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记忆术”一个简明的定义,你认为它会是什么?
就记忆术的本质看,我认为主要是四点:
记忆术是引导术。
记忆术是触发术。
记忆术是简化术。
记忆术是组织术。
记忆术是引导术。
记忆术是触发术。
记忆术是简化术。
记忆术是组织术。
记忆术是引导术。
记忆术是触发术。
记忆术是简化术。
记忆术是组织术。
——当我们没有学过记忆法,我们对某个事物一旦忘记了,就会根本想不起来,没有任何路径可寻。除了抓抓头皮,没有别的动作可做。
——而记忆术则通过联想,桩子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教我们在一旦记不起来时,还可以顺着那些熟悉的线索去追溯,去顺藤摸瓜。
——就象雅典王子提修斯一样。当他进入到克里特王宫斩杀牛头怪的时候,他手里抓着公主送他的线团的一端。保障他安全走出迷宫回到地面的工具,就是手里的一条线索。
——记忆术最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桩子。这个引导的功能,就是通过桩子来实现的。桩子就像向导,引导我们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人类有两种记忆,自然记忆和人工记忆。记忆技术属于后者。它教人们在记忆中加入了“人工”设置的元素——桩子,联结,图像化等。
——在竞技型记忆术里,桩子作为信息的储存位置不可或缺。地点桩,数字桩,人物桩等等都是外部桩,可用于竞技表演,也能用在学习上。
——但真正在学习上起作用的,是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网状的体系。这个网状体系的背后,其实是一张由众多的词汇组成的语义网络。它原本是英文。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思维同样是这样运行的。
——人类大脑中的纷繁杂乱的知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的。由其中一个联想到与之相关的N个。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当你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某个概念或主题时,是不是正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我说“山本五十六”,你会想到哪些相关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日本,海军大臣。二战战犯。男性。早年留学英国。赌性强。被美国空军伏击而死。
——这种信息辐身的强度,取决于学习者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
——对“山本五十六”有深入了解的学习者,能联想到的信息点就多。对山本一无所知的,最多是认识这五个汉字。
——所以,记忆术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最终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知识储备。你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你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换句话讲,你的语义网络越大,你的知识越丰富。语义间的联结最多,你融会贯通的能力越强。
——《记忆导图》是一本来自德国的记忆法书籍。作者把知识比喻为网状结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纵横交错的网格就像客观的知识体系。当我们开始学习时,先是涂黑其中一个格子。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系统的,专业性的学习,就是一个格子挨着一个格子地填充。
——随意性地学习,就像是随机地填充格子,东一个西一个没有规律。
——你投入学习的时间越多,被填满的格子也越多。当某个区域内的格子都被填满了,就代表你基本上掌握了这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记忆术的作用就在于触发二字。其依据的原理,就是逻辑思维的触发原理。如何让熟悉的内容为我们刚刚记的陌生内容起到提示作用?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我们常说一句俗话“一根藤上的蚱蜢”。同理,如果你可以把要记忆的一个陌生的新信息拴在另一个熟悉的旧信息上,让二者之间有一线相连。那么,就跟提蚱蜢一样,当你拎起其中一个,另一个同样可以被提取出来。
——这在竞技型记忆术中,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奇像联想来达成的。也就是内心的视觉图像。
——要么是两个物品之间的奇像联结,或有趣,或卡通,或夸张,或情境。
——要么是某个地点上出现了某物,或某人,或某景。
——要么是人在做某动作,
——要么是人与某物发生联系,存在互动。诸如此类,等等。
——而在学习型的记忆中,由于大多数的知识点都是抽象的、组合式的内容,如果机械地套用这种奇像联结的方式去处理,就会把一台具有完整功能的机器拆成一堆零件,贮藏,运输起来反而更麻烦。
——学习型记忆术更多是借助记忆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如:
总分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等……
——很简单,比如你面对的是五百字的一篇文章。如果你采用的是原封不动地死记那五百字的做法,那就不是记忆术了。只有当你采用更少的提示信息,通过记忆更少量的资料来记住这五百字的内容,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而这个目的达成,前面我们也用拼图游戏和文物复原的事实来进行说明。毕竟,人脑不能无中生有。
——记忆术无论用什么方法,其实都是在编码。而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记忆的内容更少更精简,更适合大脑去处理,让大脑更轻松。
——这里的组织,当然是对信息进行组织。也包括对信息代码进行编码重组。凌乱的资料,在经过分析,归纳后,会显得有条理。零散的信息,可以按不同的分组进行组合,这样可以一次记住多个信息。
——组织,就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信息在变得精简,有条理的同时,更具逻辑性。变得有道理可讲。
以上,是我自己对于记忆术的四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