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后不久,我离婚了,房子和孩子都判给了前妻,我相当于净身出户,只需每月支付三千多块钱的抚养费(法院判两千多,我多支付一千块),而我的一级建造师证书每年可以带来一笔收入,这是一笔啥事也不用干就能拿到的钱,足够支付这笔抚养费了。因为厌倦了让我心烦的管理类工作,我决定放下一切,找一份体力活维持生活,而且我打算一年只干半年的活,剩下的半年就过一种离群索居的简单生活。于是我到浙江某小镇上一个家具厂干起了木工,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千多块钱,足够我自己生活了。
我决定过这种生活,跟我的性格有关,因为我本就是喜欢清静的人,害怕烦劳的人。我自觉智商一般,读书也是靠着股拼劲才勉强考了个211大学,大学期间平淡无奇地过了四年,说什么也读不了研究生了。小时候我就很想成为一个木匠,觉得能把一根根木头做成漂亮的椅子、茶几,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后来又想成为装修设计师,觉得设计出漂亮的房子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后来还是选择了工科专业,毕业后辗转了几个公司,都是在施工单位,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从技术员干到项目副经理,很晚才结婚生子,一切都平淡无奇。然而我还是越来越厌恶施工管理这种工作,这份工作消耗了我太多的精力,几乎占用了我全部的时间,令我越来越觉得疲劳不堪,而离婚是一个契机,使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暂时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重新多一些时间调整自己,多读几本一直想看的书。因为不想让父母感觉丢人,我决定离他们远点,也没告诉他们我干体力活,只是说换了工作很远,过年才能回家。
我打工的家具厂位于浙江江山县一个小镇上,厂子挺小,全厂加起来三十多号人,就是个小作坊,主要做沙发架子,我的工作是枪钉工,一天干八个多小时,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保证每个月能有五千块钱的收入就可以了,不愿意搞得那么累,所以几乎从来不加班。刚开始干活时我很累,累的几乎不想吃饭,毕竟我之前从来没干过这种体力活,但2个月一过,随着工作的熟练和体力的增强,我干的越来越快,疲劳感也没有那么折磨人了,基本上八个多小时就能完成目标,身体也适应了这种体力劳动。
我很快就适应并爱上了这种生活,因为这是一种极有规律且自由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没有职场上的勾心斗角,没有盛气凌人的领导,没有喝酒喝到吐的饭局,也没有加班的要求,没有推动不了工作进展的焦虑,不用担心方案写得不好被领导批,不用看监理业主的脸色唯唯诺诺,甚至不想干活就可以请个假,大不了一天不挣钱嘛。我找了离镇上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子里租了个房子,一个二十几年前盖的二层小楼,主人家因为早搬到了县城,房子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居住。每个月只收我400块钱的房租,却允许我住二楼的一个房间,可以使用卫生间和厨房。我花了几天时间收拾干净卧室,装了台二手空调,也就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每天干完活,回到我租住的小屋,自己做个菜吃喝口小酒,洗完澡洗完衣服就可以躺在床上看看小说听听音乐,跟我女儿视频一下,然后十分安稳地睡到天亮。
我并非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也不是抛弃妻女自己一个人享受生活,实际上我离婚是因为跟她生活完全没有了感情,互相之间也没有谁出轨,就是觉得没有任何可以聊的话题,性格和生活理念都不一样,以至于生活在一起几乎形同陌路,常常连续几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彼此都认为这种婚姻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于是便和平的结束了。房子是我婚前买的,既然孩子判给了她,那就房子也给她娘儿俩住吧,房贷一个月也只有一千多点,她能还得起,我也没有什么再婚的打算,自己一个人随便在哪儿都能住的挺好。女儿现在还没上小学,多数时候都是由我妈妈带在农村老家,就跟离婚前一样,前妻是小学老师,寒暑假就由她自己照顾。我俩都十分疼爱女儿,并不打算因为离婚就不管她,无论我的女儿碰到什么困难,我定会尽全力帮她。
