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tp是什么意思 tp是啥意思女士

发布者:王原远
导读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一、稀缺性与选择、稀缺性和经济问题1、稀缺性与无限欲望相比,生产资源总是有限的、一定的。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2、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一、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

1、稀缺性:与无限欲望相比,生产资源总是有限的、一定的。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34; 经济问题。

3、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和企业家才能(其价格叫正常利润)。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

1、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2、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3、 货币的稳定性。

三、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三)混合经济制度: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 混合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混合经济制度是现代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制度。

四、经济学的演变和回答的基本问题

演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标志着经济学的产生。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一次综合,把古典经济学的客观价值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观价值论综合在一起,提出均衡价格论。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萨缪尔森和新古典综合派对经济学又进行一次综合,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证明无形手原理,为资本主义辩护;二是总结市场运行经验,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问题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 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后者以国家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前者是价格理论,后者是国民收入理论。4、分析方法不同:前者是个量分析法,后者是总量分析法。

(四)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二节 需求

(一)需求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定义包含三个意思:第一,需求是流量,时期变量。第二,需求和需要不同,需求是愿望和能力的统一,需要只是购买愿望,是需求的基础。第三,需求是本身是函数定义,涉及两个变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的例外 炫耀性商品,古董,吉芬商品等。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分替代品和互补品。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其他因素, 如人口规模等。

注意: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 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某一特定时期所有家庭需求的总和。所有单个家庭的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相叠加就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

(一)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也有三个含义,参考需求。

供给的表示: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则S=f (p )即为供给函数。

(二)供给规律: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影响: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了产量就越小。 2、 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玉米的供给量。 3、生产的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 4、技术水平。一般而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 5、 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价格上升,则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是指某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沿供给曲线变动。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称之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用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供给增加或减少。 在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增加是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供给量减少是向左下方移动;供给的增加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减少是整个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五)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一种水平的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提供该水平的数量之和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市场均衡

(一)经济均衡的含义: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称之为市场均衡。 均衡的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DD线表示需求曲线,SS曲线表示供给曲线。我们把供求相等的点E 定义为均衡点,把与E 点相对应的价格水平定义为均衡价格,即供求平衡时的价格;把与E 点相对应的产量定义为均衡产量,即供求平衡的产量。

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1设市场价格P1>Pe ,此时,QS>QD,QDQS 的距离为供大于求的产品数量即过剩的产品的数量,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最后达到E 点,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 2、设市场价格P2>Pe ,此时QDQS的的距离即为短缺的量(供不应求)。此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1、需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产量的减少。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第五节 弹性理论

(一) 弹性的概念: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如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 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二)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如买一包口香糖,你可能不大会注意价格的变动。 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如汽油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会影响其需求量,但长期人们可能寻找替代品,从而对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含义及其表示

1 )弧弹性是以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需求量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 (公式看书)。经济学家用中点公式。 2 )点弹性衡量了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相对应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看书。 这一弹性系数只与需求曲线上的点(P ,Q )的斜率dQ/dP 有关,故被称为点弹性,它可以精确地反应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值。

(二) 其他的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百分比/ 收入变动百分比。

对正常商品而言Em>0,如果Em<0,则表明收入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该商品为劣等品。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了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0必需品。

2、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程度对需求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替代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补品。

如果Ec=0,则二种商品X 、Y 为互不相干

(四)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1%,供给量变动X%,我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衡量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系数=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由于价格越高,生产者越愿意提供产量,所以Es一般是正数。

供给弹性的分类:①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表明价格任意变化,供给量不变,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下垂直的线。 ②Es=1,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此时,价格量变动1%,供给量随之变动1%,其供给曲线是一条45 线。③Es=无穷大 ,称为供给无限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④01,称为供给富有弹性,它表明如果商品价格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超过1%,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较敏感。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 生产技术类型,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占用越大生产周期越长,供给弹性越少,在价格下降时,这类生产要素不能方便地转移。 2、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高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3、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4、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

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

弧弹性的计算,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以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供给量为基础计算出来,其公式为: (看书 ②点弹性,供给的点弹性是在供给曲线某一点上衡量的相应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量,供给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第六节 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

(一)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1、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过剩)。

2、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价格过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产生短缺,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或排队。

(二)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的关系: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其需求弹性之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售该商而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变动情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总收益(TR)等于销售量(Q )乘以价格(P )。 ①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减少。 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②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该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34; 薄利多销&34; 这一营销策略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只有在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

(二)丰收悖论(谷贱伤农):由于需求缺乏弹性,农产品丰收时,农民收入低于歉收年景。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一) 欲望和效用的概念

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

(二)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 、2 、3 …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三) 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 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第一,物品用途的多样性。第二,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个限度。

注意: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四)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和边际效用呈正比。

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五)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的总差额。几何表示: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围成的面积。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偏好三个假定:完整性、可传递性和非饱和性。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二) 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如为增加X 就要放弃Y,增加的X 商品数量DX与所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DY相比就是,边际替代率写作MRSxy

MRS 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逐渐减少,说明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形: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线;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的折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背后的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三节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一)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第二种情况,在收入不变和一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只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一) 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E 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

