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物物而不物于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感悟

发布者:刘悦东
导读庄子曾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世间,总会有些事情,无法受人控制,不妨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其实,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之处,那么遭遇问题时,该如何解决呢?对于人生的许多问题,庄子早就给出了答案

庄子曾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世间,总会有些事情,无法受人控制,不妨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

其实,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之处,那么遭遇问题时,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人生的许多问题,庄子早就给出了答案,明白了他的智慧,或许能迎刃而解。

当人生不顺时,不妨读读下面庄子的4句话,解开无数人的心结。

01


  • 关于感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靠对方而活,不如给予对方自由,选择离开。

很多时候,离开,其实是一种成全。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互相吐唾沫,用来润湿彼此。

但对鱼来说,这样的生存状况是不合适的,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它们回到水里。

在适合它们的地方,忘记彼此,去过各自的生活。

其实,在感情中也是如此,若是彼此无法携手走下去,无法共患难,分开也是一种选择。

但也有人,始终放不下心里的那个人,若是过于强求,只会扰乱了内心,无法体会到快乐。

不合适的人,总有一天,会走散在人海里。缘聚缘散,不勉强,是一种豁达。

《卧虎藏龙》中有那么一句话:“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张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一个想走的人,抓得再紧,也无济于事,不如松开双手,是自己的总会在,不是自己的总要走。

试问,又有谁能一直留在身旁?总得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爱的时候,珍惜缘分。不爱的时候,各自安好。


02


  • 关于名利:“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人的欲望无穷,在使用物时,应不被物欲所控制。

在《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学识渊博,楚威王想让他协助自己,治理国家大业。

有次,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立马派去使者。

两位使者来到庄子面前,对他说:“楚威王特意邀请你进宫,聘请你当宰相,那么,您就可以名垂史册了。”

但庄子只顾钓鱼,并没有搭理他们,两人始终不肯离去。

随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只神龟,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将它的骨甲,供奉在明堂之上。请问对这只神龟而言,它是愿意死后留骨甲,还是活在泥塘里生存呢?”

他接着说:“有劳二位,回去告诉楚威王,我选择活着,只想过安宁的日子。”

宰相之位,位高权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庄子不为所动,淡泊名利,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人应成为物的主人,而不是沦为物的奴隶。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走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人很容易迷失自我,误入歧途,从而毁了往后的人生。

因此,不被物质绑架,懂得知足,给人生做减法,才是最好的修行。


03


  • 关于矛盾: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

别人未经历过的事情,即便你和他争论,也难以改变他固有的观念。

走在人世间,每个人的三观不尽相同,与层次不同的人产生摩擦,不争辩,不解释,才是明智的选择。

明朝时,有个叫尤翁的富人,在江苏地区开了一家当铺。

一天,有个邻居来店里闹事,店员正在和他争论。尤翁听到后,立马就过去看。

店员看到尤翁过来,就愤怒地说:“他之前来当衣服,现在想一分不花就取回衣服,我不肯,他就骂我。”

尤翁见邻居不依不饶,并没有跟他争吵,反而让店员给他取两件衣服。

邻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下衣服就走了。

不久,这位邻居死在了另一家当铺里,原来他是个赌徒,欠了许多债,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

因此,当他去另一家当铺闹事,他们和他争论不休,他就自杀了。为处理此事,这家店铺损失惨重。

后来,店员好奇地询问尤翁,是否早已知道邻居的目的。

尤翁回道:“我怎么可能知道,只是和这样的人争论,有害无利。”

若是尤翁和他争论,最后只会得不偿失,但他并没有选择与他争辩,而是用温和的态度,化解了一场风险。

遇到问题,双方的认知不同,没必要争辩。若是争吵,容易丧失理智,从而做出令人后悔的举动。

遇到事情,每个人的出发点、利益不同。若随意发脾气,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妨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才是成熟的表现。

人和人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提升认知层次,谋求双方的利益,才是减少矛盾的根本。


04


  • 关于生死: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庄子的这句话意思是,人的死和生,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

生死有命,有些事情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特别是生死,因此,学会接纳无常的人生。

苏轼被赦免后,被安排了虚职,返程的路上,舟车劳顿,到达定居地常州已重病,人生即将走到尽头。

当家人为他的病情,感到难过时,他反而劝慰说,他这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让他们别哭,让他坦然地离开人世就可以了。

后来,他的方外老朋友,径山寺长老维林得知他的病情,特地来看望他,两人相约在夜间凉爽时,对榻相谈。

临终前,苏轼在写给维林的信中写道:“死生亦细故耳,无足道者。”

他认为,对待世间万事万物,顺其自然就行。

人生无常,衰老和死亡,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已看透了生死,活得无所畏惧。

正如王阳明临终遗言说的那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未来无法预测,尽情地活在当下,才能不留下遗憾。

往事如过眼云烟,坦然地面对得失,才能活得云淡风轻。


05

写在最后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深处,真正的名誉,是没有名誉,活出真实的自我。

烦恼来自人心,精神富足的人,不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束缚身心。

爱得痛了,选择趁早离开。

追名逐利,不如洁身自好。

层次不同,懂得不去纠缠。

生死有命,学会珍惜当下。

人生本过客,何必事事挂心头,懂得给心灵释放压力,才能活得轻松又自在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