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报复心理的危害(报复心重是心理问题吗)

发布者:马夕明
导读□王宇露3月10日,陕西西安22岁的大学生李同学患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双肾萎缩,病情已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医生表示其患病与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关。(3

□王宇露(广西大学)

3月10日,陕西西安22岁的大学生李同学患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双肾萎缩,病情已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医生表示其患病与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关。(3月11日 红网)

无独有偶,今年1月11日,“长沙三名女大学生因熬夜导致卵巢早衰”登上微博热搜;仅一个月之后,“河南驻马店一名20岁青年因熬夜罹患心肌炎”引发热议……熬夜仿佛成为了年轻人生活的“标配”。《2021当代年轻人熬夜报告》显示,69.1%的受访者通常在0点后入睡,超40%年轻人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会熬夜。

为何现如今年轻人如此“偏爱”熬夜?加班、失眠等客观因素固然起着不小作用,但是“报复性熬夜”这一主观心理正影响着不少年轻人,并成为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报复性熬夜”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熬夜行为,也具有“心理补偿”的特点,这使得许多人被困在“报复性熬夜”的泥潭中而不自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少年轻人会因工作、学习压力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机制以寻求放松,进而导致熬夜行为。在快节奏的高压生活下,大学生、上班族等年轻群体白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学习、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多会产生“疲于奔命”之感。在补偿心理机制的驱动下,便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把白天错失的放松机会和时间弥补回来。

而在晚上的休息时间往往是他们能够排除工作学习干扰得以自主安排的时间。一方面,很多人会从自由安排活动的时间支配感中获得快感;另一方面,夜晚是自己难得的独处时间,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地“放纵”自己。

并且,这种“补偿”往往呈现出一种消极的过度补偿状态。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熬夜行为可能影响明天的正常生活和作息规律,但仍不甘愿“就此罢休”,便不断将睡眠时间后延,甚至出现“只要我不睡,今天就还没有结束,明天就不会那么快到来”的心理。在“补偿心理”的支配下,夜晚的放松行为便演变成了“自我消耗或伤害”式的放纵。在“报复性熬夜”产生的满足感的支配下,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熬夜,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个人的身心便受到严重影响。

熬夜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效率乃至正常生活,还会带来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在“报复性熬夜”心理的影响下,人们只将希望和快乐寄托于熬夜,容易对“明天”产生恐惧感和抵触心理,久而久之便消磨了对于生活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熬夜的普遍性已经给年轻群体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使其无法真正认识到这种“报复性熬夜”的危害,更缺乏改变此不良习惯的动力。一方面,熬夜带来的危害具有长期性、缓慢性、潜伏性,年轻群体抵抗力较强,熬夜所致的身体疾病往往会在后期才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只是把熬夜当成了一种青年人的普遍生活状态,并没有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内耗和自我伤害。

“报复性熬夜”实际上暴露了我们在面对焦虑和压力时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当。面对报复性熬夜,我们应提高自制力,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以合适的方式解压,切勿以透支身心健康的方式寻求短暂的放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