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PxQx+PyQy=m ;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换言之,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某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市场上这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取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动收入——消费扩展线又称收入——消费曲 线,它表示,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简称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通过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总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二)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三)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和大小。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及其经营目标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以公司作为厂商分析的例子。

(二)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收益是销售产品的收入,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或支出。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是把各种投人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把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

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有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他们的价格和报酬分别是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

(二)短期与长期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时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以改变的时期。习惯上, 一元生产函数表示短期生产函数,二元生产函数表示长期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Q=min {L/a ,K/b }其中,a/b 给出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不变的比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 (L ,K )=ALaKb式中:Q 代表产量,L 和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a 、b 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0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元生产函数又叫短期生产函数)

(一)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含义: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

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用TP 表示。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 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二) 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特点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都是倒U形。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P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AP和MP线的交点)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从AP和MP线的交点到MP=0这一点,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MP=0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叫长期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 (K ,L ) 经济学家用这个生产函数表示长期生产函数。也就是所有要素投入量都可以改变的生产情况。

(二)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也就是表示某一既定产量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点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的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说明要素存在替代关系。如果斜率为正数,这就说明为维持同一产量,必须同时支出更多的劳动与资本,此时,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代,已经非常不合理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Substitution MRTS ):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如增加L 可以减少K ,增加L (DL)数量与减少的K (D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 代替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写作MRTSLK,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取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借助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加以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当劳动不断增加,它的边际收益递减,所能代替的资本的数量就越来越少,MRTS实际上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斜率递减可以证明它就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第五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一) 等成本方程

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设,成本C 为60元,PL为20元,PK为10元,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为PK.K+PL.L=C ,在成本既定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PL/PK .如果厂商投入C变动,PL.PK不变,等成本线平行移动。

(二)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就可得出厂商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E 点所代表的劳动与资本的数量表示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在E 点表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低。E点叫生产者均衡点。

(三)生产扩展曲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它由所有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构成,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过程的投入(成本)增加时,厂商必然会沿着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扩展其生产。

(四)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厂商利润最大化厂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之间是一致的

第六节 规模报酬

(一)在生产理论中,以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产生规模变化。因此,规模报酬分析也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变化分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再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在这以后,企业如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成本概念

(一)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产量而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是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如机器厂房设备的折旧,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支出。隐成本是企业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会计成本是指显性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所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三)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一部分,以隐含成本的形式进入成本。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不相互包含,经济利润为0时,企业可以得到正常利润。

第二节短期成本曲线

(一) 短期的成本概念

由于短期有部分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分为:⑴短期固定成本(FC):这是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如机器、厂房、设备的折旧,银行货款的利率,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即产量=0时,仍然需要支付。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⑵短期变动成本(VC):这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如厂商对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普通工人工资的支付,由于厂商在短期内总是要根据产量的变化来调整 可变要素投入量,所以,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⑶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TC=FC+VC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如下图其关系: ①FC+VC=TC,所以TC和VC是平行的曲线,其差额为FC. ②TC曲线在短期从A 点出发表明当产量=0时,仍然要支付成本。OA即为固定成本。

⑷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AFC=FC/Q,其变动规律是: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⑸平均变动成本(AVC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AVC=VC/Q,

⑹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AC=TC/Q=AFC+AVC

⑺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MC=dTC/dQ 或MC=dTC/dQ

平均变动成本(AVC ),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的关系

第一AVC 曲线、AC曲线与MC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34;u&34; 型曲线,表明了这三种成本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变动的趋势。

第二,MC与AC曲线一定相交,且相交于SAC 曲线的最低点,在相交以前,平均成本一直在减少,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以后,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第三,MC与AVC 曲线也一定相交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在相交以前AVC 一直在下降,MC小于AVC,相交之后,平均可变成本一直在增加,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在相交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二)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的含义。短期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的特征。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与产量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 型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致。

第三节 长期成本曲线

(一) 长期的成本概念

在长期,厂商所拥有的任何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在长期就没必要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长期只有三种成本

⑴长期总成本(LTC ),LTC 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也就没有总成本,其变动趋势也是随着产量增加,开始增加较快,以后增加较慢,最后又增加较快,(这与短期总成本一样) 第一,LTC 从原点出发,增长先快后慢又快。第二,与短期总成本相比,LTC 显得更为平坦。 LTC曲线是是STC曲线的包络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LAC 是一条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线,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始终处于最低平均成本状态,所以,LAC 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集合而成,是一条由无数条短期平均曲线相切的线,又称包络曲线,它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方式1 :通过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方式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规模经济是指,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

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初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存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

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

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 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示出来。

但是,讲到规模经济时一定要注意:厂商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规模过大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所以,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 型是由于厂商的规模不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致。 注意: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现U 型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致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外在经济或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使LAC向下移动,外在不经济使LAC曲线向上移动。

(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通过长期总成本曲线也可以得到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 )也是一条先降后升的变动相对平缓的&34;U&34; 型曲线。LAC 与LMC 的关系是:LMC与LAC曲线一定相交,且相交于LAC 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节 厂商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收益的概念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的数量的产量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乘积,TR=P.Q.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每单位产量平均获得收入,AR=TR/Q =P 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 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与厂商的产量有关,因而其曲线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相对对应,具有相同的形状。(参照生产的三个阶段理论中TP、AP、MP/ 曲线图)。