这几年来,我每年只工作七个多月,都是每年12月份到来年的6月底,因为7月份天气就炎热得受不了,我便辞去工作呆在租住的房子里,直到11月下旬重新找份活干。仔细算了算,我的这种简单的生活花钱真的很少,算一下每个月的花费:房租400元;手机费60元;一天我只吃2餐,早餐自己下面条或蛋炒饭,通常不超过6元,晚餐一菜一汤,大约15元,平均每月600元;油盐酱醋一个月50元;电费每月100元(夏季三个月每月大概400元),平均每月按200元算;喝酒每月80元钱;服装算下来每月平均100元;爱奇艺会员每月15元;掌阅软件会员每月15元;合计每月平均花费在1500元左右;一年算下来大约是18000元,而我工作7个月工资不会少于35000元,还有一笔购买理财产品的收入大约10000元,所以我每年除去春节期间的消费额外支出2000块钱和来回路费1500元,我每年大概都能结余25000元左右,这点钱我都存了起来,四年下来居然多存了9万多元,而其中的五万多块钱我胡乱买了两个基金,误打误撞的现在居然也涨了2万多元,大概是因为今年行情好吧。所以我感觉这样的日子并不窘迫,相反我的身体因为干体力活,也因为非常规律的作息和运动变得结实了很多。
工作的几个月里,我一般上午七点多准时干活,算算赚到了90块钱就下班,一般是11点多钟,立刻骑上电瓶车十分钟左右回到住处,睡个午觉,然后去上班,下午挣够90块钱我就立刻下班,回去吃饭睡觉。不工作的几个月里,我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沿着盘山路慢跑一个小时,回到住处练练肌肉。便开始看看电影和电视剧,刷刷抖音,看看影评,把百家讲坛每一期都搜出来看个遍,后来又看各种记录片,11点半到12点之间上床,睡到自然醒。夏天三个月的下午天气热,我一般不出门,就呆在房间里看各种书。到点准时做饭吃饭,晚上继续看书,9点左右上床睡觉。
4年多来,我一直在这个厂里干活,跟老板关系处得很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每年的11月份都会免费给老板干一些活,是的,你没听错是免费。我这么做纯粹是因为我知道12月份我就得正式的每天干一天活,而之前休息的好几个月使我的身体已经懈怠,我必须提前一个月开始适应,要不然12月份一上来就全天干活,身体会扛不住,这一个月我是当做锻炼身体的,不问老板要钱,搞得老板有点不好意思。我只好跟他说,作为交换,只要允许我每年那几个月不来上班就行。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这种懒散的生活,明明一年能干12个月,却只干7个月,就挣那点钱,不为孩子多存点钱,不去给她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也只能呵呵一笑,姑且认为我不是个好父亲吧。我想法是,我就一个女儿,房子也给她准备了(离婚协议里已经明确了房子在女儿成年后就过户到她名下),她读书的费用我一分不少的支付。只是我不会为她的教育倾尽全力,我是个教育虚无主义者,不主张给孩子报一大堆补习班,给她学各种各样的才艺,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只是个功利性的行为,读了大学,也只是为了找份工作能够安身立命而已,才艺学的再好,穷人家的孩子也挤不进上流社会,所以父母还是得想开点。我曾经也充满了奋斗欲望,而现实让我感觉,高度压抑的工作很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问题,却很难让我们实现阶层跨越,当有一天我们被工作累垮了身体,反而会成为孩子的拖累。
在天涯正好让我记录一下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和随感。我估计有很多人都想过一种跟我现在这样的生活,但是却不可能真的付出行动,究其原因,也只是无奈,因为中国的男人绝大多数是负责任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要养家糊口,要扛起生活的重担,房贷、车贷、结婚的彩礼、小孩的教育费、老人的医药费,几乎榨干了一个个中年男人的全部身体和生活,致使他们不得不在职场上拼命挣扎,每天周旋于客户、领导之间,鞠躬尽瘁、卑微谨慎,生怕自己有个闪失丢了工作让家人陷入困难,就像之前的我。或许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生活必须全力以赴的思想,似乎做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就是一种耻辱,致使我们几乎都在全力以赴的在跟别人攀比和竞争。很多农村家的孩子更是被这种价值观逼迫着苦不堪言。
