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短消息新闻(短消息中心)

发布者:王悦林
导读事件背景在近10个月时间里面,我们鉴证过的新闻遍布了“德尔塔毒株自杀”传说、疫苗安全性、“饮茶防新冠”、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真实性等各种议题。本期,《新闻鉴证组》选择最近一段时间里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四条传言

事件背景

在近10个月时间里面,我们鉴证过的新闻遍布了“德尔塔毒株自杀”传说、疫苗安全性、“饮茶防新冠”、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真实性等各种议题。本期,《新闻鉴证组》选择最近一段时间里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四条传言进行鉴证。

目标新闻 1

2022年8月17日,多家中国内地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称厦门鱼、虾、蟹上岸都要做核酸,视频中多次出现身穿防护服的检测人员将核酸采样拭子伸进鱼嘴中反复擦拭的画面。

网友质疑:鱼是没有肺的!怎么会得新冠肺炎?

那么,和人一样,给鱼用捅喉咙的方式,真的可以检测出新冠病毒吗?

核实过程

鱼,会得新冠吗?

目前为止,科学界对于鱼是否会感染新冠的研究,是否已经有了突破和进展?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布于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专门进行了鱼类ACE2受体与新冠病毒的结合实验,在这项实验中,使用了斑马鱼、罗非鱼、鲶鱼、三文鱼和虹鳟鱼共5种鱼类的ACE2受体,并且以人类ACE2受体作为对照组。而这项细胞层面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以往基于计算机建模的研究,新冠病毒无法利用鱼类ACE2受体感染细胞。

但科学的研究结果似乎在不久后就遭到了“现实的质疑”?2022年4月,中文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上海的一位市民用抗原自测盒给购买到的鲈鱼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为新冠病毒阳性。而在此之前,类似主题的视频也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科学家们已经用实验告诉我们,鱼是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那为什么又会出现抗原自测阳性的结果呢?

刘亦韦:抗原检测试剂盒是不能用在鱼身上的。它一般会有一个说明书,这里指出本试剂为定性体外诊断试剂,仅用于定性检测人鼻拭子、鼻咽拭子、口咽式子样本中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它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必须是人的。还是只限于这三种采样的方式,比如抽一管血滴在上面,那可能也不太行。

鉴证结果:鱼类是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并且,用抗原检测盒给鱼进行检测也是不科学的。

目标新闻 2

近期在中文社交媒体平台流传着一个视频,称核酸检测拭子含有很多有害物?和视频一起被大量传播的还有一段文字,声称“核酸检测用的拭子不是普通的棉签,并且还有致癌的风险”。

网传视频的文字的内容中有一些看似很专业的词汇,比如:剧毒环氧乙烷、莫吉隆斯纤维,还有放射性元素锝。“剧毒”、“放射性”,这些字眼听起来就非常吓人。小小的一根核酸检测拭子,真的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危险吗?

核实过程

疑点一,核酸采样拭子是否含有剧毒环氧乙烷?

张伯震: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气体,经常用在医疗器械灭菌,除了拭子,其他很多这种医疗器械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灭菌。从原则上讲,它如果量太大的话,是可能有致癌的风险,所以国家对其灭菌后的残留有很严格的要求。

张伯震:在国标GB/T16886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中,根据规定,像拭子这种短期接触人体的,要求每人每天的使用量不能残留超过4毫克,这些产品都是按照这个规定进行检验的话,残留量是很低的。短暂的几秒钟接触我们口腔的过程中,它的残留量能够保证小于这个标准,所以基本上可以不用担心这方面的影响。

疑点二,核酸采样拭子是否使用了“莫吉隆斯纤维”?

我们将莫吉龙斯作为关键词进行了广泛搜索,发现原料市场并没有“莫吉隆斯纤维”,只有“莫吉隆斯症”这一带有争议的医学症状命名。“莫吉隆斯症” 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皮肤病的名称,患者皮肤会长出奇怪的红色、蓝色或黑色纤维物质感的异物,并非真正的纤维。

那么核酸采样拭子是用什么成分制成的呢?