(二)收益曲线收益曲线的含义。价格不变条件下,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时,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来分析厂商的最大利润原则。设:p 为利润则p=TR-TC ,为使p 最大,须p′ ;=0 即边际收益即为边际成本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C=MR 的基础上,MR=MC 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就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量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此时,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如果厂商MR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经济学家根据竞争程度把市场分为4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市场竞争程度取决于4个因素:一是厂商数目的多少,二是产品差异程度,三是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四是资源流动性。其中前2个因素是基本因素。

完全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对竞争的干扰主要来自:①政府的干预;②企业互相勾结形成垄断。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第一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二条件由于个别售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一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第一,劳动可以毫无障碍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二,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老资本可以毫无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这些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所以,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罕见的,比较接近的是农产品市场,但是现实中是否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在假设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之下,市场机制如何调节经济,有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目标。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由某企业决定而是由某行业决定,这一价格决定后对企业而言,只能被动接受,所以,该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无论该企业的产量增加多少,其价格不变。行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企业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每单位产量的售价也就是每单位产量的平均收益,所以价格等于平均收益,(TR=TP.P.,AR=TR/TP=TP.P/TP=P)正因为如此需求曲线也就等于平均收益曲线。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因为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一个企业产量增加多少,价格总是不变的,所以边际收益等于价格。所以,AR=MR=P ,三条曲线合而为一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分析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厂商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亏损但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停止经营。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所有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沿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生产者剩余:厂商实际得到的价格和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总差额,几何表示:供给曲线以上、价格线以下围成的面积。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分析

长期,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变动,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长期既包括企业的规模可以随时调整,也意味着行业的规模可以扩大,因此在长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额的利润等于0 的情况,根据完全竞争的特点,当企业出现超额利润时,新资本会大量的进入,结果超额利润消失。

新资本进入→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外移(外移至S′ ;)→市场价格下降→AR=MR=P 线随之下降→超额利润逐渐消失。(同样当出现亏损时、老资本会大量退出、亏损消除、作用机理如下亏损→老资本退出→行业规模减少→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内移(内移至S′ ;)→市场价格上升→AR=MR=P 线上升→亏损消除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点为超额利润=0。长期均衡的条件为:AR=MR=AC=MC=P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原因:

第一,均衡条件MC=P MC 度量了社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它反映了增加一单位产品给消费者增加的福利,MC=P说明最后一单位产量所耗费的价值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消费者支付的市场价格最低,所以说,竞争的好处归消费者。

第二,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在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厂商的MR=AR=P=AC=MC ,此时,平均成本最低,这说明厂商使用现有技术使得厂商的平均成本为最低,因而在完全竞争厂商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如果全社会所有厂商都能在LAC的最低点的组织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消耗最小。

第三,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不存在超额利润,因而不存在短缺的现象,也不存在亏损所以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现象。所以,社会供求是平衡的不存在资源的浪费。

最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发生变化,市场使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使得厂商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

其缺陷在于:第一,小规模的企业未必会使用大规模的先进技术;第二,无差别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第三,由于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所以不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

第七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垄断市场

(一) 垄断市场的特征

垄断是指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提供市场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具体地说,这一市场结构有如下特征:第一,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而消费者都是众多的;第二,厂商提供的产量不存在任何替代品;第三,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厂商难以进入。

形成垄断的原因:首先,专利权。 其次,人政府特许;第三,厂商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资源的独占等自然因素也是形成垄断的原因。 第四:自然垄断。

(二) 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因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厂商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订者。 另一方面,垄断市场的需求一方,众多的消费者互相竞争,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不能改变价格,但可以通过变动消费量对垄断企业产生压力。

因此,AR=P MR

(三)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同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垄断厂商生产的目的也是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产出数量,并同时决定价格。 短期内,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可以亏损,也可能盈亏平衡,只得到正常利润。

(四) 价格歧视:相同的产品按照不同额价格销售叫价格歧视。按照价格歧视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一级价格歧视:按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定价。效率上达到最优,但消费者剩余全部被剥夺,严重不公平。2、二级价格歧视:不同数量段收取不同价格。剥夺部分消费者剩余。3、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市场制定不同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对弹性大的消费者收取较低的价格。

(五)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生产要素可以全部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没有完全对手,因此,垄断企业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到最有利自己的位置上,因而垄断企业在长期一般存在超额利润,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

首先,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意味着增加生产,社会由此获得的福利大于生产成本,社会福利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加。但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上的高价格不可能扩大生产,因而供给短缺。 其次,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厂商最低的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没有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垄断厂商在技术使用上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厂商不存在竞争的压力,技术创新的压力不足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订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活动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会滋生政府腐败。由此经济学家断言,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建议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

任何含有垄断因素的市场都无法推导出供给曲线。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特征: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它有以下特征: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但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 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根据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垄断竞争市场又不同垄断市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新老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因此,当厂商试图提高产品价格时,其损失掉的需求量(收益)比垄断时要大,相反,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低价格时,其争取到的需求量(收益)可能更大。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垄断竞争的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曲线比较平坦

(五)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从行业来看,行业规模不变。行业中没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 与其他企业一样,垄断竞争的企业的目标也是获取最大利润,所以必须把产量定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之上,短期内,垄断竞争的企业的行为和垄断企业类似。

