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一篇教研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6期,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过增元”,但是里面体现的以学生为中心、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程思政、评价改革都是我们今天正在热烈讨论实践的。可见,教学创新改革是不断进行的,今天的一些新名词新概念其实是教育家们一直在实践的,或许名字不同,但内涵一致。分享给您。
目前“创新”这个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等以及 WTO 的准入就要求更多的开拓创新型人材和创新性成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必然和高等教学的培养过程密切有关。参与教学方法能从创新根本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① 开放的教学内容;②提问式的讲课;③无标准答案的习题;④论文形式的考试。
1、有一定开放度的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怎样地经过千锤百炼,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给学生们一个“下马威”,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这门学科很高深,这门课程很难,生怕自己学不会,更不会去想在这门课程中有所作为,这就意味着一开始就学生带上了一个紧箍咒,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
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
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待研究,即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科研的部分。年轻人是最富有探索精神的,当他们被领人未知世界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欲望,就大大增强。
例如,我在讲课中强调垂直管道中的空气向上流动的熟知现象也有不少待研究的问题:我的一个研究生在工作中发现,当垂直管壁的温度增加时,管道中空气流动就加快,当管壁温度继续提高时,管中的空气流动不是加快,反而降慢,甚至不再流动了。当他告诉我这个发现时,我不仅不相信,而且认为他一定在某些地方出现了错误。而后,他用分析和实验方法证明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
在课堂上讲这个例子是告诉同学们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学生在某些点上是可以超过老师的。从而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精神。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既要讲学科和内容的系统和成熟的一面,也要适当引进一些科学研究的内容,这样可让学生们从心理上从被动学习的定位上解放出来。
2、提问式的讲课方式
讲课时平铺直叙效果不会很好。老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学科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可让同学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同时也看到了研究工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的。
另一种是老师提问,请同学来回答。开始时同学们很不习惯,怕问题回答不好难为情。例如,开学时,教室前排大多是女生,也许是因为女生一般听讲更为认真,笔记记得好,记得全吧。当上第二堂课时,一看很多女生跑到后排去了,就是因为怕被提问。于是我在课堂上多次强调,问题回答不好,甚至回答错了比不回答问题要好百倍。这是因为老师正面讲,同学正面接受,似乎是懂了,其实不见得真正掌握,而只有当你正反面地积极思考,特别是在你回答错后所掌握的知识最为深刻和牢固。
第三种是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我自己或请同学回答,我不怕同学打断我的讲课。开始也很困难,因为同学一般不曾想过要提问,而且也不大敢提问,最后实际结果是也不会提问。我和同学们讲,“学问”是什么意思,起源于“学习、问难”[4],后来把各种知识称之为“学问”,可见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
3、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
作为基本训练,大部分习题是有标准答案的,但应该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求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人。而且同学们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研究工作,“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相反,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误,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而创新的成果,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特别是提供我从科研问题中提炼编制出的一些习题,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正在研究的问题,还没有共识。同学做这些习题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在课外花很多的时间参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当做出一点与前人不同的结果,他们就会兴奋不已,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不仅仅在学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科研工作。
4、论文形式的考试
程的考试是让学生写一篇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小论文。考试论文的命题一般都不在教材和笔记内容之中,而是从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题中分解出来的。此外这些题目并不是考试时才给,而是在我讲课过程中就提出来的,供学生们选择。而且同学可以自己建议考试的论文题目,当然要得到老师的认同,就可提前进行思考和工作。此外,平时布置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也可结合到小论文内容之中。因此,实际上并不是考试的时候才考试,而是在整个课程进行中都在准备或进行考试。
这种小论文形式的考试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独立思考、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从只会顺着老师或书本的思路学习,发展为能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观点,甚至能发现讲课、书本或文献中的不妥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知道,当一个青年学生从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转变为能发现权威们某些不足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会让他们激动不已的。特别是当我介绍上几届某些学生小论文已在全国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已发表时,同学们写小论文的热情更为高涨。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些做法使同学们感觉到,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在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由于上几届学生的论文内容吸收到这次讲课内容中,所以实际上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参与了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工作。
总之,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提供和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和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开拓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在创新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学生们在参与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过程,而且也是知识增殖和创新的地方。尽管所占比重很小,但这种认识和这种精神是极为可贵的。
有的同志认为参与式教学法对研究生教学合适,而对本科教学不合适;对小班上课合适,而对大班上课不合适。其实,原则上都是合适的。不同的是,对于本科教学,课程内容的开放度应小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应更少些,论文的科研内容要求低一些;对于大班教学,提问和讨论的份额应少一些等。关键是培养同学的参与精神和参与素质。
当前高校教学中仍有很多填鸭式教学痕迹,所以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材,教学法的改革是否也需要跨越式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