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acc是什么意思 acc是什么简称

发布者:刘原远
导读脑卒中通常又被称为“脑中风”,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已经上升到我国国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病因,据统计,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

脑卒中通常又被称为“脑中风”,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已经上升到我国国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病因,据统计,中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不仅在中国,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二战“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都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卒中常导致患者不能言语、肢体瘫痪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是全球成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房颤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

据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卒中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李毅刚介绍,脑卒中根据发病机理主要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我国人群大部分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房颤是引起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李毅刚教授介绍,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五倍,而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占全部心源性卒中的 79%以上,是最主要的心源性卒中危险因素;而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 14%~30%,且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据悉,我国目前约有2000万房颤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还在不断攀升。李毅刚教授近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上发表的上海市房颤流行病学和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上海市有26.8万房颤患者,患病率为0.88%,其中65-80岁人群患病率为2.42%,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到6.7%,并且女性人数稍高于男性。该调查纳入了2015-2020年间3000万上海医保居民的所有就诊记录。考虑到上海市医保覆盖率超过96%,因此这项研究被认为是一个广覆盖、接近全人群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因此,如果能尽早对房颤患者进行医学干预,就有望大大降低部分高风险人群出现脑卒中的可能性。

脑卒中预防体系本土方案试点

李毅刚教授介绍,目前针对房颤患者已经有一套较完善的脑卒中预防治疗体系。

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房颤诊断与管理指南》,提出了房颤综合管理“CC to ABC”方案。即在确诊房颤(Confirm AF)、对房颤患者进行结构化的个体评估(Characterise AF)的基础上,进行卒中预防(A)、优化症状控制(节律、室率控制)(B)和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C)三位一体的房颤综合管理。

其中,“A”指的是抗凝/避免卒中。通过规范服用比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抗凝药物,避免血栓的形成,或是进行介入微创手术:左心耳封堵术。“B”指的是更好的症状管理,即节律控制,通过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调节心率,或是通过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介入手术方式来消除房颤,控制心率,从而避免卒中;“C”则是对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主要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减少肥胖,规律运动,减少酒精等。

此外,李毅刚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颤管理的“上海方案”,即“ACC to ABC”。新增加的“A”代表了上海市的房颤管理经验。其共有三层次含义,分别为Administration,即上海市卫健委的政策支持;Association,即医学学会的学术指导;Afib center or Afib unit,即房颤中心或者房颤单元的具体实施。李毅刚教授强调,“ACC to ABC”是符合上海情况,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目前正在上海市徐汇区、杨浦区和长宁区进行前瞻性的试点,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推广。

左心耳封堵术深入人心

据李毅刚教授介绍,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是左心房的一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的血栓形成与左心耳有关。这是由于左心耳形状不规则,内壁凹凸不平,容易淤积血液。在房颤情况下,心房无法规律收缩,血液只能在心房中迂回,就容易在左心耳淤积并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离开心脏,就可能造成其它部位的血管栓塞,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管栓塞,既脑卒中。

目前,大多数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以药物为主,如华法林。但因抗凝药存在一定副作用,一些患者存在较高的大出血风险,因而治疗期间需进行高频率复查,这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左心耳封堵手术,成为了帮助房颤患者摆脱抗凝药的选择。它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左心耳形成血栓,从而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有效地弥补了抗凝药物治疗所存在的不足。以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为例,它曾荣获被誉为“医药界诺贝尔奖”的盖伦奖“最佳医疗技术奖”,自它2014年中国上市以来,在中国完成了近3万例手术,临床应用经验丰富。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类似心脏支架植入的手术方式,医生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将导管送至心脏到达左心耳后,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一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的困扰,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源性卒中的发生。

由于是微创手术,左心耳封堵术具备病人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住院周期短等特点,整个手术过程通常不超过1小时,术后只需留院观察24小时即可出院。

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左心耳封堵术优越的预防疗效,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多个临床研究中心得到的数据显示: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对于有效性复合终点(包括中风, 心血管或不明原因死亡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左心耳封堵术相对于华法林降低了40%;在2009年PREVAIL中增加了70%新术者对于这项手术的操作,我们也可以看到手术成功率达到95%,而手术有效性同是不劣于华法林;2020年数据显示,该技术在降低出血事件方面更具有优势。

此外,绝大数病人在术后45天可以停用抗凝药,解决终身服用抗凝药的困扰,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从长期卫生经济学效益上来看,左心耳封堵术也更具优势。

同时,李毅刚教授也指出,目前在国内,对于左心耳封堵术这种新技术的推广依然需要循序渐进,作为一个多学科手术,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专家包括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电生理和心脏外科手术多个学科,此外如超声科、麻醉科等,也是手术中的重要支持部分。

因此,李毅刚教授认为,左心耳封堵术给相关领域的医生带来了不少的改变和挑战,在未来,左心耳封堵术需要更好实现多科室合作,加深院内科室联动,整个术式人员构成完善、合理, 进行完整的培训,最终使手术流程标准、规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