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和圣诞这两个节日都来源于西方,那么为什么我国把元旦列为法定假日,而不把圣诞节列为法定假日呢?还有人说礼拜六、礼拜日也是西方传来的,那么我国法律为什么要规定周末休息呢?我看了一下有很多人都在试图证明元旦、周末是中国本土假日,然而大多数解释都显得很牵强。比如有人说只有教会才说礼拜六、礼拜日,我们说的都是星期六、星期天。
其实何必纠结于叫什么名字呢?不管是叫礼拜日或是星期天,但周末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中国原生的。相比之下元旦是不是洋节的争议似乎更大:如果要说元旦是中国节,那么置农历春节于何地?如果说元旦是洋节,可这又是我国的法定假日之一。这里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元旦的起源:严格意义上我们现在所谓的“元旦”概念出现前咱们中国本土就有元旦的概念。
元旦者一年之始也。中国本土的元旦概念指的就是现在的春节,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不过中国传统的农历历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汉代之前一年岁首为十月,换句话说那时的元旦是农历十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那么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元旦又是怎么来的呢?
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但是以后就完全和朔日脱离了联系,成了太阳历。后来的格里历(现行公历)完全继承了儒略历的月份设置和儒略·凯撒的新年。由此可见“元旦”作为一种概念是中国人的发明,但今天的元旦节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元旦节,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元旦节是我们今天的新春佳节。
这就像基督教传入我国时使用了我国传统古籍中“上天之帝”(上帝)这一概念翻译基督教的独一真神,那么你说上帝究竟是不是中国古人所信奉的神明呢?毫无疑问“上帝”这个称呼当然起源于中国传统古籍,然而谁也不会认为基督教的上帝是中国古人所信奉的神明。“元旦”这一概念的的确确源自中国本土,然而如今的公历元旦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元旦和圣诞这两个节日都来源于西方,那么为什么我国只把元旦列为法定假日?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分清“西化”与“现代化”的区别。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有重合的,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又不能划等号。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不断在盲目媚外和盲目排外之间不断来回摇摆的历史。不可否认中国的现代化在其起步阶段实际上就是一种西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并没唤醒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的统治者,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京师沦陷才使身居紫禁城中的最高统治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于是一场旨在学习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随即展开。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这种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不触及国家制度的改良无法挽救中国的命运,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日本的经验试图进行维新变革。
可事实证明在悠久的专制统治基础的中国变法维新并不是一条合适的出路。维新变法的尝试失败后美国的共和模式吸引了中国人的注目,于是辛亥革命后中国也仿照这一模式建立了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套制度再次被证明因为与中国国情的不适应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推翻皇帝后换来的却是军阀割据混战。曾有那么一个时期西方的各种思想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共和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军国主义......都或多或少对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有人公开主张全盘西化。即使当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后仍有那么一段时期曾出现过不顾中国国情而盲目照搬苏俄经验的情况,整个近代历史上中国曾先后尝试过走欧洲道路、日本道路、美国道路、苏俄道路。
最终历史证明中国人还是只能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因为任何变革都不可能脱离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否认中国的现代化在早期阶段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实现的,然而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事实上中国周边的日、韩等国的现代化过程大抵如此: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在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就是一种西化的过程,然而“西化”与“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933年《申报月刊》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专号,此后中国知识界开始讨论“现代化”的问题。1934年以陈立夫为理事长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提出了“中国本位之文化”的观点: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不是盲目复古,而是使中国的政治、社会、思想有自己的特征。此后现代化不再被视为西方国家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被认定为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变成发达社会应该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学术上的科学化以及文化的世俗化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本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日本的战后复兴、韩国的汉江奇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蓬勃兴起也证明了现代化并非西方的专属产物。
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近代化过程是一种在吸收借鉴西方经验后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历程,所以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吸纳一部分西方文明的产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强调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1912年1月1日(公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为尽快和国际接轨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
从此公历1月1日被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四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所以我国目前的节假日实际分为传统佳节和纪念日两类:“元旦”这个名字虽出自中国古籍,但从立法上看其实是作为纪念日庆祝的,不属于传统佳节的范畴。由此可见元旦被确定为法定假日是出于同国际接轨的需求。
那么圣诞为什么没被确定为法定假日呢?元旦是一种世俗性的历法节庆,而圣诞节在本质上是一个宗教节日,过不过圣诞并不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所以圣诞也就没被确定为法定假日。即使是西化程度比我国更深的日本尽管有很多人会自发过圣诞,但迄今为止圣诞节在日本依然不是法定假日。事实上圣诞节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早就已失去其原有的含义。
西方的圣诞节在本质上是一个宗教节日,然而中国人、日本人过圣诞大多不是出于宗教信仰,事实上圣诞节在我国绝大多数时候都成为了一种商业炒作行为。平安夜送苹果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只因为苹果的“苹”字和平安夜的“平”字在汉语里是谐音。很显然这就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因为按真正的圣诞习俗应该是吃火鸡。但既然是商业炒作行为,那么就不要讲什么原汁原味了。
