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线是他们的“生命线”,救护车是他们“奔跑的医院”。有这么一支团队,所有成员随时待命,为生命奔跑,为健康护航。他们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不为人所知;他们从事着崇高的职业,却时常忍受委屈;他们拯救着无数的家庭,却不得不冷落了自己的家人,他们是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南宁120,了解这支团队,认识这群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倾听他们不同寻常的故事,探寻他们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从医之路的辛酸与喜悦,并为这支优秀医护团队的骄傲而骄傲。
韦春宝:
让梦想画出华丽的轨迹
“我不是在急救现场,就是在奔赴现场的路上,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争抢延续伤者、病人的生命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从医路上有苦有累,有谩骂有委屈,但每次把命悬一线的病人从死神手中拉回来时,那种欣喜和自豪无法言语,这是我坚守的动力。”韦春宝说。
韦春宝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
自担任急救医生以来,每一次的出诊都令韦春宝难忘,而其中的一次更是让他感触颇深。在一次坠楼事件中,韦春宝赶到现场时,坠楼男子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医生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的眼神中,韦春宝看到了孩子对医生的信任,对医生救回他父亲的期待。“家人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因职业原因,我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希望自己救治的每一位患者都能够脱离生命危险,与家人团聚,这就是我作为医生的最大心愿。”韦春宝说。
韦春宝医生正在救治因醉酒摔伤的患者。
工作时间,韦春宝是一名急救医生,工作之余,他又化身为急救知识的“宣传大使”。2019年2月,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联合南宁日报社推出大型急救科普活动“阿宝说急救”,韦春宝作为急救知识主讲人,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同事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为居民、工人、学生等不同人群量身定制“急救课程”。许多人问韦春宝,急救医生如此忙碌,为何还要利用少有的休息时间去普及急救知识?他回答道:“在日常的救护中,我深知单靠院前急救的力量是不够的,如果能把急救技能传授给大众,那就是给急救医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
韦春宝在急救转运特勤站内。
今年年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成立了急救转运特勤队,韦春宝主动请缨加入战斗。因要与疑似或确诊病人接触,韦春宝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每天大高强度的工作量让他的身体出现了不适,他只能强忍着,他说:“只有把我们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才能让人民群众远离危险。”
梁英琼:
在脸上留下“天使的印记”
今年48岁的梁英琼已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四载,她时刻牢记着自己从医的誓言,时刻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梁英琼主动请缨加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组建的急救转运特勤队,她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先站出来!”
梁英琼穿上防护服与战友们迎疫而战,默默守护百姓安康。
这位在疫情面前无所畏惧的医护战士,在春节前不久的体检中被查出右侧乳房占位性病变,医生建议她尽快去专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对此她选择了沉默,一心冲在抗疫的最前线。
面对分秒必争的战“疫”,随着转运量的增加,防护物资也面临日渐紧缺的困境,为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作为急救转运队重要的一员,梁英琼医生戴上防护装备,穿着成人纸尿裤,不吃不喝,甚至不上厕所,最忙的时候一天转运了36趟。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后,当她卸下防护装备,脸上满是深深的勒痕,她自己打趣地说:“这道痕迹这是天使的印记,得好好珍惜!”
“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决心,多一份迟疑就多一份感染的危险。”梁英琼经常这样嘱咐队友们。
3月3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新冠肺炎急救转运第一批特勤队圆满完成任务。作为第一批特勤队队员的梁英琼自进驻特勤站以来,她与战友们迎“疫”而战,默默守护南宁市民安康,与队员们一共完成了新冠肺炎相关人员600多人次的救治转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诺言,为南宁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梁英琼和同事一起救治患者。
急救医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要时刻紧绷着神经,时刻要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几乎每天的急救工作都要面对生离死别,他们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时间救援。梁英琼说,医者德为先,作为一名急救医生,工作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必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竭尽所能满足病人的就医需要,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的重任。
“呼叫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我们急救人一辈子要牢记的初心和使命。”梁英琼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将精湛的医术和无限的热爱,奉献在她热爱的岗位上。
滕玲玲:
愿在“幕后”贡献所有力量
“不管在什么岗位,作为120的一名急救人,我们都要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调度员滕玲玲说。
滕玲玲认真工作,不断为后方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7岁的滕玲玲此前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有7年时间,如今从院前医生变为调度员,从“台前”走到“幕后”,她并没有感到失落,因为她知道,急救医疗中心的每一项工作都同样重要,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滕玲玲被安排到调度科,“调度员的工作不是接电话派车这么简单,还要承担医疗咨询和与其他部门联动的任务,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不亚于临床出诊的一线人员”。
与一线人员相比,调度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报警人的描述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而报警人通常会表现出紧张、慌乱的情绪,调度员的安抚、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根据报警人的描述,了解现场是否安全,是否还有其他人员被困,是否需要联动其他部门共同处置,我们会不断引导报警人,让他们描述问题的重点,并在救护车抵达之前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滕玲玲说。
这次疫情让滕玲玲深切感受到调度员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疫情暴发之初,人们因为对新冠肺炎不了解出现恐慌情绪,调度科每天的咨询电话暴增,滕玲玲与同事们进入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那段时间,调度员根本没有停歇的机会,每天都在不停地接听和诉说,下班回到家甚至还出现了幻听,感觉电话铃声一直在耳边回响。
压力并没有让滕玲玲退缩,反而让她坚定了信念,她说:“这次疫情,我们虽然不能像一线人员那样冲在最前面,但调度科作为急救队伍的前哨岗,调度员不断地为后方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保证整个团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我们愿意贡献出所有的力量。”
中国医师节致敬最美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