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几平米(房子多少平方米)

发布者:陈原一
导读文|坊闻编辑|坊闻在香港的住宅区里,发生这样的一幕一个女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忙来忙去,仔细一看,她是在做饭,再仔细一看,她是在厕所做饭——因为可以看到她那做饭的炉子紧挨着马桶。在香港这个人人挤破脑袋

文|坊闻

编辑|坊闻

在香港的住宅区里,发生这样的一幕:一个女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忙来忙去,仔细一看,她是在做饭,再仔细一看,她是在厕所做饭——因为可以看到她那做饭的炉子紧挨着马桶。

在香港这个人人挤破脑袋也要去的繁华大都市,却有着匪夷所思的辛酸压抑的一幕

其实她居住地叫劏(tang)房。

什么是劏房呢,就是把原本一套完整的房子分成许多几平米的小隔间,用木板隔开。就像我们常见的合租一样,但是却常常是条件不如合租屋,价格还偏高。

01

这个在厕所做饭的女人叫阿娥,是越南人,18年前嫁到香港,因为钱的问题夫妻俩经常吵架,最后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离婚。

在4年前又交了新男友,还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小美妍。但是没想到自己又遇到了渣男,男友并不想负责,觉得女儿是个累赘,他只想自己一个人快活潇洒。

从此以后这个对爱情彻底失望的女人只得自己抚养女儿。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生活得很辛苦。

她和女儿生活在这个七平方米的劏房里。就这几平米的空间,房租却要4000块,面对高昂的房费,他们只能租得起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

在香港,有很多人住劏房、笼房、棺材屋。

阿娥做饭只能在这个狭小的厕所里做,虽然厕所被自己打扫得挺干净,但还是能闻见怪味。

几平米的屋子,小美妍两步路都走到头了,这让母女俩的生活过得无比艰难。

为了让女儿健康成长,阿娥不经常在家做饭,她带女儿买完快餐去外面的公园里,好歹这里空气清新,空间大,是个吃饭的好地方。

但是香港其实有不少人都是像阿娥这种情况,所以有时候公园的位置都被人抢光,如果再遇到刮风下雨,好好地吃个饭都成了一种奢侈。

阿娥现在唯一的愿望可能就是好好给女儿做每一顿饭,然后陪着女儿长大。

02

无独有偶,像阿娥这样的还有少玲,是一个全职妈妈,来香港已经多年,丈夫是保安。月收入有一万,但是对于物价极高的香港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丈夫出去上班,少玲负责照看家里人的饮食起居和带孩子。

他们一家人住在只有五平米的劏房里,空间小得可怜,为了方便落脚,只能将家里的物件一个堆在另一个上面。家里唯一能拿出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餐桌,毕竟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吃饭还是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

这个餐桌又是孩子的课桌,吃完饭孩子就用来写作业。

平时,少玲早上去买完菜后还要去食物银行领一些优惠券,比如面包券、快餐券,还有超市券。因为丈夫挣得不多,只能能省就省。

狭小的屋子被家里的锅碗瓢盆安排得满满的,人连胳膊都不敢随便伸,稍不注意就会打翻东西,所以在这个小空间里,动一下就要小心翼翼地,就连门也只能开一半。

这一天,孩子闹着要吃排骨,少玲买一些回来想给全家改善一下伙食。

她把切菜的案板放在洗衣机上,旁边是冰箱,冰箱上又堆积着做饭的调味料和各种杂物。

以前家里有两个电磁炉,现在为了节省空间,只有一个电磁炉,所以少玲只有炒了菜再去蒸米饭,这样一来,到吃饭的时候菜都凉了。

做饭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在这个小空间里做饭就是一种灾难。

而且吃完饭,少玲就要马上收拾干净,不然房间做饭的雾气就会把旁边的床打湿,这样晚上就没有办法睡了。

到夏天,由于空间窄小杂物多,很容易招来蚊子和苍蝇,这个小小的劏房,哪怕少玲收拾得很勤快,依旧摆脱不了蚊虫的骚扰。

这样的生活是香港底层人民的常态,那么他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03

对于他们来说买房子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房价是他们工资的二十倍,因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分配的福利性住房——公屋,可僧多肉少,他们只能苦苦地等,哪一天排到自己了,自己才有希望。