我是80后的农村人,农村的孩子拼命读书,父母为她的好成绩倍感欣慰,其实这些父母内心天然的把读一个好大学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划上等号,殊不知,中国的好大学也就几十个,好大学里的好专业也就那么几个,真正能通过读大学获得年薪几十万的学生,能有几个?有些孩子读了名牌大学,出来也只能找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拿着几千块的薪水在巨大的城市里辛苦活着,却要面对父母的抱怨,亲戚的嘲笑,这真的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且我们这一代人,父母也没有几个能给孩子正确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一切都是随波逐流,考大学报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城市发展?从事什么行业?怎样去规划职业?怎样去获得资源?我想80后的农村孩子几乎都没受过这方面的指导,那么走上社会也注定是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走,就算这中间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那得多走多少弯路啊,还不一定能到达终点。这些无奈的现实,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的,因而对孩子的事业没有成功总是抱着难以释怀的心态。
我知道自己是个失败的人,恋爱失败、婚姻失败,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但自己的回想之前的生活历程,我却觉得自己没有痛恨自己的理由,至少在离婚前的所有岁月里,我都是认真在努力。读书时努力考上了211,工作时努力考出了一级建造师,也努力干到了项目副经理,在二线城市买房子没有花父母一分钱,买车、结婚的彩礼、婚礼的费用也没伸手向家里要,我刻苦忍耐的活了三十几年,未曾对不起任何人。然后我感觉太累了,当父母催我生二胎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也还是如此卑微,如此不快乐。
在干体力活的这几年里,我充分的享受了一种孤独的随性的生活。在工友们的眼里我可能是一个怪人,又或者是个傻人吧。都是打工人,我却没打算融入他们,四年来我没有参加过一次他们的活动,也不跟其中的任何人交朋友,不管什么样的邀请,我都是笑着点点头,然后找个休息的空闲礼貌的告诉他我有私事不能参加。打工人都没有太大的坏心眼,不过是有些人脾气不好,我几乎是不跟他们打交道,也就没什么冲突。碰到实在不讲理的工友,我也是采取示弱方式,让他找回自尊心也就算了。比如有一个湖南大哥可能觉得我没参加他女儿考大学的聚会也没随份子太小气,之后几天对我骂骂咧咧的,颇有点找事的苗头,我有天中午便单独跟他聊了聊,告诉他我觉得她女儿考大学很了不起,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云云,然后告诉他我为了给爷爷治病已经负债累累,真的是抱歉云云,顺带胡扯了一通自己的凄惨状况,湖南大哥听的感动了,连说没想到我这么惨。实际上像湖南大哥这种人其实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吃亏,也不太会没事找事跟人过不去,大家出来都是挣几个辛苦钱,没那么多精力去找事儿。而他们习惯了我的礼貌和不合群,也自觉地把我给屏蔽了。
每年的7月,我都会回家待一个月,什么也不干就陪着我女儿。对我这样内心荒芜的人来说,女儿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我灰暗的毫无色彩的人生。
这几天一直下雨,我喜欢坐在门廊下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远山水汽氤氲,想起很小的时候,我也是喜欢这样的雨天坐在窗户边看雨水淅淅沥沥的打湿窗前的桃树叶子,奶奶在旁边纳鞋底,她总是很慈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要不要吃米糖。听雨的时候难免会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怎么会有那么奇怪的现象和奇怪的人,比如为什么有些打工仔辛苦赚钱省吃俭用却舍得花钱打赏女主播?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是个年薪十几万的打工仔却要贷款几十万买辆豪车?为什么那个叫李佳琦的男人直播卖口红还有那么多女的喜欢看?为什么有些人疯狂追星会给自己喜欢的明星捐钱?为什么快手和抖音上做作的生硬的表演者能收获几十万的粉丝还能赚钱?网络上怎么有那么多反智人士居然还不相信进化论。这真是个奇怪的世界!
