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是Dairy Queen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冰雪皇后”。美国权威期刊“Restaurants and Institutions”每年对全球400个连锁餐饮品牌进行排名,DQ在冰淇淋产品市场连续数年全球排名第一。
应武卫,英文名Alex,DQ中国区CEO。
曾经是江湖上传说中KFC四大美男之一,风度翩翩幽默风趣之外,气场多了几分霸气。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是“系统”。
2004
2004年,投资方拿下了DQ中国代理权。曾是百胜旗下肯德基“老兵”的Alex,作为DQ中国团队第一名员工深感兴奋。从百胜出来后,也服务过其他的民营企业,用他的原话说,“我们系统出来的人,必须经历过民营企业才能够获得圆满”。更幸运的是,能够有机会将系统与江湖融合,带入全新的创业团队。
同年,餐饮君正纠结于徘徊在版权灰色地带的几家影碟店的小生意,有小伙伴提起DQ,当年餐饮君觉得,冰激凌品类是有很大市场,可时机会太早么?
2012年,餐饮君在投资公司跟小伙伴聊到DQ这个品牌,如果按“取势明道优术”来看,势,时,2004年,是DQ进入中国市场绝佳的机会。
2004年,哈根达斯就像早期的星巴克,依靠富爸爸强大的资金支持,做着微薄的营业额,承担着可怕的支出。
天使冰王(TCBY)以第二品牌角色抢攻大陆,在一线城市烧了多年美刀之后,悄悄地转向二线市场尝试加盟。
DQ,以软冰激凌之王为品牌区隔,以令人印象深刻倒杯不洒的“暴风雪”为核心产品,以店中店、迷你店为主要商业模式,再加上出身百胜的优秀团队。
看上去很美么?
今日繁华背后,谁能知道当初创业初期的艰辛。
痛苦的磨合
确定了担当DQ中国区CEO之后,Alex从手机里翻出了老战友的通讯录,逐个筛选适合组建的核心团队成员。
2004年,KFC业绩依然上扬,几位小伙伴一听是做冰激凌,马上流露出奇怪的语气,大致的意思是,Alex,卖那种小玩意儿有啥前途,实在混得不行,回来吧!
这话放在今天,后面铁定会跟上“呵呵”两个字。
首店的筹建日期将近,在拨打了几百个电话,逐一面对面交流沟通后,搭成了团队1.0版本。
第一家店开业的那天,餐饮君也刚好去了,坐在中庭第一次吃着“暴风雪”,身边一对外籍母子经过,小盆友一见到DQ招牌,兴奋地拉着母亲高呼“Dairy Queen!”母亲也很开心,买了两个马上开始品尝,就像重庆人在洛杉矶见到了最爱的酸辣粉。
和所有的品牌跨地域一样,这只是大陆地区的第一家雏形店,尚在测试模型的阶段,挨踢里称之为做demo。
有很多初创品牌对demo阶段缺乏预期,死在了盈利前。
当时已经储备了好几家店的成员,从选址到培训等各个环节也在有条不絮地进行着,Alex忽然紧张地意识到,似乎有哪些环节有问题。
在连续几天的数据分析后,Alex作出了个重要的决定,从培训开始,所有系统重新精简,推倒重来,DQ初期不需要庞大的系统支撑,过于精细的系统背后有着相当高昂的管理成本。在尚无一定量的门店基数前提下,总部不应该过于庞大。
小伙伴们这里炸开了天。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Alex变得忘了本了,带着全球数一数二的管理系统不用,却硬生生要从零开始,有些匪夷所思。
Alex的内心非常清楚,小伙伴们今天的想法,就跟当年自己初次涉足民营企业一样,还没能做到把系统烂熟于心再消化重组,只有经过消化之后,根据企业不同阶段重新组建不断完善的系统,才是最高效最符合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
很多的小伙伴因为无法理解而离开了,Alex多次苦苦挽留,最后也释然了,人各有志,也许离开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还是欢迎大家都能够回来。
作为CEO,他有更为重要的使命,最快速地渡过Demo阶段完成盈利模型并快速复制,最高效地回报投资的股东。
系统的力量
柳传志说,孩子太大,不容易生下来。系统,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段,适合什么样的教育。
现在热捧的互联网思维里,有一个关键词是迭代。DQ初期每家店的运营流程,都在不断的迭代着。
人力成本是餐饮经营的一大块支出。按KFC的配置,一家店需要店长、副店长、助理、组长、训练员、服务员等各个级别的员工,很明显,这种方式不适用于DQ。
到底什么样的人员配置最适合轻小型门店的DQ,是一个令大家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经过多次与人力部门、营运部门的协调与会议。Alex带领小伙伴们终于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人员架构和薪资体系,真正做到了三赢:门店人事成本合理化、区督导带店机动化、总部追踪高效化。
从2005年开始在上海浦东中融广场开出第一家店中店至今,DQ即将迎来自己在中国大陆的第9个年头。这9年对Alex来说,最快乐的是终于有了自己的核心团队。正因为有了这些小伙伴,下一个目标就不会太远了。
作为一位品牌成熟的经营者,必须具备超强的人格魅力,让众多优秀的人才能够紧密围绕着品牌。如同“暴风雪”,能够倒杯不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