大大提升。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升级进步,以及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下的成本持续降低,这些都为便携储能产品的爆发提供了条件。据了解,储能电池能大规模生产,离不开锂电池技术突破带来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以特斯拉为例,2008 年推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Roadster,使用电芯能量密度大约只有 55Wh/kg,但到了 2020 年推出的 2021 款 Model 3,使用电芯能量密度已超过 300Wh/kg。

与此同时,随着锂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研发投入增加,虽然锂矿价格高居不下,但是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整体还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显示,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已由 2013 年的 684 美元/kWh,下降至 2021 年的 132 美元/kWh,降幅高达 80.70%。成本下降也进一步推动了家用储能产品的铺开。

家用储能火爆的深层原因,更主要来自于需求端。

一方面,欧洲电价上涨明显,俄乌冲突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欧洲能源价格已突破200欧元/MWh,欧洲天然气价格自2020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8倍。

低廉的光储成本使得欧美消费者几乎3-5年之内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家用储能在2021年以来,在欧美市场以每年翻倍的增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021年欧盟27国新增光伏并网25.9GW,为家用储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当前家用储能的典型使用场景为与户用光伏搭配形成家用光储系统。据测算,相比未配备光伏、储能系统,同时配备了光伏和储能设备十年期节省电费12673.64欧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而仅安装光伏系统节省电费仅4816.87欧元,光伏+储能方案具备高经济性。

欧洲近年来家用储能增长迅速。据统计,欧洲家用储能的90%以上份额集中在前五大国家——德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瑞士。其中,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家用储能市场。

总体而言,欧洲家用储能市场爆发主要还是依托其优秀的经济性。

另一方面,美国家用储能需求也上升迅速,特斯拉等巨头进一步提高家用储能的经济性。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6年总新增装机将达到63.4GW/202.5GWh,其中家用可达4.9GW/14.3GWh。

近期,特斯拉与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公司PG&;;E合作创建新的虚拟电厂(VPP),向符合条件的Powerwall用户提供2美元每kWh的报酬激励。据悉,将有5万个Powerwall用户符合补贴条件。

根据市场电力需求情况和Powerwall用户数量来预估的话,不论他们在任何地方,每一次电力调度,他们都能有10-60美元的收入。家用储能的经济性在美国市场也将进一步凸显。

<;?XML:NAMESPACE PREFIX = "O"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家用储能的“坡”到底有多长?

都说2022年是储能市场爆发元年。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判断已经得到了验证,尤其是家用储能方面。那么,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家用储能的“坡”到底会有多长?

还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来看。

需求端方面,由于当前成本下家用储能只有与户用光伏配套才具有经济性,因此首先考虑户用光伏的需求情况。据Infolink统计,预计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四国的户用光伏渗透率分别将从2020年的3.3%、11.1%、11.1%、21.1%提升至2025年的6.6%、21.5%、15.8%、34.0%。

户用光伏渗透率提升的同时,光储一体化在户用光伏中的渗透率也在提升。到2025年,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光储一体化渗透率将分别将从7.6%、20.8%、17.2%和3.8%大幅提升至18.8%、46.6%、38.5%和8.4%,都是翻倍以上的提升。

总的来看,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光储一体化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0.25%、2.39%、1.75%、0.80%提升至2025年的1.24%、10.02%、6.08%、2.86%,提升幅度分别达4.96倍、4.19倍、3.47倍和3.58倍。

除了渗透率的提升,电动汽车等用电设备的增加也将驱动居民人均用电量的增加,继而推动单个光储系统功率的提升,从而带来更大的行业增长空间。

国海证券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对美、德、日、澳四国未来四年家用储能的市场需求做了如下预测:

据此测算,2021年到2025年,上述四国家用储能市场空间年均增速高达近60%。

再来看供给端。

供给端的看点主要是降本。由于储能系统主要是电池和变流器,因此这两行环节的降本又是重中之重。

电池方面,目前的电化学储能主要用的都是锂电池。但由于下游电动车市场超高的景气度,今年以来无论是三元正极还是磷酸铁锂均处于价格高位。不过,随着锂盐厂的大幅扩产,供需格局将从2023年开始逐步改变,成本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变流器方面,当前变流器最核心的部件IGBT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几乎完全依赖于海外半导体巨头,因此成本也较为昂贵。未来,在国产替代的机遇下,随着国产IGBT厂商的崛起,IGBT和变流器的成本也将逐步改善。

当储能总体成本下降后,不仅仅是光储一体,单独安装家用储能也将开始变得有经济性,这将为家用储能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如何抓住投资机会?

那么,该如何看待A股家用储能的投资机会?

从大的市场空间来看,除了前文分析的未来家用储能的总体市场空间增长以外,国内储能企业还有进一步提升海外渗透率的潜力。因为在全球家用储能装机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美国和德国(2020年合计装机占全球比重达48%),国内储能企业的渗透率并不高。

比如德国市场,市占率前四的企业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但只有比亚迪杀入前四。

美国市场更加夸张,特斯拉一家独大,占据了73%的市场份额。

因此,尽管派能科技等国内家用储能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具体到公司层面的投资机会,由于储能电池和变流器占据了储能系统80%的成本,因此机会主要在这两类企业中。而这两类企业中,按照具体涉及的环节又可再细分为以下四类公司。

一是只提供电池电芯的企业,如鹏辉能源、亿纬锂能、瑞浦能源;

二是不仅提供电芯,还覆盖了模组、PACK环节的储能系统提供商,如派能科技、比亚迪

三是只提供变流器的企业,如锦浪科技、德业股份。

四是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变流器企业,如固德威、阳光电源。

无论是以上哪种类型,关键看三点:

一是储能占公司营收的比重有多大。如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其业绩主要还是靠汽车,储能业务的弹性就没那么大。

二是看海外收入占比有多大。因为家用储能中短期的机会还是在海外,所以谁在海外有最好的渠道,最先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形成品牌效应,谁就有可能占得先机。

三是看业务覆盖的范围。总的来说,覆盖了PACK环节的储能系统提供商,要比单独提供电芯的企业有更高的毛利率;做集成业务的变流器企业,其毛利率也要比单独销售变流器的企业更高。

本文源自价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