(六)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一方面企业内部可以调整任何生产要素,变动短期内不能变动的固定成本,因而企业是根据长期成本进行决策。 另一方面,在长期,新的资本可以进入而行业中原有资本也可以退出,这是垄断与垄断竞争的重要区别,也是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的重要区别,因此,垄断竞争在长期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额利润=0的情况。

(七) 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

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之间,在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成本但高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这就决定了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从程度上来看,垄断竞争又比垄断市场有效率。垄断竞争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利弊同时并存。 对消费者的利弊①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有差别。因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 ②由于产品的差别是包含了销售条件如品牌,售后服务等,所以企业会不断地提高某品牌的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从而又利于消费者。

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与完全竞争相比,消费者被迫多支付市场价格。

对生产者的利弊由于在长期不可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理想产量:LAC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实现最大利润,因而其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过剩市场能力,比完全竞争市场要低,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

:垄断竞争市场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因而不存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由于没有竞争的,所以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如专利等,又存在着同类产品的竞争,具有较大的外在压力,所以,垄断竞争企业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

(一) 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市场上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其特征是:①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 ②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 ③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业。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

(二)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①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1/3 ,市场价格为1/3 ,这一产量与价格被称为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均衡对这一模型的推广:在行业中寡头厂商数量为m 的情况下,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市场总容量

三)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假定:①某寡头企业提高价格,其竞争者置之不理,此时,提价企业的需求量因为提价而大幅度下降。②某企业降低价格,其竞争者为了自己的利润而被迫跟随降价,降价企业的需求量扩大非常有限,我们把AEB 称为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或AR曲线,其他的分析与竞争或垄断分析一样,只要把成本曲线画上,根据MR=MC 原则进行分析。

(四)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

一般而言,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同时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在生产量和技术使用方面应该是缺乏效率的,但从程度上来看,由于寡头市场存在竞争,有时竞争还比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垄断市场要高。

但从另一方面,寡头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产品差异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此外,由于寡头企业规模取较大,便于大量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激烈的竞争又使厂商加速产品和技术革新。因此,又有其效率较高一面,在许多国家,人们试图通过限制寡头厂商低效率的方面进一步鼓励寡头市场的竞争。

第八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

引致需求

微观经济学到目前都研究产品市场问题,因此是西方经济学里的价值理论,但这里的价值理论有缺陷:一是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给定的,其实消费者的收入也需要在经济理论上得以说明;二是在研究生产者行为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给定的,而要素的价格也需要在理论上得以说明。因此价值论是不完全的。消费者的收入取决于消费者供给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价格,因此,问题归结为要素价格问题。所以接下来要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和产品价格决定一样,要素价格也取决于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由于要素价格决定了,消费者收入也决定了,因此这部分构成所谓的分配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分配论早期是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这个理论不全面,只是说明了决定要素价格的需求的一个方面。现代经济学家认为要素的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间接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是共同需求,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成本为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第九章 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

第一节 要素供给的原则

生产要素的需求比较简单,是企业需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要素供给比较麻烦,供给主体不唯一,中间要素(中间产品)供给方为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始要素的供给方是消费者,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因为中间产品和一般商品一样,前面已经分析。因此这里分析的要素指原始要素,供给方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一定的,要么用于自用,要么用于供给市场。因此要素供给的就是消费者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之间作出选择。要素供给原则就是消费者在保留自用上的边际效用等于供给市场的边际效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 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工资率W′,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

第三节 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一) 资本和利息率

资本是厂商生产所需要的另一类要素,有特定含义。资本形态有多种,有形资本主要包括居住和非居住建筑,机器设备厂房以及各种存货等,无形资本是指以非物质形态提供生产性服务的那些商品,如厂商的无形资产,便属于此类。

资本的两个特点资本有两个特点:①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因而其数量可以改变;②资本作为投入要素的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利息率利息率是厂商使用资本的价格,这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所提供&34; 服务&34; 的价格。理解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厂商使用的资本解释为租用而来,并把资本品看成是可以无限分割物品,这样租用一方向出租方支付的费用就是该项资本的利息。

(二)资本品的供给资本品来源于家庭部门,来源于把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下来,从而使得资本数量增加。家庭之所以提供资本,是因为可以在将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对于既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它可以选择马上消费,也可以选择储蓄,即把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租借给厂商,由此获得一定的报酬。一般而言,对同一数量的商品,人们现在消费这些商品而获得的效用大于未来消费的效用。所以,人们倾向于消费所有的收入,除非未来能得到补偿。因此,家庭最优储蓄的数量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最优选择的结果。

与分析劳动供给的情形一样,利用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推导出随着利率提高,储蓄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但一般认为,利息率变动幅度较少,因而随着利率的提高,储蓄量增加,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过对所有消费者储蓄沿横向相加即可得到市场的储蓄曲线。与单个曲线一样,市场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利息率的决定资本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资本的供给来源于作为消费者的家庭,资本的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

第四节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 土地的供给与地租率的决定

地租由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的供给决定,对土地的需求由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土地的供给基本是固定的,这样,地租的决定,土地的需求曲线为D1,土地的供给曲线为S ,S 是一条垂直线,表示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D1与S 相交于E1,这时决定了地租水平为OR1.