他们已经来香港五年,排队也排了五年,说出来都是无尽的心酸。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五年前,少玲怀揣着梦想来到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希望在这里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然而,等待她的不过都是赤裸裸残酷的现实,生活最基本的饮食起居就成了问题,更别说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他们一家人现在就希望自己能等到公屋,这样就可以在宽敞的房间、干净宽大的餐桌上吃一顿像样的饭。

说到公屋,就想到了55岁的阿高。他和前几位主人公一样,也住在劏房。

年事已高的他不能做体力活,所以他现在在饭店工作,他不经常回家,对他来说,饭店的空间可比自己的家大多了,住起来也舒服,他的故事让人听起来又心酸又讽刺。

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不足七平米的劏房里,还要和邻居共用厨房和厕所,所以上厕所都要排队,做饭时间也要岔开,因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他们都养成了习惯,基本不会因为这个发生矛盾。

阿高排公屋已经将近十年,如今他已经年过五旬,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挤在这个劏房里,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难受,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只有一年一年地等。

04

曾经因为一部叫《蜗居在香港 - 地球那一边》的纪录片而被人知晓的香港男孩Billy。

Billy说自己从不敢告诉同学自己“家”是什么样子,他更怕有人来做客。

他们一家人也是住在劏房里,在他眼里,那只是个可以栖身的老鼠窝,而看到他的同学都住在高楼里,他心里落差感很大。

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在大学毕业之后赶紧出去找一份工作,供弟弟读书以及帮正在做清洁工的妈妈减轻负担,然后能和他的同学一样可以住在宽敞整洁的大房子里。

Billy懂事又努力,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不一样,因为刻在骨子里的自卑让他不敢和别人交朋友。

房子就是一个人的家,但对很多人来说它就是一个有着天文数字价格的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都要租房,有些人要背着几十年的房贷,大家对生活的热情、对梦想的追逐,都在物欲和现实面前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香港的这种底层人民的困境,在一些香港电影里早都有显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香港爱情故事》这部影片。

《港爱》里面的人,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实际上背后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妥协。

子朗一家五口人都住在拥挤的小屋子里,小小的饭桌上五人脸上神色各异。

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有自己正儿八经的房间的,子朗的小妹甚至睡在连脚都伸不直的上铺。

而另一家的凯琪,由于没有多余的房间,无奈之下和20岁的弟弟挤在同一间屋里。

在香港,多数孩子的童年,都充斥着因为房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们跟父母或者和兄弟姐妹同住一个房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没有条件可以选择自己的爱好,没有空间嬉戏和玩耍,因为这些看得见的现实问题,又引出许多看不见的心理问题。

作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人人都向往的大都市,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05

不只是香港,像他们这样的底层人民,全世界都有。

之前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个韩国摄影师在廉租房住了三年,记录了廉租房里各种租户的生活。

在这种廉租房里,空间狭小,家具简陋,床只有一米,一个一米八的高个子男子睡在上面,连脚都伸不直。

这里空气浑浊,黑暗密闭,墙壁上长满霉菌,四处弥漫着难闻的味道。

但这样恶劣的环境,居然还住着全身插满管子、瘦骨嶙峋的病人

他们身上插着仪器的照片,十分触目惊心。

或许很多人都没办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生活在黑暗处

贫穷带给我们的,可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欠缺,还有自尊心的打压。

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比登天还难。

这样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06

一些看起来繁华的大城市,其底层人民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就像一些人表面光鲜亮丽,但背后有让人想象不到的难言之隐。

年轻人的拼搏应该被人看到,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贫富差距的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今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大家都趋之若鹜向大城市跑去,造成大城市的拥堵不堪,而小城镇却荒无人烟,这样的极端不平衡问题,国家应该重视起来。

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揪心的画面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