干体力活的这几年,忽然觉得自己其实是幸运的,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体力活总是很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工资也是缓慢上涨的,我现在还是以前的工作量,能挣200块钱,比去年一天多了10块钱,比2018年一天多了20块钱。就我这个节俭的生活,似乎工资增长还超过了我的消费增长。我曾经也喜欢穿名牌衣服,刚毕业的时候也攒几个月的工资买几千块一套的西装,两千块的皮鞋,后来又苦苦攒钱买车,现在失去了这些东西,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车卖掉后省了保险、年检这些麻烦事,也不用担心违章、事故,挺好。昂贵的西装也没穿过几次,现在上班穿运动鞋,下班穿拖鞋裤衩,感觉也很舒适。
体力劳动在中国被很多人鄙视,甚至本身干体力活的农民、打工人、小商贩也鄙视体力劳动,尽管他们中很多人收入比白领高,但仍然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我想大概是中国的体力劳动者太苦太累了吧,大多数人住在狭小的出租房里,每天汗流浃背一身臭烘烘,说话粗声大气,各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所以他们看起来不具备美感,加之体力劳动者不需要文化水平不需要什么技能,给人一种最无能的人才干体力活的印象,因而很多人对体力劳动有种天然的鄙视。比如我的父母,之前曾经开店做生意,我从他和那些同样开店做生意邻居聊天就能明显地听出来,都是对体力劳动充满了不屑和鄙视,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两句话是我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好像所有的体力劳动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另外,中国人似乎陷入了无尽的攀比和炫耀中,这个在农村表现得特别明显。互相比着谁家房子盖得更豪华,比谁买的车更贵,比谁的女儿嫁的人更有钱。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人穷了太久了吧,从来没有从花钱上获取过尊严,现在有点钱生怕别人不知道,那一定要把钱花在明面上,然后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获得快感。我有个表弟十年前买了辆车花了二十多万,他一年的工资也才十万多点,我那时还没买车,我父亲很羡慕的表示希望我也能买一辆,因为那时候开个二十万的车在村里能迎接一众人艳羡的目光。我说他有钱买车为啥不买房子呢,不考虑小孩的读书问题吗。
我老家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这里山清水秀,是天然氧吧。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我对生养我的土地有一种深沉的感情,我很喜欢呆在老家,现在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下就是好几天。我家的房子是新盖的精装修,在这里住着是一种享受,因为离马路还有200多米,夜晚你听不到一丝汽车的噪音,只有窗外的雨声如诉,和星星点点的灯火。偶尔风吹动竹林传来沙沙的声音,这里使我内心平静。女儿现在正在这儿度暑假,我经常带她去菜园里捉虫子,去小河里抓鱼,去山上挖草药,教她分辨不同的植物。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要给孩子巨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的书包十几斤重,学校上课已经很累了,课后还要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说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可人生是漫长的,学习是终身的,读书也是要天赋的,一味的逼迫式学习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我个人觉得,孩子应该成为心灵丰富的人,应该学会感知自然也感知社会,学会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学会辨识对错也知道取舍。漫长的人生路,输在起跑线上又有何妨,后面有的是机会追,怕就怕不知道为什么追、追什么、怎么追。
我好想从来没指望我的孩子能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只希望她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去追寻她自己的生活就好了。这个社会似乎她混碗饭吃不是什么难事,我不希望她像我之前那样活的那么累,也不指望她找个什么富贵人家,每个人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快乐,唯一的希望是她多读读好书,保持内心平和不走极端。假如她成为雇佣军,去叙利亚打仗,我可以接受;假如她选择躺平,跟我一样把一辈子瞎混过去,我觉得也挺好。前提就是,她觉得有意义且感觉快乐。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人隐居深山,把全部的精力用于自己的爱好,就是烧制陶器。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为外界所动,悲喜皆系于爱好。我想,这是一种单纯到极致的人生了,然而这也是一种奇怪的人生,不知道他自己知不知道,他最热爱的事物,其实并没有他所认为的那样有价值,他对于他的陶器没有价值,他的陶器却成了他的挚爱,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却是一种让他快乐的心理疾病。无知是上帝赐人之福,用在他身上最贴切不过。