随着土地需求的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地租有上升的趋势。

(二) 租金和准租金

租金被用来泛指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价格,而不局限于土地。当固定不变的含义由长期推广到短期时,租金概念又被进一步推广到准租金。准租金是指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率)。准租金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额是不变成本。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一)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二)一般均衡理论基本思想: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最终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假定存在价格体系P1,P2,…Pn,使所有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相等,而这一系列价格相应地被称为一般均衡价格。

主要问题是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第二节 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和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二者的区别:第一,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学从价值判断标准出发;第二,前者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和“将来会如何”;后者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第三,前者可检验,后者不可检验。

(二) 判断市场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也就是不存在任何帕累托增进的机会。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叫经济效率。

帕累托增进的含义:如果经济社会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则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三)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两个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产品转换曲线,它表示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边际转换率也简称为产品转换率或边际转换率,它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 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 的产量,通常简单地表示为RPT1,2

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产品转换率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 , 即,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时的边际转换率。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二)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社会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消费者从消费产品中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按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按帕累托最优标准,这种状态是社会最优的。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

第一节 垄断

(一) 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较少的产量,索要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因此会受到损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垄断厂商生产的产量更大并索要更低的价格,则消费者的境况会得到改善,社会福利会因此增加,问题是垄断企业一般不会这样做,因此,垄断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害。

垄断的其他社会成本,垄断还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损害,例如垄断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订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活动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会滋生政府腐败。 由此经济学家断言,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建议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

(二) 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法

针对不同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根据反垄断法制订的。 对垄断行为的制止重点在于清除进入障碍,鼓励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

对不执行反垄断规定的厂商或个人,政府可以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对垄断行为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和罚金。

反垄断法又称为反托拉斯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垄断行为的重要的法律手段,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反垄断法。

(三) 行业的管制

对垄断的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价格管制的含义假定政府对垄断行业只实行价格管制,即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最高限价,垄断企业会获得一定量的超额利润,但这一利润额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政府规定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限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行业中,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存在,以致于相对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范围而言,随着产量增加,厂商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这类行业通常需要大型的资本设备和大量的固定要素,如城市自来水公司,公用电话局等。在这样的行业,任何低于市场需求量所需要的生产成本都较高,这就意味着试图通过竞争来消除垄断是不现实的,因为生产规模小于现有厂商时,进入经行业的厂商不可能与原有厂商进行竞争,反之,如果进行竞争,就会花费更大的固定投入量,从而使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不能只是价格管制,可供选择的管制政策措施是既管制价格,又管制厂商的产量,从理论上说,在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个价格与产量组合者可以作为政府对垄断厂商的管制。但在实践中政府往往按平均成本定价,厂商只获得正常利润。

之所以要对产量限制,是因为在这一价格下,如果允许厂商自主决策,它会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产量,从而使得产量并不等于市场需求量。

以上分析同样适用于一般垄断行业。

第二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一) 公共物品的特性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 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34; 搭便车&34;.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难要求市场提供。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所有社会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负责。

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均衡所决定,同样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也该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制造一辆坦克与制造一辆汽车一样并无多大区别,因而,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需求。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看作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加总,但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通过每一价格下对所有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加总。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可以得到社会为得到,这一既定的公共产品数量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构成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人的总收入。

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由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决定,与收益与成本相比,就可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

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特点使以上分析充其量是概念性的,因为既然每个消费者在经济上都是理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每个消费者都将利用这一点,必然产生搭便车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单个消费者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需求曲线,对供给者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消费者不会把有关信息吐露出来。因此,公共产品使得市场失灵。

(二) 公共资源

具有非排他性和竟用性的物品叫公共资源,市场失灵的表现是过度利用,产生“公地悲剧”。

第三节 外部影响

(一)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外部经济分生产外部经济和消费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分为生产的和消费的两种外部不经济。

(二)外部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

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因此,无论一个经济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是正或是负,私人自主决策所决定的最优产量是缺乏效率的。

三)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 导论

一、 判断

1.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 选择题

1. 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 出现于1936年 B 涉及垄断问题

C 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 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 简答题

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 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 、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 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 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 供给

二、判断

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8.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三 选择题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

A 完全信息的假设 B 完全竞争的假设

C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 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 一般均衡论 B &34;看不见的手&34;的原理

C 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 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价格理论 B 单个厂商 C 单个消费者 D 资源配置

4.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

A 面粉和大米 B 汽油和汽车 C 羊肉和牛肉 D 录音机和磁带

5. 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 需求减少 B 需求量增加 C 需求曲线左移 D 需求无法确定

6. 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7. 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 服装 B 化妆品 C 金银首饰 D 食盐

8.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C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 需求曲线的移动

9. 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A 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 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 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 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10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0)的有

A 汽油和汽车 B 面粉和大米 C 苹果和自行车 D 猪肉和牛肉

11 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A 彩电价格下降 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

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D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12 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

B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

C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

D 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

13 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A 土壤的肥沃程度 B 棉花种植面积

C 技术水平 D 棉花的价格

14 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 D 等于0

15 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

A 低于50 B 高于50 C 等于50 D 上升

16 某日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日X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17 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 小麦的价格下降 B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 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 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

18 . 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

A 过原点的45 线 B 过原点的直线

C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D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19 一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

A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B 互补品的价格 C 收入 D 以上都正确

20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 替代效应的作用

C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 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21 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供给不变)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22 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23 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

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 相关商品的价格 D 消费者的偏好

24 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斜率为正 D 斜率为负

25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A 正值 B 负值 C 0 D 1

26 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

A 反方向变动关系 B 同方向变动关系 C 没有关系 D 难以确定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6,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10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2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2 试求需求曲线P=8-0.5Q在价格P=4、P=6 时的点弹性?

