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区别就是:学员都是带着目的来参训的。一个学员来参加一个培训项目,一定是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某种知识或技能上的困难。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拒绝处理》,《登台前的紧张利用和怯场消除》,《结构化演讲设计》等。想期待着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所以这就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个老师在这个点上必须有精熟的水平,才有资格去讲给别人。
具体来说,一个合格讲师必须具备五项基本要求:“两严三度”——
1.严格的理论依据。
讲任何课程,必须有严格的学科基础做为理论依据,以保证课程的严谨性。老师讲的每个观点,结论,都必须在对应学科领域中能找得到依据的。比如,去讲销售,必须有严谨的《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基础依据。讲管理,必须有严谨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基础依据。讲正能量,必须有《心理学》作为基础依据。讲TTT(培训师培训),必须有严格的《教育心理学》作为基础依据,等等等等。否则这个老师讲的课程就是没有根基的。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是不一样的,学员都是带着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来参训的。假如某个学员听了某个老师观点和方法后,带着这个方法去工作中应用这个方法,想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但是这个观点或者方法是老师本人为了博人眼球故弄玄虚而信口捏造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误人子弟。所以,每次我做讲师培训的时候,都要求每个想做讲师的学员,“以后你们讲课的时候,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去讲”。
2.严密的逻辑结构
想去做讲师,需要关注的不是自己“讲得痛快”,而是学员“学得充分”。要保证最大程度的让学员把自己所讲的内容吸收进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程组织设计上必须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怎么开场,怎么建立共同话题,怎么导入课程主干,怎么设计课程板块,怎么插入案例,怎么设计结尾,必须按照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心理过程来设计。以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一句话“要学怎么讲,先看怎么学”。所以必须要求讲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按照严密的逻辑结构来设计。
3.理论的高度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一个合格的培训师,必须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深入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保证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认知不肤浅,有深度。否则,自己就没有资格去讲给别人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在编写自我介绍的时候,加上“近两年来,XX老师潜心研究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能靠潜心研究出来?就算是,两年之内能研究出来?任何一个领域,想要真正精通,有两个任务必须完成,一个是长期的对口研究,一个是大量失败实操经验的累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方法。
4.应用的深度
最简单的道理,一个老师去给别人去讲某个课题,首先自己必须先做到。讲销售,自己首先要下过市场。讲管理,自己首先要带过团队。否则他就没有资格教给别人。一个合格的培训师,在自己所讲的课程范畴内,必须有大量的实操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中去做毕竟还是有区别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还要有实操经验,才能有资格去讲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这个课题上有自己大量的实操经验和没有做过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培训界业内也有个共识,一个老师自己做过和没有做过听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5.转化的力度
学员来参加学习,归根结底是要把学的东西落实到工作中的应用层面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最大程度转化为学员的操作层面,最终体现在工作绩效上。这样才是有效的培训。所以,衡量一个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最终还是要看课程得内容,有多少转化成学员的应用方案和行动规划上,即回去以后做什么,怎么做。所以要求课程的转化的力度一定要强。
以上5个标准是一个合格讲师的必备要求。也是一个职业培训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这五项之后,一个人才有资格去给别人去讲课。这个老师才有底气地说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目前企业培训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也和学员渴望一夜暴富的浮躁心理有关。但是无论别人怎样,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浮躁的氛围内做好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老师的称号,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做有真才实学的培训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