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
作者:韩 光
在5月到7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每月出版了一本书,按出版时间的顺序分别是《人生与诗》(上下册)《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战士的深情》。在短时间里,作家能如此高密度地出版自己的作品恐怕不多见,更何况胡世宗已是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呢。不过,知道胡世宗底细的人都清楚,这三本书可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每本书都是经历了“长征”后才与读者见面的:《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是作者1986年重走长征路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给儿子胡海泉的信,而《人生与诗》《战士的深情》更是分别经过了近40年、近60年的创作才完成的。
1982年胡世宗在长山岛参加“春风”笔会时,著名作家浩然建议他不要光写诗,“你有大量可以写散文的素材,你写散文不一定写山光水色,你可以写你熟悉的一个个诗人,这是别人所不容易触及的。”说者有心,听者更上心。正在胡世宗酝酿从哪位诗人写起好时,恰巧收到了《文汇月刊》编辑约他写李瑛的信。原来,《文汇月刊》新开设了“诗人写诗人”专栏,第1期发了诗人徐刚写艾青的散文。李瑛是胡世宗敬佩的诗人,有一年他俩每天还桌挨桌对面办公过。很快,他便写出了散文《满山满谷的红花》,并在《文汇月刊》第2期发表了出来。同年12月,在《文汇月刊》又发表了他写诗人张志民的“剪影”。
胡世宗写的诗人“剪影”,受到了包括众多诗朋文友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鼓励他继续写下去。臧克家建议他写刘征,高洪波建议他写贺敬之和柯岩……胡世宗哪敢怠慢疏忽,于是他先后有四十多位著名当代诗人留下了“剪影”。胡世宗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经常对自己的作品“回头看”,并将自己的新思考新认识加进去,经历了近40年时光的沉淀打磨,终于出版了51万字的《人生与诗》。他是这样评介自己的这部作品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段最令人难忘的最耀眼的诗坛人物志,这些诗人有很多已经谢世了,他们是怎么生活和创作的,对于所有喜爱读诗和写诗的朋友,都是一种启发,一种激励,一种借鉴。”
胡世宗曾于1975年和1986年两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这部书,是由他第二次重走长征路、给正读小学六年级、12岁的胡海泉写的24封信组成的。
谈起写给胡海泉写信的初衷,胡世宗说:“我是想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孩子讲述讲述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重走长征路的见闻和感受,讲述我看到的、听到的难忘的红军故事。我想让孩子从小就认知我们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我想让孩子从小就铭记我们英雄的前辈们是如何克服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这伟大的奇迹的。”
基于这种想法,胡世宗在重走长征的路上,不仅仅记录下自己每一站、每一天的见闻,还将自己最想让胡海泉知道的事,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他。于是,胡海泉隔一段时间便能收到胡世宗的信,发自瑞金、于都、遵义、茅台、安顺,最后一封发自延安。
胡世宗从长征路上回来,脸晒黑了,人也瘦了许多,但那双眼睛更加炯炯有神。胡世宗出发时带着的那大背囊,胡海泉一只手就能拎起来,而胡世宗回来时因为里面装满了收集的珍贵素材,胡海泉却拎不动了。背囊外面还有一个边儿宽大的油纸大竹斗笠,上面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还标着“江西瑞金”几个黑字。胡世宗告诉胡海泉,从老根据地出发时,当地老表赠给他一个斗笠、一双草鞋。可这两样东西,自己舍不得用,因为它们寄托着老区群众深深的情意和殷殷的嘱托。
胡海泉也兴奋地说,每次收到来信后,不仅自己反复看,还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胡海泉所在的中队专门召开了“朗读长征路上的来信”的主题中队会,由课外朗读小组分工朗读这些信,然后少先队员们纷纷走上讲台,用演讲的方式发表感想和体会。
时至今日,当谈及阅读这些书信的收获时,胡海泉仍很激动:“在我看来,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不仅仅是它最后取得的成功,更从中彰显着人类为信仰之光奉献生命的赤诚。父亲的这些信点燃了我少年的梦想,使我在困难面前从没后退过。”
《爸爸讲给孩子的红军故事》于6月出版后,不少学校请胡世宗给学生做报告,每次他都激情满怀地与可爱的祖国的花朵们分享自己重走长征路的感受,每次在最后他都动情对孩子们说:“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长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长征中的红军为榜样,从小就选定要走的道路,并且在漫长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地高歌猛进。”
胡世宗的文学之路起步很早,15岁时便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可他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真正写诗却是在穿上军装之后”。初入军营正是北方的盛夏,连队周围种着的一片灿烂的向日葵,它一下子点燃了他的诗情,很快就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首军旅诗、也是唱给党的颂歌的诗——《战士的诗情》。后来,这首诗在党的42岁生日一天,也就是1963年7月1日那天发表在《沈阳晚报》上。
这首诗发表后,点燃了一位战士的创作激情,胡世宗在苦练杀敌本领的同时,将喷涌的诗句定格在稿纸上。可以这样说,火热的连队生活,给胡世宗成为军旅诗人举行了奠基礼,让他找到了创作诗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谈及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时,胡世宗动情地说道:“回想起火热的连队生活,每天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或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霜。走在行军的路上,每天都不间断我的诗思,最严酷艰苦的时刻,也是我捕捉诗的灵感时刻。我曾到达祖国东北边防最东端的哨所,我曾到达南海西沙的海防前沿,我曾两次重走长征路,我曾在1998年抗洪前线的大堤上与战友们一起同肆虐的洪水搏斗……我写下大量反映战士生活、抒发战士感情的诗篇。”
2020年,胡世宗就想着怎样向党的百岁生日献上自己的一份礼物这件事。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从自己创作出的14部诗集中精选出100首有关“战士”的诗,并从今年元旦这天开始,以“我的诗情岁月”为总标题,每天一首发在公众号里。每首诗的后面,还附有他创作此诗时的思考和发表后的反响,这对读者理解诗的创作经过及所及最想抒发的情怀。100首诗发完后,出版社很快将胡世宗的这些主题鲜明的“战士”诗,以《战士的深情》为书名于2021年7月1日这天出版发行。胡世宗在《战士的诗情》的自序中写道:“这是战士的一片深情,是党的儿女唱给党听的情感真挚的山歌!”
谈及今后的创作打算时,胡世宗说:“我对文学的热爱是终生的,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我的日记写作是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的,它与我就是如影随形,永远伴着我。我已经从2018年开始了‘文化名人书系’的写作,《我与刘白羽》《我与臧克家》《我与浩然》《我与李瑛》四部书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与魏巍》正在编校中,以后我将写《我与张光年》《我与张志民》《我与袁鹰》等,加一起正好是10部书。”
“文学创作是人生无数有意义的爱好之一。我认为文学创作就是做我们生存的记号。岁月将会流逝,文字会让记忆永久地保存下来。珍惜宝贵的人生光阴,用我们青春的文字,写下不愧为伟大时代的生气勃勃的感人的作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将用文字创造出另一个世界。”胡世宗说。
责任编辑:只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