3 某地牛奶产量为100吨,社会需求量为120吨,牛奶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原价格为每吨500元,当价格上升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供给=需求?

4 已知需求函数Qd=14-3P,供给函数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Ed、Es。

5 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0.5,该商品现在的价格为2元,求商品价格上升为多少,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

6 某商品的价格由24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7 求需求函数P=8-0.5Q在价格4--6元之间的弧弹性。

8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始终等于1,当价格P=2元时,需求量Qd=300,求该商品的需求函数。

9 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20 -3Q,供给函数为P=5Q,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五 简答题

1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2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3 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六 论述题

1 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产量变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依此分析,你认为我国加入WTO后,短期内农民收入是否会减少?

2 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第三章效用论

一 、解释概念

预算线 边际效用 替代效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均衡 边际替代率递减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吉芬物品

二 判断

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3. 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4.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5.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6. 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7. 所有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

8.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9. 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10. 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1.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12.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13. 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

14. 若MUx/Px>MUy/Py,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三 选择题

1 . 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B MRCSxy=Px/Py

C MUx/Px=MUy/Py D MUx/MUy=Px/Py

2 . MRCSxy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

A 越来越多 B 越来越少 C 保持不变 D 以上均不正确

3 . 设对某一消费者有 MUx/Px<MUy/Py ,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

A X、Y的价格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B X、Y的价格不变,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C 仅当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

D 仅当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

4 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A 正值 B 负值 C 零 D 不确定

5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A 效用是可以衡量的 B MU递减

C MRCSxy递减 D 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

A MRCSxy=2 B MRCSxy=1/2 C MUx/MUy=2 D MUx/MUy=1/2

7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8 . 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A 需求曲线 B 价格--消费曲线 C 恩格尔曲线 D 收入--消费曲线

9 . 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A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C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11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 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 沿着原有的预算线移动 D 不变

12 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

A 增加 B 减少

C 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D 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13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 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 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 不变 D 不规则变动

14 . I=PxX+PyY是消费者的

A 需求函数 B 效用函数 C 预算约束方程 D 不确定函数

15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

A 边际效用递减 B 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 传递性 D 不饱和性

16 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

A 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 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 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 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17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

A 凸向原点 B 凹向原点 C 垂直于横轴 D 平行于横轴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是P= -1/6Q+5 ,若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消费者,求市场需求函数。

2 设某人效用函数U=X ×Y ,价格为PX =2, PY =5 ,收入I=100,求消费者均衡时的X 、 Y 购买量各是多少 ?

3 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 ×Y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 =1,P Y =2,消费者的收入是12,求均衡时消费者获得的最大效用。

4 若某消费者对X、Y的效用函数如下:U(x)=20X-X ,U(y)=40Y-4Y,且Px=2

元,Py=4元,现有收入24元,全部花完并获得最大效用,应购买X、Y各多少?

5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20 元, Py=30元,该消费者效用函数U=3XY

,求两种商品购买量各是多少?最大效用是多少?

五 简答题

1 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2 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3 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价格——消费曲线的?

六 论述题 (每套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抵挡物品还是吉芬物品?

2 序数效用论如何论证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实现?

3 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

第四章 生产论

一 解释概念

边际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

二 判断

1.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 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3. 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4. 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5. 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6. 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7. 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8. 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0. 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1. 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

12. 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 选择题

1. 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

C AP>MP>0阶段 D 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B 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 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D 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

3. 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MRTSlk=w/r

C dk/dl=w/r D MPl/MPk=w/r

4. 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

A 相等 B 不等 C 无关 D 以上情况都存在

5 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A w/r B r/w C -w/r D -r/w

6 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

A TP会一直增加 B TP会一直减少 C TP先增加后减少 D MP会有一最大值

7 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 1 B 2 C 3 D 4

9 当生产函数Q=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

A 递减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为零 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10 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

B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C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D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1/2 L2/3 K1/3,劳动价格w=50元,资本价格r=25元,求当C=8000元时,该厂商生产最大产量的L与K最佳购买量是多少?

2 设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 L2/3 K1/3,且已知L的价格W=2 元,K的价格 r=1元,当产量为100个单位时,K、L最优组合的量应为多少?

