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9月,青年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在离别祖国之际,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在这首诗里,周恩来以豪迈而又壮烈的气势抒写了他的志向和抱负,诗歌中还至少体现了他的三种优良品德。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才19岁,而在接下来的59年的人生中,他把在诗歌中寄托的理想和品德进行了彻底的实践,为中国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死而后已。
经典照:沉思中的周恩来
这就是周恩来,这就是我们敬爱无比的周恩来总理。
一、邃密群科——终生好学求知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下一步的去向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是个充满抱负的青年,很想去日本继续求学,但是家境的贫寒导致了他连路费都难以支付。还好,他的一个朋友借给他了去日本的路费。
当时有一个关于日本政府指定学校为中国代培留学生的规定:中国学生凡是能考取指定的日本大专学校之一的,可以享受官费留学待遇。所以,如果周恩来能在日本考上指定学校,学费问题也解决了。所以周恩来很是兴奋,充满着对未来的渴望踏上了东渡日本的旅程。
首句“大江歌罢掉头东”气势豪迈,一方面包含着周恩来面对愿望得以满足的兴奋情绪,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年轻的周恩来朝气蓬勃、青春昂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少年英气。
第二句“邃密群科济世穷”,抒写了周恩来去日本留学的原因:“济世穷”,其实就是要寻找救国之路。周恩来成长在被列强侵略和压迫的旧中国,民族危机刺激了所有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许多人都在以各种方式寻找救国之路,周恩来也是其中一个。而邻国日本的发展和强大既刺痛了仁人志士们,也掀起了像日本学习的留学热潮,像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近代史上的名人几乎都留学过日本。周恩来也是想通过学习日本而找到振兴中华的方法。
这句话的前四个字“邃密群科”,意思是学习各种科学和知识。周恩来的一生,好学求知,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这也是他身上的众多优良品德之一。
从小他就在养母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书籍,上小学和中学时,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尤其是国文成绩,多次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扬。他在南开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所写的《诚能动物论》,被南开创始人严修评为第一名。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更加刻苦学习,在他所写的《周恩来旅日日记》中,我们多次看到他留下了许多勉励自己读书的文字和辛勤读书的记录。比如:
“我一个人,除了念书,还有什么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从今以后,埋起头来读书”,“按着我定着的表,一天睡觉用七点钟,读书十三点半钟,休息同着一切事情三点半钟”……
他日记中还有许多像“晨起读书”这样的记录。
周恩来于留日同学合影,后排左三为周恩来
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年代,无论有多么的忙碌,无论环境有多么的险恶,周恩来都始终贯彻着“好学求知”的品德。他的座右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的这种优秀的学习品德使得他知识丰富,在多个领域都是行家,也使得他能够担当许多工作,从内政、外交、军事、国防等各方面都给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难的不是一时的学习,难的是一辈子持之以恒的求知,而周恩来的这种品德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的周恩来
二、面壁十年——终生坚忍不拔
“面壁十年图破壁”,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面壁”,讲的是达摩大师在少林寺面壁磨炼的故事,另一个是“破壁”,讲的是南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典故。
这一句紧承第二句“邃密群科济世穷”,描写了周恩来要立志像达摩一样刻苦磨炼,学好本领,寻求真知,最终希望能像被点睛了的龙一样,乘云飞去,获得成功,暗指的是找到救亡图存的道路,帮助中华民族复兴。
“面壁十年”,体现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品德,这也是周恩来身上的众多优良品德之一。周恩来的一生,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无论是碰到逆境还是挫折,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他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一直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奋斗终生。
革命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周恩来早就知道这一点,对于危险重重、可能随时会牺牲的革命道路,他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抒怀: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长期工作和战斗在前线,有大部分时间都在白色恐怖下的国统区工作,历经险恶,多次出生入死。
这里仅举他出生入死的一个故事作为例子。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身亡,周恩来去医院探望,当天蒋介石临时改变了原来商定的戒严时间,并更改口令,不知情的周恩来驱车到司令部的时候遭到门口警卫的喝问并突然被开枪射击,他的司机头部中弹,当成牺牲,周恩来机警地卧倒在车座下,司机的鲜血溅满了他的全身,等他跳出车外并高声宣布自己的身份后,警卫才没有继续开枪。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生死面前,周恩来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革命斗志,从来没有被吓到过。
大革命时期的周恩来(黄埔军校照)
建国以后,虽然没有革命中的生死危机,但在党和国家的事业面临挫折的时候,在他自身的处境变得艰难的时候,周恩来依然坚忍不拔,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热爱,鞠躬尽瘁,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奉上了自己的一切。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说出了这样的话:
“有革命斗争经验的人都懂得怎样在光明和黑暗中奋斗。不但遇着光明不骄傲,主要是遇着黑暗不灰心丧气。只要大家坚持信念,不顾艰难向前奋斗,并且在黑暗中显示英勇卓绝的战斗精神,胜利是会到来的,黑暗是必然打破的”。
这就是一种坚忍不拔、信念坚定的优良品德的最好展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品德,对我们自身、对我们的工作、对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三、难酬蹈海——终生勇于担当
最后一句“难酬蹈海亦英雄”,以革命烈士陈天华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志向。1905年11月,日本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运动。为了表示抗议同时激励国人,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万余字,次日蹈海自杀,年仅31岁。
周恩来以“难酬蹈海亦英雄”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就算寻求不得救国之路、此生壮志难酬,最终舍生取义、以身殉国,也是个英雄,充分体现了青年周恩来的爱国之志、担当之责。而勇于担当,正是周恩来的优良品德之一。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党和国家交给的任何任务,他都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
周恩来的一生都处于忙碌之中,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而他又是一个对待工作特别负责、事必躬亲的人,毛泽东曾经多次称赞他对工作拼命。
一位参加南昌起义并一直跟随周恩来的战士回忆说:
“每天,当行军休息下来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我们总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往往一觉醒来,睁眼还看见周恩来同志在豆油灯下工作,或是踱着步子,默默沉思。”
因为过度劳累,他在大革命时期、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时期都曾病倒,还差一点危及生命。但是每一次只要病好一点,就仍然继续拼命工作。1942年6月,他患病住院半个月多,毛泽东专门致电给和周恩来在一起工作的董必武:“恩来须静养,不痊愈不应出院,痊愈出院后亦须节劳休息,请你加以注意”。
建国以后,周恩来更忙了,我们都学过描写他通宵达旦工作的课文《一夜的工作》,非常真实地描述了周恩来总理为了国事日夜操劳的画面。
晚年时期的周恩来
他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同时还担任或兼任过政协主席、外交部长等其他重要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在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下,他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了了,患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他的大部分时刻都是在病房中度过的,但是他的工作完全没有落下,处理国事、参加会议、外事活动……这完全是用生命在工作。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以他勇挑重担、鞠躬尽瘁的品德,向世人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中华伟人!他的这种勇于担当的优良品德,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语:
少年时代,十多岁的周恩来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青年时期,十九岁的周恩来在东渡日本前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中写道:“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随后,他又充满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将他的优秀品德、人生理想汇聚其中,并在以后的59年的人生中去实践,矢志不渝。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周恩来总理为之奋斗一生的的目标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我们要始终铭记像周恩来总理这样为民族复兴征程付出极大努力的民族英雄们,要学习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品德,汇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在不断接力中争取早日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周恩来传》:金冲及等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周恩来早期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