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盛中国简介 全家(盛中国的学生有哪些)

发布者:高楠
导读“我的胎教就是爸爸在拉琴”盛中国祖籍江西临川,1941年生于重庆一个音乐世家。父亲盛雪是国立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母亲朱冰为女高音歌唱家、钢琴演奏家。他们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人都从事音乐专业,九个拉


追忆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一)

“我的胎教就是爸爸在拉琴”

盛中国祖籍江西临川,1941年生于重庆一个音乐世家。父亲盛雪是国立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母亲朱冰为女高音歌唱家、钢琴演奏家。他们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人都从事音乐专业,九个拉小提琴,一个弹钢琴 .被誉为“盛氏小提琴之家”。盛中国是家中长子,父母给他取名“中国”,就是“盛世中国”的意思。


追忆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一)

盛氏家族。前排右二、三为盛中国父母,前排左二为盛中国

在这个盛氏小提琴之家里,盛中国的名气最大。2013年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中他作为嘉宾,曾讲过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我的胎教就是爸爸在拉琴。我说话非常晚,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傻了吧,怎么三岁还不会讲话啊。但我会拿着一双筷子,一根当琴,一根为弓,模仿爸爸拉琴,一边拉,一边哼唱出来。所以每当有朋友到家里做客,妈妈就把我搁在桌上,给我两根筷子,我便很认真地演奏爸爸的曲子大家看了哄堂大笑,这成了我家的一个保留节日。

三发的孩子对小提琴有浓厚兴趣,令妈妈很开心。她用木板给他做了把小提琴玩具,琴弦是麻绳做的。这把琴不能发声,可是盛中国在琴上获得了极大乐趣,睡觉都抱着它。

他回忆道:“这把无声的小提琴和母亲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我梦里。母亲为我做的这把琴,在我心中是最珍贵的。”

六岁时,盛中国开始学琴,老师就是他的父亲。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对他要求非常苛刻,甚至显得不近人情。盛中国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不拉琴外,其他时间都要练琴。长大后他承认:“我小时没少受苦,但我不怪父亲反而要感激他,是他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对我的要求是事不过三,一遍两遍就要做到,我必领尽最大努力达到他的要求。


追忆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一)

童年时代的盛中国

父亲不仅教他拉琴,还要求他读《吉文观止》等书。当时他觉得这些东西太枯燥,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启蒙教育非常有益。

盛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父母经常为儿子学琴发生争吵。夏天的夜晚,大家都去乘凉,与盛中国同龄的小伙伴捉萤火虫、做游戏……而他却在屋里练琴,练得汗流浃背。母亲非常心疼,会在旁边用扇子给他送来阵阵凉风。冬天家里非常冷,手指会被冻僵,为了能继续练琴,母亲给他织了一副毛手套,可以把手心包住只露出手指。

音乐奇才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盛中国潜心学琴,七岁那年他第一次在南昌某大学的文艺晚会上演出。随后全家迁居武汉。九岁时他受武汉人民广播电合邀请,录制了一个小时的独奏曲目为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名家的经典作品。这位神童的琴声向全国播出后,在乐坛上刮起了一阵旋风。

父亲经常给他播放唱片,他印象最深的是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的作品。梅纽因少年成名,十二岁登台演奏。父亲对盛中国说:“你和他当时差不多大,好好练琴,你会像他一样。”

1954 年,父亲调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授,当时学院院址在天津,于是全家便迁到了天津。那年盛中国十三岁,他以最高分数考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善于发现人才的首任院长马思聪非常器重盛中国,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

盛中国在学校是个出色人物,各年级的同学们聚在一起时会说,咱们去听盛中国拉琴吧,他拉得特棒。看到大家找他听琴,盛中国问:“你们想听什么曲子?”同学们说:“要听《帕格尼尼随想曲》。”《帕格尼尼随想曲》有二十四首,是小提琴曲目中最难的。盛中国又问:“听哪一首?〞无论同学们点哪一首他都可以拉,大家对他佩服不已。

当时盛中国已经可以演奏高难度的乐曲。没有钢琴伴奏,他就去找钢琴专业很有才华的同学刘诗昆。从此,一把小提琴与一架钢琴的缘分持续了几十年。

1956 年,纪念莫扎特二百周年诞辰专场音乐会举行。在中央乐团管弦乐队协奏下,十五岁的盛中国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同年,他参加全国音乐周,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合作,演奏了马思聪的作品。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成了“白专道路”的代表。

经过马思聪几年的精心调教,1960 年盛中国被选派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科岗。科岗评论“盛中国的左手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后来盛中国才知道,由于所谓的“白专道路”,曾有人反对他出国,他险些失去公派留学的机会。但因琴技过人,他征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苏联专家,专家指名就要他。他从而明白硬本领可以让自己转危为安,可以有机会去做自己天赋能够达到的事。

留苏期间,盛中国观看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芭蕾舞、歌剧和音乐会演出,还经常参观美术馆与博物馆,深人接触俄罗斯和西方文化,从中汲取了丰富营养。1962 年,他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 ,获得荣誉奖,成为一名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荣誉的小提琴家。在国外四年,盛中国不仅学到小提琴艺术,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成熟。1964 年他毕业了,导师对他说“你是个天才,你是属于世界的”,企盼他能留下来。他机智地回答:“俄罗斯有句谚语"做客虽好,但自己家更好。"对盛中国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一个世界的音乐舞台,他的根在中国。

回国后,盛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转年进人中央乐团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已经诞生,他开始演奏这部作品。《梁祝》是根据中国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凄美爱情故事谱写成的一部如泣如诉的动人乐曲。盛中国把交响乐队伴奏改编成钢琴伴奏,放宽了演奏《梁祝》的条件, 从此没有乐队也能演奏。

不久“文革”爆发,盛中国受到了冲击。他认为,人在平时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有到了关键时刻,在非常恶劣的环境里 ,一个人的本性才能真正地显现出来。“文革”是对每个人灵魂的一次严峻考验。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恰恰是因为有了那段磨难,才使他的艺术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演奏技巧很华丽,音乐也很动听,如今变得沧桑而深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拓展,所以经受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未完待续)

追忆小提琴大师盛中国(一)

1962年盛中国在莫斯科第二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