3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 K1/3 ,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的L、K购买量及最大产量的值。

4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L2/3 K1/3 ,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当产量为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的L、K购买量及最小成本C的值。

五 简答题

1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2 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3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

4 结合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六 论述题

1 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2 分析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TP、AP、MP曲线之间的关系,依此分析说明在短期内企业对劳动要素的使用量并非越少越好。

3 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第五章 成本论

一、解释概念

等成本线 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 隐成本 边际成本 正常利润

二 判断

1. 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2. 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wL+rK。

3. 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4. 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

5. LAC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6. 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LAC曲线呈下降趋势。

7. 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处于最低点。

8. 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9. 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10. SAC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11. SAC曲线呈U型特征是由于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影响。

12. LAC呈U型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不经济的作用。

13. 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4. SAC曲线总是LAC曲线的最低点。

15. 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15. 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16. 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三 选择题

1 . 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

A 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 B 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C 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 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2 .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正常利润

3 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固定成本 D 机会成本

4 MC曲线达到最低时

A MP最大 B AVC最小 C TC最大 D AC最小

5 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 AVC最小 B MC=ATC C ATC最小 D MC最小

6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C >AC时,AC下降 B MC<AC时,AC下降

C MC=AC时,AC达到最低点 D MC=AC时,AC达到最高点

7 . 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相切的产量上有

A AVC最小 B MC=AVC C MC最小 D MC处于上升阶段

8 .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MP>AP时,AP上升 B MP<AP时,AP达极大值

C MC<AC时,AC上升 D MC=AC时,MC达极大值

9 . 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ATC与AVC曲线

A 最终相交 B 仅可无限接近 C 永远不会相交 D 重合

10 . 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 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 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 既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D 以上都不对

11 平均固定成本

A 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 B 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 曲线是U型的 D 以上都不对

12 SAC曲线U型特征的原因在于

A MU递减规律 B 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C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无法确定

13 厂商为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属于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正常利润

14 成本函数[C=f(Q)]表示的是

A 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

B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C 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D 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14 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曲线

A 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 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 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 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15 在LAC最低点上

A LAC与LMC相交

B 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C 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D 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 8Q 3 -16Q 2 +100Q+50,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2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 04Q3 -0.8Q2 +10Q +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3 假定一成本函数为TC=Q3 -10Q 2+17Q+66,写出相应的成本函数、TVC、AC、AVC、AFC、MC。

4 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 3 -0.8Q2 +10Q +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及相应的边际成本值。

5 已知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Q3 -5Q 2+20Q +1,求Q=1时的短期边际成本值。

五 简答题

1 简要分析当MC下降时,要素(如劳动)投入是否在合理的区域内?

2 简述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3 叙述ATC曲线、AVC曲线与MC曲线的关系。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解释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 停止营业点 边际收益 收支相抵点

二 判断

1. 对于任何厂商来说,在长期均衡中都必然实现TR>TC。

2. 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3.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4. 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而不同时处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厂商也是完全竞争厂商。

5. 所有完全竞争的企业都可以在短期均衡时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6.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7.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8.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9. 若企业经济利润为零,就是收支相抵。

10. 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11. 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产量最大化原则。

12.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可获得经济利润。

13. 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14. 在厂商短期均衡产量上,AR<SAC,但AR>AVC,则厂商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1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SMC曲线和SA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16.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SMC曲线AV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17.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并等于边际收益。

18. 某厂商产量达到5万时的MR=65元,MC=55元,(其它条件一定)该厂商应继续扩大产量。

19. 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中每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20.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才存在行业的供给曲线。

三 选择题

1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以下哪些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A 家电行业 B 汽车行业 C 蔬菜行业 D 玉米行业

2 . 完全竞争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

A P>SAC B P=SAC C P<SAC D 以上都有可能

3 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

A 完全竞争厂商 B 完全垄断厂商 C 垄断竞争厂商 D 寡头垄断厂商

4 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 MR>MC的差额为最大 B MR=MC

C P>AC的差额为最大 D TR>TC的差额为最大

5 厂商的收支相抵点是指

A SMC与SAC相交之点 B SMC与AVC相交之点

C SMC与AFC相交之点 D SAC与AVC相交之点

6 . 收益是指

A 成本 B 利润 C 成本加利润 D 厂商销售收入

7 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呈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A 水平状态 B 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上方倾斜 D 呈垂直线

8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 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 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 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 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9 完全竞争行业内某一厂商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上MC=AC=AR=2元,则该厂商

A 肯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B 肯定只获取正常利润

C 肯定获得了最少利润 D 获取利润的情况不能确定

10 若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按同方向变化,则该行业是

A 成本不变行业 B 成本递减行业 C 成本递增行业 D 不能确定

11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A 亏损,立即停产 B 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C 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 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四 计算题

1 已知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 3-12Q2 +40Q ,计算当市场价格P=100时,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产量、利润为多少?平均成本是多少?

2 某完全竞争、成本不变的单个厂商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Q 3-12Q2 +40Q。求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 当STC=0.1Q3 -2Q2+15Q +10,P=55,求短期均衡产量。

4 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D=6300-400P,短期市场供给函数为 SS=3000+150P,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5某完全竞争行业中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 3-2Q2 +15Q +10 ,求市场价格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五 简答题

1 简要分析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2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为什么难以保持在大于最小的LAC水平上?

