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历史研究生毕业能干嘛(读历史专业以后能干嘛)

发布者:金龙一
导读作者 | 卷耳本号原创首发我是来自于鄂西的一个农村的女孩儿,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家里生活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到大没上过什么辅导班,放假就在村里待着,要么去地里帮家人干活,要么就在家里看电视。但自我感觉

作者 | 卷耳

本号原创首发




我是来自于鄂西的一个农村的女孩儿,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家里生活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到大没上过什么辅导班,放假就在村里待着,要么去地里帮家人干活,要么就在家里看电视。但自我感觉天资聪慧,从小学到高中成绩每学期都名列前茅,2010年高考我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考入位于长三角WX市的JN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太喜欢中文这个专业。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自己文笔不好,不是能写东西的“笔杆子”;第二自己欣赏不了文学作品,觉得文学作品都有“矫情”的毛病。


大三那年自己开始准备考研,考中文研究生肯定不行,因为自己想换个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现实性,我选择了中国史专业。文史不分家这是共识,而且自己比较喜欢历史,因为觉得历史更真实一些。在选择学校上,我首先想到的是回老家。因为男朋友已经毕业了,而且在W市读研究生,所以我最后选择W市的HK大学。我在网上查过HK大学的中国史专业硕士点,虽然设立不过十几年,但这里名家云集,HK大学也是很有名的985高校。最关键的是离男朋友的学校近。


2014年我以404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复试,最后仍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我想我是那种擅长考试的人,但自己的学术水平真的不行。2014年9月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HK大学历史研究所设立在人文学院,只招收硕士和博士,并没有招收本科生的资格。历史研究所设立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首任所长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我的导师L先生一开始副所长,后来做了所长。导师是已故宋史名家邓广铭先生的弟子,学术水平相当高。所以能够进入L先生门下学习,我觉得很荣耀。


我们那一届有七个学生,而且是七个女生,所以我们的群就叫七仙女群。不过准确来说是七个半学生,有一个外校的男生经常旁听我们的专业课,这个男生我们都叫他Z哥,他是我们七个中一个女生的男朋友。上两届每届大概也是有七八个学生,还有一个博士,也是原来历史所硕士,跟我算是同门了。


历史所名家云集,我的导师以研究两宋政治学术史闻名,还有一位L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民俗史,以及一位L先生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史学理论。还有就是X老师研究历史地理,X老师是HK大学的明星教师,他的公开课很出名,他也在电视台做主持人,还出演过影视剧。这四位算是历史所的顶梁柱了,不过这四位不算太和谐。首先是我的导师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L先生不和,他俩似乎有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2015年所里换届,L先生应该出任副所长的,但最后出任副所长的却是X老师。我们毕业以后的第三年就是2020年,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L先生离开了历史所去了中文系,如愿以偿地评上了博士生导师,开始带博士。今年3月份,X老师去了HK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所以如今的历史研究所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历史所的资料室有各种书籍,古籍、今人著作、学术期刊应有尽有,所以资料室是我三年中常待的地方。只有没有课,我就和一个舍友Y同学呆在资料室看书。三年中看过的书是很多,不过我看的书比较杂,并不拘泥于自己的学习方向。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我并不想就某个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选题、搜集资料,写成论文,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太漫长了,太枯燥了。我追求的是在历史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为人处世的智慧,恰恰是这个缘故让我在历史所学生中变成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三年当中,成绩最好的当属来自HN民风彪悍地区的L同学,她学术水平很高,写的一笔好字,但不知为什么研三时获得“国奖”的却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L先生所带的学生Z同学。我想这件事对L同学的打击很大的,她那么优秀。我觉得我很幸福了,我三年整天“游手好闲”,她勤勤恳恳,最后我们一样,这也太不公平了。当然有一件事,至少我知道,那就是L同学对上面说的那位Z哥有意思,似乎是暗恋吧,迫于Z哥女朋友是我们同班同学的现实,L同学一直把这种感觉埋藏在心理。



平时跟我上课的老师除了上面说的四位,还有一位研究民国史的Z老师,Z老师观点比较激进,讲了很多老师不敢讲的事情。据说我们毕业的那年的10月,Z老师因为在课堂上不正当言论被学校处理了。我的导师讲课很有趣,海阔天空地聊,也不乏抨击现实,算是历史所里比较右的。研究民俗史的L先生讲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民俗史,这位先生讲课最踏实,非常有条理,而且他的学术功底最深厚,他的观点稳中偏右。这三年的我的学术规范训练受他的影响最大。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L先生,讲史学理论、史学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他讲课比较有趣,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在里面。但他的观点也比较右,比方他评价西安事变和以往听到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导师平时比较忙,对我们的指导很少,所以后来请了两个年轻的老师负责具体的学术指导。指导我和Y同学的是C老师,C老师毕业于北大,是北大名家阎步克先生的弟子,我的学术论文就是在C老师指导完成的。


我在HK研究所读研究生三年没什么具体的学术成果,但我觉得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视野大大开阔了。我觉得这种收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并不拘泥于什么研究方向、什么课题,这样其实才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放飞自己。另一个方面在于三年之中结交了很多聊得来的朋友,三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还是Y同学,我们俩无话不谈。虽然和一位X师兄接触比较多,但是比较厌恶他,抠门、眼界小,而且还比较猥琐。让我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位Z哥,Z哥以前在机关工作过,做过领导秘书,他祖父、外祖父都是地市级领导,所以跟Z哥接触往往能够听到他讲一些官场上的事,讲一些人生智慧。我感觉受益很大,更重要的是Z哥为人很正派,做事更多讲求对错较少计较得失。出于他女朋友是我同学的现实,现实中聊得不多,更多是在微信上聊,这种聊天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2017年是毕业季,我们七个大多选择了中学历史教师的岗位,尤其我的一位舍友S同学考上了公务员竟然放弃了,最后选择去了我一所中学。似乎去中学教历史是大多数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但我却要偏离这个趋势。因为我当初考研选择出于两个选择,第一兴趣,第二为了感情。


因此,在就业的时候我依旧本着这两点。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没有耐烦性,所以我想我做不了老师。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教学,觉得那样太枯燥乏味。那个时候男朋友已经在珠三角S市工作了,所以我去那里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的。


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我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就去了S市。到了S市后经历一个漫长的择业期,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觉得就业难得的原因还是自己太随性了、太追求自由了。男朋友也责怪我为什么不去当中学历史老师,我只是笑笑。最后迫于现实,我去了一家企业做了文员,做起了跑腿打杂的活。我很少说我自己研究生毕业,更没有说自己本科211、硕士985,以免自己解释太多。


这些年父母、亲戚、朋友还有老公都不太理解我这些年随性的选择,每次他们疑惑地发问时,我总是一笑了之。幸运的的是唯独那位Z哥了解我,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多人努力一辈子却发现一开始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很多事经历过了就值了,没必要在乎结果。其实我和Z哥有太多的相似,曾几何时我也对他有过好感,也想自己高颜值、高气质能够和他在一起,无奈他对他女朋友太专一了,虽然他女朋友拖累他那么多。但是这样也不错,成为他的红颜知己也很幸福。


已经记不清自己的本科、硕士毕业证、学位证放到哪里了。因为那些真的不重要,自己过得高兴自在才是最重要的。人过而立之年,依旧做文员,可能要面临职业危机,但我很坦然,因为Z哥的豁达人生态度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