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运用砭石疗法调和气血,中医四诊的基础上,通过循经诊察与寻结诊察相结合,以砭石为媒介,既关注与疾病相应的经络循经诊察,又注重在患处局部或推测部位的诊察,通过砭石在体表的施术,进行诊治。 急病快治,内病外治,阴病阳治,阳病阴克,阴解阳,阳解阴,阴阳互解不可分,相生结节增,相克结散清。
适用病症:疼痛类疾病,腰腿痛、网球肘、胁肋痛、强直性脊柱炎、背部筋膜炎、颈肩背痛、四肢关节疼痛、风湿痛等。
流传千年的经典疗法
砭石疗法又称砭术或砭疗,在我国中医治疗史上已有数千年的流传。砭术是中医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六大医术之一,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后《黄帝内经》记载,砭疗是中医医术之首,是“内病外治”的鼻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砭石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含有锶、钛、铬、锰、锌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石头,因此对治疗多种疾病有着特殊的功效。
如何操作施术
大夫以患者操作部位为中心,以碘伏消毒2遍。
治疗时用刮痧油,起到润滑护肤和化瘀增效的作用。
用砭石板施以中医刮法。操作者通过触诊找出硬结,用砭石板竖立并沿垂直砭板的方向移动,在刮开和砭掉的过程中,不破皮但要解除硬结,需要精准的手法,达到“里破外不破”的目的。
砭术施术后要预防局部水肿渗出,防止发炎。
患者术后宜保暖,不可受风或吹空调,24小时内勿洗澡,勿饮用发物和冷食。
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大有裨益
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加工制作医疗器械的上品。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效果的。采用无创性的温和刺激,扶正祛邪,以调动肌体本身的防御能力,战胜疾病,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失衡的内部稳定状态获得新的相对平衡稳定,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当砭具与人体表摩擦时刺激人体皮部,使之发红发热,通过皮部向经络、血脉、相关脏腑渗透。原病理状态下的瘀血或气滞在波的传导中逐渐化散。当人体气血运行有序无阻时,气虚血虚的现象随之消失,恢复正常运行,机体则达到健康水平。由于气滞、气虚或血虚、血瘀引起的疼痛在祛除了病因以后则减轻乃至逐渐消失。
通则不痛,以“通”止痛
当病痛侵袭人体时,有些经络处在不通状况。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包括肢体麻木、痿软、拘挛等症状往往是经络闭阻或局部堵塞造成的。而砭具在人体相应腧穴施以点压时,能够立即得气,通过疏通经脉直达病痛点,活血化瘀止痛效果迅速。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各条经脉以及络脉等均处于畅通无阻的状态,各司其职,贯通周身。
其实疏通经络就是调理经气。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经络不通、气血失调,致使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阻滞,气血逆乱,进而导致种种病变。当使用有能量的砭具在人体经脉、络脉、经筋、皮部、腧穴施以各种手法,通过经气的作用疏通络脉经络,祛邪扶正,则疼痛即解。
砭石疗法,助人体恢复阴阳平衡
更进一步说,一些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砭石调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理分阴阳,脏腑分阴阳,经络分阴阳。病理状态中有阴虚、阳虚;阴盛、阳盛。阴之不足会致使阳之有余;阳之不足,也会出现相对阴盛症状。因此平衡阴阳,使之调和,不偏不盛,不虚不亏为调理目标。砭石平衡阴阳的方法分为阳证治阳、阴证治阴;阳证治阴、阴证治阳和阴阳同治。砭石疗法调理阳盛之证采用手足三阳经刮法、拍法,抑阳降火清实热。阳虚之证采用阳经、皮部熨法,以助温经通络,补虚祛寒。调理阴虚之证通过手足三阴经振法以滋阴清虚火。阴阳俱虚之证采用阴阳双补之法。在平衡阴阳中仍以益气活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治法为前提,阴阳为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