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排行第三的霸主是秦。
这是孔子作春秋时的说法,孟子继承了这说法,进一步指出秦的霸主就是在秦穆公。五霸中排序先后秩序,从孔子论争到民国,以至现在,没有固定的说法。只能用“说法很多来概括”。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说法都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之活跃。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齐恒公与晋文公排行前二,这是公认。行三的位置秦穆公,得票最多也是实事。
秦穆公(公元前682至公元前621年)通过韩原战争,擒获晋惠公,霸占五大城池,把势力扩大至黄河西岸,改变了在诸侯国中的形象。成功地把秦国带到强国之列,傲视群雄。
他是秦国第九位君主,是兄终弟及的方式取得君主位的。秦国地处西戎,欲想发展,它的国情“第一个需要处理国之背后的关系问题”,又由于它处在的地理环境,决定秦国是个贫穷而落后的国情,被中原诸侯国小瞧----低他们一等。
秦穆公把这一切看得很清。审时度势。在他手里实现了“降服戎人的目标”,并且把国家发展目标指向中原。
政治上他实行客卿制度,广揽人才。羊皮换贤的故事是他政治的生动表现。秦穆公五年,晋国把百里奚做为陪嫁送到秦国。百里奚半道上逃跑成功,到了楚国。秦穆王听说百里奚贤能。就想用金钱赎国。但他又怕楚人识破赎买动机,就假借讨回陪嫁商品的名义,用五张羊皮为代价。将百里奚赎回。百里奚把他的全部思想与智慧都献给了秦国。自后人才强国成了秦国的基本国策。为最终实现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上,他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在他任期间共发生过六次大的战争。其中有四次就是同邻国晋国打的。两次是为了服务于远交近攻的战略,打的是巩固后方的战争。同晋军两胜两败的战绩,清晰地表明,吞并六国的战争,不是一代所能完成的。但在他手里,已经实现了,由弱变强的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