张伯震:拭子的前端采样部分,主要是由细而短的尼龙纤维来组成的,那么,这种东西它可以比较方便地用静电植绒的方法植到采样棒后端,就是塑料棒上,可以实现快速批量地生产,并且像尼龙这种东西,它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就像我们一般手术用的缝合线,一般就是尼龙做的,所以它安全性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阶段结论:将“莫吉隆斯症”与采样拭子结合在一起,完全是无稽之谈。

疑点三,核酸采样拭子是否含放射性元素锝?

张伯震:据我了解,应该是不会的。如果说在医疗器械的生产中用到放射性元素,一般也是用于灭菌,有个方法叫钴-60辐照灭菌法就是用钴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发伽马射线来进行灭菌。应该是用射线去照它,而不是说把这个放射性物质放在这个器械里,即使它是用这种方法杀菌,也不用担心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它的问题是门槛比较高,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能用环氧乙烷来灭菌的,就不会用这种方法来灭菌了。

鉴证结果:网传核酸采样拭子的相关视频,是漏洞百出、不可信的,核酸检测使用的采样拭子不会致癌。

目标新闻 3

谭德塞·阿达诺姆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曾多次代表世卫组织出现在公众面前发布世卫组织对疫情的立场。如果他都没接种过新冠疫苗,这是否暗示着世卫组织对疫苗的消极态度呢?

视频是真的吗?谭德赛真的没打疫苗?

核实过程

我们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搜索目标新闻,发现在消息传出后,一位名为Joan Cohen的用户曾在8月5日转发了目标新闻,并配文,“我劝你把它删了,你在传播谎言”,并附上了一篇文章的链接。

打开链接,我们发现这是《科学》杂志发布于2021年6月18日的一篇文章,而文章的记者正是贴文的作者John Cohen。在文章中,我们找到了和视频完全一致的回答片段,只是谭德塞回答的问题并非与疫苗接种的时间有关,记者的原问题为:你是世卫组织的负责人,你本可以在2020年12月说我准备好了,你为什么当时选择等待?

我们确实找到了和视频当中相同的谭德塞回答的部分。“谭德塞:我知道我属于哪里,一个叫埃塞俄比亚的贫穷国家,在一个贫穷的大陆——非洲。我想等到非洲和其他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开始接种疫苗后再接种。”

但这是针对原本的问题一“你是世卫组织的负责人,你本可以在2020年12月说我准备好了,你为什么当时选择等待?”来进行的回答。

实际上,就是谭德塞回答的这一段内容被嫁接到了另一个问题上。我们发现记者的确向谭德塞提问过关于他本人疫苗接种时间的问题,谭德塞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面回答——2021年5月12日。

另外,我们在谭德塞的国际社交媒体账号利用关键词搜索,也找到了同样的答案,他在2021年5月12日发表了贴文,称自己当日在日内瓦大学医院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并附上了照片。

鉴证结果:视频中的采访是经过后期剪辑、对谭德塞的回答断章取义的结果。而在原采访中,他本人就已经正面表示说,已经接种过疫苗。

目标新闻 4

我们在互联网上以“风油精 新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章。

2021年10月29日,某风油精品牌在其公众号上发布贴文称,一篇有关其产品可起到预防新冠肺炎作用的论文,已被收录于《中国典型病例大全》,这是一本中国生物医学界核心期刊,在贴文当中,还附有期刊收录页照片和论文的原文。

这篇论文真的已经被权威认可了吗?传言背后有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呢?

核实过程

我们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贴文中的论文标题,没有找到该论文。在知网的出版物库里继续搜索贴文中提到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依旧没有结果,由此,我们怀疑这个期刊是真实存在的吗?抱着这个疑问,我们向知网官方进行了核实。

知网客服人员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是假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是知网曾经的产品,集合了很多期刊、杂志的典型病例文章做的,但已经停刊大概七八年了。这篇文章应该是盗用了刊号

鉴证结果:关于某品牌风油精预防新冠的论文,并未被真正的核心期刊收录,业内人士也从未认可风油精预防新冠的说法

本期编导:樊蓉

出镜调查员:陈励澄

文字编辑:于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