3 简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4 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六 论述题

1 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2 试述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原则,并谈谈你的看法。

3 根据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4 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效率。

6 论述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解释概念

垄断竞争市场 自然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

二 判断

1. 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34;跟涨不跟落&34;。

2.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3. 由于垄断对于消费者是件&34;坏事&34;,对于生产者是件&34;好事&34;,因此,综合起来,我们难以判断它到底是否有效率。

4. 古诺模型假定,行业中只有两个厂商,他们的边际成本既定,且每个厂商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产出数量不变。

5.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均衡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6. 从长期看,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超额利润将会消失。

7. 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厂商有超额利润。

8. 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必定获得超额利润。

9. 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10.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垄断竞争存在产品差别。

11. 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12.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13. 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肯定会获得超额利润。

14. 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15. 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三 选择题

1 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

A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垂直于横轴的线 D 与需求曲线重合的线

2 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

A 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C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 以上结论都正确

3 . 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

A P>LAC B P=LAC C AR>LAC D AR=LAC

4 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是

A 产品有差别 B 厂商数目相当多 C 厂商生产规模比较小

D 企业利用国家的特权

5 . 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

A 超额利润=0 B P>LMC C d与D曲线相交 D P>LAC

6 . 经济学中产品的差别是指

A 熊猫电视机与康佳电视机的区别 B 电视机与收音机之间的差别

C 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D 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7 .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 MR=MC B MR=LMC=SMC=LAC=SAC

C MR=LMC=SMC AR=LAC=SAC D MR=LMC=AMC

8 . 若在d曲线上某一点的Ed=3,P=6,则相应的MR为

A MR=2 B MR=4 C MR=18 D MR=1

9 . 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寡头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完全垄断市场

10 根据古诺模型,在双头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是市场容量的

A 1/3倍 B 2/3倍 C 1倍 D 不能确定

11 垄断竞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方法有

A 质量竞争 B 调整价格从而确定产量

C 广告竞争 D 上述方法都可以

12 对垄断厂商来说.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C 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不相等 D 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13 属于产品差别的是

A 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B 不同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C 同一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D 不同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四 计算题

1 某垄断厂商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3Q 3 +6Q 2+140,需求函数为Q=140-2P,求短期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 已知一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5Q3 +20Q2 +10,需求函数为Q=140-P, 试求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利润。

3 已知某垄断厂商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 -6Q2 +140Q

+3000,其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求该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4 某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点弹性Ed=5,商品的价格P=6,假定在该点实现了短期均衡,求相应的边际收益MR与边际成本MC值。

五 简答题

1 短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与完全垄断厂商有何不同?

2 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说明相应的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及关系。

3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时一定取得经济利润吗?为什么?

4 垄断如何导致低效率?

六 论述题

1 试比较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并依此说明政府为何要限制垄断,促进竞争?

第八章生产要素决定的需求方面

一、解释概念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要素成本

二 判断

1. 当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要素达一定量时的VMP=500元,而w=450元,该厂商应减少劳动的使用量。

2.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的、共同的需求。

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MP曲线重合。

4. 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派生出来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叫引致需求。

5. 只要厂商购买要素的数量使得VMP=w,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6.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VMP=w。

三 选择题

1 . 完全竞争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

A 向右下方倾斜 B 与其VMP曲线重合 C 为 水平线 D 高于VMP曲线

2 某人在工资率为4元/小时时,每周工作40小时,挣160元;当工资率为5元/小时时,每周工作35小时,挣175元。由此可断定,对他来说,闲暇的

A 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 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发生作用 D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3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

A 边际产品价值 B 边际产品 C 产品价格 D 边际产品与要素价格之积

四 计算题

1 设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0.1L3 +6L2 +12L

(Q为每周产量,L为每周雇佣的劳动量),若产品、要素市场均完全竞争,产品价格为30元,周工资率为360元,厂商追求最大利润,求每周雇佣的劳动量?

2 某人拥有资源为:大学毕业学历,可找到年薪为4000元的工作,房子3间,每年出租可得3000元租金,资金5万元,每年可获利息5000元。若该人以这些资源开一商店,年纯利为11000元。他这样做是否合理?应如何做?

3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可变要素为劳动,企业雇佣劳动的小时数与产量关系如下:

劳动小时 产量

0 0

1 8

2 15

3 21

4 26

5 30

假设1个劳动小时为5元,产品价格为1元,问企业应雇佣多少小时的劳动?

4 设某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数为:Q= - 0.01L3 +L2 +36L

(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10美分,小时工资为4.8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每天应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五 简答题

1 要素使用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有何关系?

2 简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六 论述题

1 概述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理论。谈谈你对该理论有何看法?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解释概念

准租金 经济租金 洛论兹曲线 基尼系数

二 判断

1.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 随着工资的提高,单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越来越多。

3. 土地的供给曲线中,有一段&34;向后弯曲&34;。

4. 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和。

5.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6.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是因为土地供给是不变的。

7. 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三 选择题

1 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

A 地租 B 租金 C 准租金 D 经济租

2 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 土地的供给、需求共同增加 B 土地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

C 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 D 以上全不对

3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 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C 供给弹性=0 D 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4 厂商的总利润与准租金相比

A 总利润大于准租金 B 总利润等于准租金

C 总利润小于准租金 D 上述情况均可发生

5 洛伦兹曲线越是向横轴凸出

A 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 B 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 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 D 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平等

五 简答题

1 简析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2简述单个劳动的供给曲线的特征、含义、原因。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 解释概念

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 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 判断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社会福利曲线推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