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都是通过纺织业制作出来的,当然现今的纺织业除了衣服以外,还会生产其它的物品,如玩偶等等。
其实我国的纺织业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是纺织之祖,也有说是黄帝的次妃嫫母发明了纺织业,后来历朝历代都对纺织技术进行了改造升级。
虽然纺织技术一直有所发展,但是宋朝的一位女性从黎族学习了新的纺织技术,将我国传统的纺织技艺更新再创,让纺织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黄道婆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身世与姓名,在传说中,她仅仅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被人收下当童养媳。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年幼的黄道婆受尽婆婆的虐待,忍无可忍之下,决心逃出这样的生活。可她一个弱女子一无能力,二无财力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只能连夜逃到村头的江岸边,呆呆的看那波涛汹涌的江浪。
上天无绝人之路,一艘小船好似是上天安排给黄道婆的救星。在油灯或暗或明的灯辉中,黄道婆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前往崖州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崖州,黄道婆没有了恶婆婆的欺辱,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环境,和在崖州居住的黎族姐妹学习纺织技术。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两鬓斑白的黄道婆开始想念崖州对岸的家乡,便下定决心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黄道婆从邻居三阿婆那里得知了官府要征收布税,而她们织布还用手剥棉籽的方式,一时跟不上官府的征收。
黄道婆一拍大腿说:“我有更好的纺织技术,你来帮我找个木匠,做个新的纺织机器。”
三阿婆连忙找来自己的老公与黄道婆一起商量,原来三阿婆的老公就是一个老木匠。
黄道婆与老木匠合作,做了一个木制手摇轧棉车,只需要两个手摇动机器,一个人往进放棉籽就可以将棉籽剥得又快又好。过了几天他们二人又将木制手摇轧棉车进行改造,改成了一人式的木制手摇轧棉车。
木制手摇轧棉车造好后,黄道婆又与老木匠、三阿婆合商,将一尺来长的弹棉花的竹弓,改成四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又把一只锭子的手摇纺纱车,改制成为三只锭子的脚踏纺纱车。
在试验改进纺织机器的过程中,黄道婆将黎族的织布技术融入当地的纺织技术中,结果织出了许多五光十色的棉布和乌泥泾被。
颜色鲜艳的棉布很快受到了官府的青睐,加上由黄道婆改进的纺织技术能快速织出又好又有质量的布匹,很快就传遍了松江一带。人们便开始唱起了:“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虽然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的事迹广为流传,但在史书中,可考证的史料却少很多。第一黄道婆本身的身份就是一个迷,不过传说中的黄道婆的确是一个童养媳;第二关于黄道婆籍贯至今都有争议;第三关于黄道婆到底向谁学得纺织技艺,在《黄道婆究竟向谁学艺?》(作者梁敏)等文章中,黄道婆应该是向崖州临高人学习了纺织技艺,再回乡进行相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