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1月21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分享了对于发展国有经济与改革国有企业的经验与思考。周放生认为,国企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市场化。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他从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励制度改革、隐形冠军、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和管资本五个方面分析了国企改革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周放生
以下为周放生发言稿原文:
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有很多亮点,针对国企改革的重要问题做出了部署。就此谈一点认识。
第一个方面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是国企市场化的主要途径。
首先什么是混改?国企混改就是引入非公资本,包括员工资本、民企资本、外企资本等,目的是市场化。民企被混改是指民企需要引入国有资本。近期民企混改的现象频发,其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混改,譬如民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因借贷股权被银行质押,股价暴跌后只能请国企增资扩股以偿还银行的借贷资金。另一种是主动混改,其原因在于国企在信用、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民企经营活动需要引入国有资本。换句话说叫“戴红帽子”。这说明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民企即使是主动引入国有资本,民企混改后也应该保持原有的市场机制活力。企业失去活力混改就失去意义了。
其次什么是真正的混改?联想公司25年前政府发文明确联想员工拥有35%的分红权。如今联想公司国有股30%,民营股40%,管理层骨干持股30%,现在的联想非国企、非民企,是混改企业,中国科学院的国科控股持有联想的国有股权,但是不并表,所以联想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市场化的。不在国资监管体系内。混改的目的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转变为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混改后,许多混改企业的国有股股比已经在49%以下,今年五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根据中央文件这一精神,国有股股比49%以下的企业不应该再视为国企,应该视为混改企业。不应再按照国企监管。应该明确不并表。要依照公司治理管理。
再次如何界定国企边界?因为边界不清,政策指向就不清楚。譬如,国企母公司100%国资。持子公司51%的国有股、子公司持有孙公司51%国有法人股,国有股实为26%,以此类推孙公司持有四级公司国有法人股51%,国有股实为13%。虽然按规定可以财务并表,但87%都是非国有资本,却仍然被当作国企监管。由此国企监管范围被无限扩大,企业就失去了市场活力,混改就失去实际意义。并表本来是个会计学概念,现在却当成国企的边界对待,会计概念跟管理概念应该分开。国有参股的混改企业因为并表仍然按照国有控股企业进行监管,仍然要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董事会的投资决策权、激励权、用人权受到很大限制。导致结果就是监管有余,激励不足,企业很难有活力。
第二个方面是激励制度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到了五个激励制度: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权、骨干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机制、跟投。目前绝大多数混改企业都没有做到。国企“双百试点”刚刚开始试行。这说明解决国企激励不足问题路还很长。
第三个方面是隐形冠军(单项冠军)。
所谓的“世界500强”应该是“世界500大”。什么是强?企业强与不强的标准不是看谁的营业收入更高,而是在细分市场中能不能占据重要地位,是不是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国企应该从做大转向做强、做优。要看你是否是隐形冠军,是否在所处领域中具备竞争力、创新力和创造活力。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高端制造环节缺少竞争力,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业链,就是要补上这个高端产业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央企国企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解决国家之痛、行业之痛。而不是盲目追求做大。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就是培育出更多的隐形冠军。国际上世界一流企业大多是从隐形冠军发展起来的。不拥有隐形冠军谈不上世界一流企业。
第四个方面是僵尸企业要市场化退出。
僵尸国企是靠政府行政救助和母公司出血救助,还是靠市场方式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目前主张市场方式的人和企业越来越多,但还没有形成主流。破产重整企业一定要做到“既换汤又换药”,不能仅为逃债“换汤不换药”。现在这种案例已经有了。必须对其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才能真正达到市场化退出的目的。企业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应尽快争取破产保护,进行破产清算、破产重整。
第五个方面是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
出资人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个是股东股权与法人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另一个是法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管资本就是要实现第一个两权分离,即实现股东股权与法人所有权力分离。中国科学院的中科控股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中科控股持股不搞对外扩张,主要任务是把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在这个定位下如今负债率不超过20%。总经理以下的管理层一律实现市场化选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达不到目标考核要求董事会可以解聘。股东股权与法人所有权力合一就是管企业。股东股权与法人所有权分离就是管资本。政企不分就是两权合一,政府直接管企业。政企分开就是两权分离,政府(出资人)只管资本。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就是“放权让利”,目标就是两权分离。至今没有完全实现。管资本出资人只能通过公司治理行使权利,具体讲通过董事会管理。现在央企国企大多建立了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但出资人实际在穿透董事会直接管理企业。例如董事会的选聘经营班子的权力、投资决策权力、考核激励权力、并购企业权力没有落实。
此外,需要厘清两个基本概念,国有企业资产不能等同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譬如,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是210.4万亿元,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本)总额是58.7万亿元,第一个数字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第二个数字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媒体公开报道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是210.4万亿,这是错误的,应该是58.7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