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中学生发型要求标准(中学生发型图片)

发布者:马书
导读昨天,一则”资阳乐至实验中学发布15种禁止发型”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整个新闻中的亮点不在于禁令本身,而在于学校发布禁令的特别形式。他们给15种发型起了幽默诙谐的名称,并为其中13种型配上了手绘漫画

昨天,一则”资阳乐至实验中学发布15种禁止发型”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整个新闻中的亮点不在于禁令本身,而在于学校发布禁令的特别形式。


他们给15种发型起了幽默诙谐的名称,并为其中13种型配上了手绘漫画:偏头痛型(无脸见人型)、垂帘听政“阴险型”、……


禁令图文并茂,风格俏皮而定义清晰,一目了然,令人过目不忘。



消息传开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赞成者认为,奇异发型不应该出现在学校,学生就应该守校规,形象朴素,专心学业,不应当把自己打扮成非主流形象,不仅影响学习,还招致社会青年的骚扰,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反对者认为,该改的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学生就应该个性,学校重点应该抓品德和学习,连发型都要管,是不是有点不尊重个性了。


你怎么看?



一项规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什么?


如果仅仅是出于满足制定方的需求,比如为了学校管理方便,或出于维护学校形象与利益,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与成长,那的确是很难得不到支持的。


但如果规则是保护了大多数学生的相关利益,对大部分学生的普遍成长提升有利,就是值得提倡的。


这项禁令,从制定目的到实施形式,都体现了学校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的周到考虑。据了解,学校公布具体发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审美和要求,并无强制性。



这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一个章节,发型名称是政教处老师专门整理的,部分漫画来自网络,另一部分由美术老师手绘。


每逢开学的最初两天,学校会将礼仪教育手册发给学生,各班专门组织,集中学习行为礼仪规范,有用用餐礼仪、站姿、坐姿等,发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学校会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客观地说,这学校对学生发型的要求并不苛刻。允许女生扎马尾辫,理解学生的爱美之心,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充分说明了学校的人性化。这里面已隐含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据了解,此前学校也有图文详尽说明了标准发型是什么样。



此次添加了个性化的发型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什么发型是不适合学生的,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好地理解与辨别。


我们也从这样的宣传方式上体会到了学校的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发型做了配图与说明,还花了很多心血,为各种发型起了俏皮有个性的名字,幽默中循循善诱,透露着对学生的理解与爱。


影响一个人学习与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用的事情上。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个性,因为你的培养对象只有孩子一个人。但学校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个性,毕竟学校不是为少数学生的个性化服务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多数的学生。


有的网友认为,学生改发型更多是为了感受学习中没有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规定发型没有必要。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发型与发型,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来看看这15种发型,的确会给人带来许多不方便与麻烦。



有的发型眼睛或半边脸全被头发遮住了,这样学生肯定无法专注于学习上。另外几种发型,要么没有精神,要么标新立异引人眼球,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这些发型打理起来无一不是费时费神的,加上头发容易长得快,维护频率高。


如果学生的时间精力大量耗费在上面,大好的年华白白虚度,错过人生学习成长的最佳机会,今后很难再弥补。


学生的形象本是清爽利落,精神饱满,充满天然的美与青春活力,不用刻意雕琢。这样,他们才会以更好的精力和状态投入到重要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


总有人会觉得学校的一些规定不尊重学生的个性。什么是个性? 其实,真正的个性,在于内涵与思想,而不在于外表的标新立异。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去抓学习好了,抓发型不是本末倒置吗?


别小看这样的发型规定,它不是无中生有或小题大作,而是确有必要。


因为,一个学校的风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言行表现与学习状态。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新奇和引人关注,同时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善于模仿,易受他人影响。如果一些学生标新立异,引得其他人纷纷效仿和攀比,很可能就带出一种不正常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让学生把精力花在这些上面而严重影响学习。


这些规定,很好地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与值得去追求的东西,这样,即使没人强制规定,只要非主流的审美失去了土壤,留“个性”发型的学生,也会在心里觉得别扭和不自在,从而跟随了学校的主流。


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受周围人言行的影响。这出于他们渴望与多数人一致,能够被群体认同和接纳的心理。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圈子排斥,被抛弃,所以言行尽量向他人靠拢,否则就会产生不适感与焦虑,这也是安全感的需求。


比如,别人都报兴趣班了,你不报就可能会焦虑,心中别扭不安。

我的女儿整个小学都没上过补习班,她也不希望自己的时间被补习占满。可她上了初中后,有一天回家突然对我说:“妈,我也要上补习班,因为我们班同学都有补习。”

其实,补习不是她真正的需求。而是她觉得“班上同学都补习了,我不补不行。”

这就是影响。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的制度只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共性出发。介于学校教育的重心与精力特点,忽略少数人的个性,才能让多数人更好地成长,这也是为了个性更好地成长。


2019年,衡水中学今年共有275人考入了清华北大,一跃成为了全国第一。


而衡水中学的严格管理也是有名的,在新生报到须知中,除了严格的时间要求外,还有着很多“不近人情”的规定。如:不能带手机入校,不能留怪异发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家长也不要探望或隔门送物等。


衡水中学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在一些人看来,是在压抑学生的“个性”。但它成就了很多学生。


个性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涵与实质。学校可以尊重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有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与进步。



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认同学校,这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


家长对学校的态度与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为什么每次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出来后,都会有人反对呢?


因为一些人的目光总是喜欢盯着问题,无论你做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会看到其中的问题与消极面。


他们不仅盯着孩子的问题,也常常在孩子面前质疑老师的做法,质疑或消极议论评价学校的政策与管理。


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孩子很容易接受家长的暗示,从而对老师与学校制度失去尊重与敬畏之心。他们很可能因此而抵触老师与学校教育,在课堂上捣乱,不遵守校规等,最终只会让他们无法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放在其他五花八门的花招中,影响的是自己的前途与发展。


而如果一个孩子喜欢与认可某个老师,就会对他的功课产生兴趣,认真听讲并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以赢得老师的认可,从而进入一种良性互动与循环状态。


所以,家长拥有积极正面的心态,支持和配合学校,从而让孩子学会认同老师与学校,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良性教育。


毕竟,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