很多人说想跟我过一样的生活,我猜真的让他来试试,十有八九会难以忍受。因为体力活并不轻松,干一天也很劳累,刚开始的时候,我手上都被磨出了水泡,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拿筷子手都会发抖,熬过了最初的那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即使现在,我干活的时候,每隔一个星期手上就会长出厚厚的老茧,需要用小刀削去。而离群索居的日子,也会有深深的孤独感,你会觉得脱离了正常的生活,没有朋友也没有人说话,这种孤寂并非一般人能忍受。我之所以喜欢,只因为我喜欢阅读,对历史和文学比较感兴趣,可以沉浸在书本中不去想其他的事。
体力劳动也有个好处,就是熟练之后不用动任何脑筋,完全是凭感觉去操作,身体的疲劳感在充分的休息之后能够很快恢复,通常你的饭量会变得很大,睡眠质量会很高,我下班之后,如果不看书不刷手机的话,通常头一挨枕头五分钟之内必定能入睡。而干管理工作的时候,睡觉前都还在思考工作,睡醒来第一件事想的也是工作,每天都处于焦虑状态。
这里说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很多人羡慕那些练出了完美身材的健身爱好者,他们有着令人着迷的好身材,尤其是那些有八块腹肌的,往往人们会觉得这是很难很难的事,需要极度的自律和意志力。而我的经验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心无旁骛,不会被每天的烦心事所扰,那你又有这种想要练出好身材的想法,那你很容易就能练成。因为我在2019年曾用半年的时间就练出了8块腹肌,胸肌也很完美,而且我还是无器械,就一个哑铃和杠铃,加上跑步跳绳。我练他纯粹出于无聊,想看看这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意志力,结论是如果你没有烦心事,一周时间就可以适应训练,加上饮食控制,并不困难。这也说明美国佬那些身材健美经常锻炼的都是有钱人,而身材肥胖的都是穷人,并非穷人没有意志力,她只是被生活所迫,无暇顾及锻炼身体罢了。
很多家长不明白读书到底有啥用,总是天然的以为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大学也只是给你一个较高的起点,塑造更好的思维能力,至于说靠读大学赚大钱,当大官,恐怕是一厢情愿。人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多数时候还是看有什么样的机遇,敢不敢干。上中学的哲学课时,老师总是说决定事情成败的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内因起决定作用,这句话让很多人充满斗志,但现在看来,我觉得是胡说八道。在资本控制一切的时代,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强的奋斗欲望,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也很难翻身当老板。大学一个班里30个人,至今也没一个发财的,都混成了社畜,为几两碎银鞠躬尽瘁,日子基本都过得不咸不淡。收入最高的是成绩最差的那个,他挂科太多没有拿到学位证,只能去当销售售卖机械设备,一年能拿三十几万,而我之前单位有个副总,初中毕业,给老板当司机当了十几年,跟老板混的关系好,下去做了几个项目,就被提拔当了部门长,再后来就当了副总。我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只是想说别把你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他能取得的人生成就联系起来。毕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没有一个老师教会你怎么赚钱,也没有哪个老师告诉你怎么当官。
这几年闲暇的时候多,思考的时间也多,我发现认真去分析一些事情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件很有趣的事。今天看了个视频,一个外国设计师居住在上海一个老社区,把老破小房子改装的精致漂亮,周边邻居们纷纷效仿,这地方就成了很多网红打卡地。说到这里我很疑惑,最近几年忽然涌现了很多网红类的东西,网红美女帅哥、网红餐厅、网红奶茶、网红白酒(江小白)、网红民宿等等,人们趋之若鹜,就是去打卡,拍个照片发朋友圈,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然而这种从众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打卡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心理呢?我发现越是精神空虚的年轻人,越是喜欢干这种扎堆儿的事,似乎去一个网红店吃个饭,买一杯网红奶茶尝尝,买个网红产品用用方显得有品位,不落伍,可能这种满足的心态能带来快感吧。很多打造网红品牌的营销方案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其基本套路是大手笔的网络营销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精致的软文塑造品牌文化内涵,花钱请人排队制造热销氛围,花钱请头部媒体广泛报道推波助澜。其中核心是营销软文,一定要让年轻人感觉到精致、优雅、有文化内涵(注意:只是年轻人的感觉,实际上都是些极为浅薄的表面文化)。举个例子,文和友茶颜悦色就搞得这套,新闻报道说深圳店开业时,5万多人排队,黄牛加价代购,一杯炒到两三百元,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我真想对这些年轻人说一句,你们应该多读一读书,花大半天时间排队买到的不是时尚、不是骄傲、不是前卫,更不是文化,你买到的只是一杯奶茶和浅薄。
江小白风靡年轻人的酒桌,核心就是把握年轻人的心理,简陋的包装上写上几句矫情的鸡汤文,轻松打败了拥有千年文化属性的一众白酒品牌,汾酒、古井、迎驾、五粮液。我也曾怀着好奇买了瓶尝尝,说实话味道可真不咋地。大概他风靡的原因就是那几句鸡汤文触动了很多年轻人的情绪吧,比如:
1.走过一些弯路,也好过原地踏步。
2.岁月如动车,光阴似高铁,再不开心,我们就老了。
3.敢想敢干,才能夺冠,敢于梦想吧!