当外国人在圣诞树下吃火鸡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却在圣诞树下吃饺子的现象,这究竟是西方的圣诞文化在同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同化西方文明呢?其实都是——在全球化的年代不仅世界经济将呈现一体化的现象,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将出现互相融合的迹象。在一个地球已被形容为是”地球村“的年代不同的文明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接触与交流。
两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张骞的中国人用他的双脚走出来一条联系东西方的交通干道,遥远的异域文明通过这条交通干道与中华文明展开了日益频繁的交流,以致于西域成为了全世界唯一的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交汇之地,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不同民族在这里留下的佛教壁画、伊斯兰遗迹以及吐火罗文等远古文字如今也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当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文明之间的交流频率大大提升:香港人早已习惯了粤语、普通话和英语混搭的语言习惯;韩国人信起了西方舶来的基督教;汉传佛教信徒并不觉得这种糅合了中国本土文化与古印度佛教的宗教体系有什么不妥;美国在华人聚居的旧金山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日本人用着根据中国汉字偏旁结构演化而来的文字;印度人仍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越南人下着中国发明的象棋......
请问他们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独立性吗?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被消灭的力量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明传承历史,任何试图切割历史的行为最终都只能被证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所以在一个全球化的年代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闭关自守而拒绝一切外来文明,但同时也不可能有哪个民族完全放弃自我而被外来文明彻底同化。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商品和资本需要走向世界,我们的文化同样需要走向世界。截至2018年中国以13.173585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和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的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无法忽视的巨大市场。与此同时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核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各国纷纷在中国农历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发出节日的祝福:2019年2月2日(中国农历春节前三天)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的狮身人面像和三座金字塔第一次披上“中国红”,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2019年2月3日(中国农历春节前两天)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亮灯用“中国红”的灯光效果庆祝中国春节。2019年2月4日(中国农历除夕之夜)日本东京地标性建筑东京塔举行点亮“中国红”活动。
这些国家的地标性建筑点亮中国红庆祝新春佳节是否令这些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独立性呢?恰恰相反这些国家在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同时也为自己进行了一次宣传。当然有人会说春节是世俗性节日,所以不会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构成侵略性;圣诞节在我国尽管更多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但在本质上毕竟还是一种宗教性节日。所以我国没将圣诞节定为法定假日,但要说到抵制其实也是一种夺人眼球的炒作行为。
设想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过圣诞节,那么只需要把这一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即可,为什么要把自己不过圣诞节这件事弄得全世界都知道呢?更有甚者还要去干预别人过与不过的权利呢?所谓的抵制不仅不能起到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反而会给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抓住攻击我们的口实。我看网上有人说中央曾下发过禁止过圣诞节的红头文件,所以抵制圣诞是一种国家行为。
其实网上流传的所谓中央禁止过圣诞节的文件其实是针对国家党政机关人员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信仰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正如《国际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身为共产党员绝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
共产党员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选择了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然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所以我国宪法也保障人民的信教自由。西藏和平解放后身为无神论者的共产党人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习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使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共产党人也被藏族人民视为是人世间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很显然抵制圣诞节从来就不是一种国家行为,中央只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过具有宗教色彩的圣诞节,这是党员对党性负责的体现,但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来不要求普通公民必须信仰或必须不信宗教。
国家有必要提倡本国的主流文化,但国家绝不该也不会有意识地抵制外来文化。一部分抵制者为证明自己的理念甚至不惜歪曲事实,这样的行为不仅无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反而是在人为塑造对立情绪。所谓抵制圣诞节是国家行为的说法混淆了对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的要求,这就容易成为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攻击指责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口实。
当然反过来说这也决定了圣诞节不可能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我国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公民的信教自由,而这种保护是一体两面的:既保护信教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人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如果圣诞节成为法定假日相当于无形中使那些不信基督教的人也跟着一起过了这个基督教的节日,这对不信教的群众以及信仰除基督教以外其他宗教的信教群众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基督徒也不是都在12月25日过圣诞节的。我国56个民族中的俄罗斯族也信仰基督教,然而基督教内部又分为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等不同派系。12月25日其实是天主教及其演化而来的新教的圣诞节,而东正教的圣诞节是在1月7日,所以把12月25日的圣诞节列为法定假日甚至对同属基督教分支的东正教信徒也是不公平的,何况中国还有大量的穆斯林、佛教徒以及广大的不信教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