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高墙内传来琅琅书声,这里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一所寓教于管的特殊学校——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市强戒所)。
“6·26”国际禁毒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进市强戒所,走近这些误入毒海,渴望新生的灵魂。与外界想像中的神秘、冰冷、阴森不一样,这里更像一个“家”。近年来,市强戒所通过全省首创“国学教育,以文化人”,“在所培训,出所就业”、“在所戒毒,出所监督”等工作措施,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帮扶、能力帮扶、融入帮扶,措施实施三年来,该所在戒人员从2016年高峰期的1750人下降到2019年6月19日的739人,下降58%。创新:国学教育,以文化人
6月19日,市强戒所操场内,一群戒毒人员正在阳光下边诵《弟子规》边做“国学操”。另一边的跑道上,一队戒毒学员一边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边高声歌唱。戒毒学员们着装整齐,声音嘹亮,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群戒毒人员。
这只是该所在全省首创开展国学教育,以文化人教育的日常体现。“在这里,国学是一门必修课,戒毒人员每日起床和睡前两次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每周组织管教或戒毒人员讲一次国学课,并进行学习讨论,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国学知识竞赛,把《弟子规》的背诵理解规定为诊断评估先决条件,所有参加评估出所戒毒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方可评估。”市强戒所所长刘有宽告诉记者,通过国学教育,戒毒人员在学、做、思中对国学从排斥到喜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国学教育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入所两个月后戒毒人员的思想情绪趋于稳定,对抗心理减弱,行为逐渐理性、规范;入所5至6个月,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明显改变。不少戒毒人员在家人接见时的谈吐变化显著,由以往谩骂、要钱、要出所,变成了关心、问候、安慰。
为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该所还组织戒毒人员精心挑选了50首革命歌曲,由工作人员挑选教唱员进行教唱,规定四个必唱,餐前必唱,放风必唱,劳动必唱,参加活动必唱。帮扶:在所戒毒,出所就业
“戒毒涉及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范畴的课题。要让戒毒人员真正实现戒毒,不仅要让其在所内能得到科学的矫治,还需要加强感化帮扶、职业培训,为戒毒人员打通就业、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刘有宽说。近年来,市强戒所联合湛江市三禾职业培训学校,用四间多媒体教室及两间实操室对戒毒人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班开设有电工培训班、美容美发培训班、烹饪培训班、化妆技巧班等。培训结束后经人社劳动保障部门考核合格者发放国家承认的培训证书,2016年至今已有3000余人成功通过考试,获得技能合格证书。
2016年以来,市强戒所先后组织多家爱心企业到所进行现场招聘,累计有2000多名戒毒人员参加了招聘会,有500多人与企业签署了就业意向书,其中60%出所后如约就业。
“小梁,你的五金店卖给我们的水管质量要保障,不然下次不找你了。”采访当天,市强戒所向戒毒成功、回归社会创业开五金店的小梁采购了一批五金件。尽管戒毒人员已走出戒毒所,但市强戒所的温情帮扶并未因此断绝。近年来,市强戒所已多次聘请周边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出所学员来该所从事喷涂、泥水等工作;主动帮扶市区内自主创业开店的戒毒人员,规定所内日常物品采购在同等价格和品质下,优先采购戒毒人员商铺的商品。延伸:戒毒者变禁毒志愿者
现年50岁的陈辉(化名)毕业于名校,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是某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意气风发的陈辉有点飘飘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聚会中,无意吸上了一口海洛因,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不仅事业一落千丈,身边的朋友也不愿过多与其接触。先后两次入所戒毒,2017年,陈辉从市强戒所戒毒后,重新创业,开设了一家冷气装修公司,开启了新生活。
如今,陈辉不仅是一名戒毒成功人员,还是一名禁毒志愿者,他常常回到市强戒所为戒毒人员讲国学,经常参加各种禁毒活动,现身说法,告诫人们毒品的危害。他感叹:“因为吸毒,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毒品伤害了我的家庭,伤害了我的至亲,戒毒成功后,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感化戒毒人员,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远离毒品,为禁毒作一份贡献。”
据了解,市强戒所注重对戒毒出所人员的回访帮扶工作,并从中挖掘部分表现优秀的戒满出所戒毒人员,将曾经的吸毒者转变为禁毒志愿者。近年来,该所联合市情暖湛江志愿者协会建立“风雨之后见彩虹”微信群,吸收部分表现优秀的戒满出所戒毒人员入群,对出所戒毒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主动家访,检查戒毒效果;经常组织戒满出所戒毒人员进行公益活动,禁毒宣传现身说法,回所与在戒学员面对面交流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的经验,防止复吸需要注意的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戒毒人员,进行重点帮扶,以点带面达到“帮扶一个,巩固一批,带动一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