4.因为单纯,相信爱情。
5.我们总是对着过去侃侃而谈,对于现在却无话可说,等等这些,完全是中二少年的内心独白嘛!就“江小白”这个中二风的名字一样。
说到酒,今天在阁楼里居然发现了两瓶汾酒,大学散伙饭时喝剩下的我带了回来。如今十几年了,包装落满了灰尘,酒色已经泛黄,本想开了喝,忽然又舍不得了,看着它让我想起一起唱《祝你一路顺风》的场景,那就让它静静放着吧,再陪我走过几十年的光阴,也许退休后哪天能够故人相聚,再干了它一醉方休。
我一直有个理想化的想法,等退休了把我老家农村的院子打理的精致美丽,邀请我最好的几个朋友们住进来,开辟个菜园,几个老头每天种种菜,下下棋,钓钓鱼,变着花样的做好吃的(食材当然要是自己种的菜、养的土鸡土鸭)。春研磨,秋调琴,冬天围着火堆喝我珍藏了几十年的好酒,畅谈我们感兴趣的话题,也不知道这想法能否实现。
我的老家在皖南的山区,适合养老,放一张家乡的图片吧。这里没有名山大湖,没有桃花十里,也没有山寺桂子,但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宁静,群山之中,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县城,村庄就沿着公路分布,民风淳朴。
人们缺少什么,往往就喜欢去追求什么,炫耀什么。我曾经也很向往,或者说是想过一种精致的小资的生活。毕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工作之前,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我眼里的高端餐厅了。第一年工作的时候我攒了2万多块钱,于是出去旅游一趟全部花光,颇有点暴发户的做派,在景区的咖啡店里,几十块钱一杯的咖啡也要装作毫不心疼的一杯接一杯,追女孩的时候也是专挑小资特色的高档餐厅。然而现在我发现,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消费行为,会让人觉得可笑,它暴露了你脆弱、虚荣、自卑的内心。所以,小资的消费场所,年轻时体验一下挺好,不必非要追求这种生活。如今我在院子里面对青山,就着猪耳朵喝小酒感觉也怪惬意的。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一女子起诉离婚法庭外遭丈夫杀害。我记得之前也报道过类似的新闻,而且是很多次。也有还有好几次女的一提离婚就丈夫就要杀人的。仔细琢磨就能明白这些杀人者为何如此凶狠和绝情,因为老婆是他们唯一的财产,失去老婆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得不到的就毁掉,同归于尽也好过一无所有。
今天带女儿去田里打算抓泥鳅,泥鳅没抓到,估计是农药和除草剂打得太多了,现在田里都没有泥鳅和黄鳝了。路过一个水沟看到一群蝌蚪,她问我:爸爸,蝌蚪是青蛙妈妈生的宝宝吧?我说是的。她又问:可是它们为啥跟青蛙妈妈长的一点也不像呢?我就跟妈妈长的很像。。。呃,我跟她讲了什么叫卵生和变态发育,发现很难让她明白。为了让她知道发育的过程,回到家我把她之前在她妈妈肚子里的B超片子给她看,谁知道她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丑的还有个小尾巴的人是她,哭着说我骗她,这可真够为难我的。
我常常觉得,活在当下的中国,虽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然而我们的国家毕竟发展很快,超越了世界上许多的国家,比如非洲、比如叙利亚、比如南美。我们的焦虑感来源于比较,确切地说是来源于和周围的人的比较,和有钱人的比较;可是比较这个心理,有时候也得自我减少一下,放下一些,觉得苦累的时候,不妨想想叙利亚的难民,不妨想想印度的低种姓贱民,不妨看看巴西的贫民窟,跟他们比,我们活得还算有尊严。不管你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激情的一生,还是虚度光阴的一生,只要你死前不后悔年轻时的选择,你就算是体验了一趟生命的旅程,如此甚好。
有时候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或者说需要去追寻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否则漫长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短短的一生),岂不会产生深深的遗憾感?正如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她功课很好,四年拿了两个国奖,推研到同济,然而她热爱文学,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推研的机会,考研读了古典文学的硕士。几年前的同学聚会时我问她是否觉得转对了专业,我清楚地记得她说:如果当初选择推研,就可能为自己不爱的事务羁绊一生;而对于自己热爱的事务,用心去做多数时候快乐多过痛苦,我不知道对错,但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读古典文学。我当时感慨,喜欢木工的我,终究还是违背了当一个好木匠的初心成了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这大概就是她说的为自己不爱的事物羁绊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