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有关于戏曲的谚语(描写戏曲的谚语)

发布者:陈同林
导读一、一台无二戏对于演员个人来说,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人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一出戏的全台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以剧本的规定情境为依据,互相配合

一、一台无二戏

对于演员个人来说,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人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一出戏的全台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以剧本的规定情境为依据,互相配合,无论是戏中的主要角色还是次要角色,都要为维护全剧表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尽力。

二、千斤话白四两唱

这句话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突显念白的重要性,纠正人们重视唱腔而轻视念白的观念,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到念好是唱好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念白当成是一种“没有伴奏的唱”来对待和处理。

三、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理不服人

无技不惊人,是指演员没有精湛的功力、技巧便不能给观众以审美的艺术享受。无情不动人,是指演员在表演时没有进入角色,没有真挚情感,就不能使观众的情感受到打动。无理不服人,是指演员的技巧和情感体验都要落实到“理”上,包括技术运用合情合理、情感投入符合情理、故事演绎符合戏理。总之,一切技术都要落实到塑造典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宗旨上来。“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理不服人”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体。

有趣的戏曲谚语

四、台上三秒钟,台下三年功

这句谚语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要经过长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锻炼,方能在刻画舞台人物上做到技术运用得心应手、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五、宁穿破,不穿错

这句谚语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都有严的规范性,都要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不能只图好看和新鲜而违背剧情和人物的实际需求。

六、戏不离技,技不离戏

这句谚语是指“戏”不能离开程式技巧,一切程式技巧的运用一定要服从于剧情和规定情境的需要,而不能游离于剧情和人物之外。戏曲程式技巧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术手段。“戏不离技,技不离戏”是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体。

七、戏要三分生

这是要求戏曲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即使所演的剧目是经常上演的熟戏,也依然需要使自己的表演显出某种意义上的“生”,也就是常演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和创造。这样观众看着才有真实感,才富有韵味。

八、字是骨头腔是肉

戏曲演员在演唱时特别强调“字是骨头腔是肉”。也就是在演唱上要始终做到“以字为树木的主干(骨头),以唱腔为树皮或枝叶(皮肉)。皮肉是长在骨头上的,如果没有骨头就无所依从,骨头是皮肉的依靠和支撑;骨头如果没有皮肉的保护,就没有了生命,以此来强调字正和腔圆的主次和互为关系,唱腔的节奏和旋律要随唱词的字音和词义转移。反对那种主次颠倒因腔伤字、字音唱倒和形成“音包字”的现象。字与腔二者是个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有趣的戏曲谚语

九、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这是武戏表演和文戏表演的原则之武戏文唱”的意思是,武戏演员在不减弱武打成分的同时,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状态为塑造鲜明的人物服务。“文戏武唱”是利用文戏当中的武戏元素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在文戏演出中强调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十、逢大必小,逢高必低

这一方面是指身段动作的高与低,另一方面指唱念声音的大与小、强与弱。通过反衬、对照手法的运用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在对比和辩证当中求得和谐,从而达到美听美视的审美境界。

十一、眼乃心之苗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大无神,庙里泥人”。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以角色不同的眼神为表现手段,从而达到在塑造人物上的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有趣的戏曲谚语

十二、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俗语说:“演什么,像什么。”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艺术的真实感,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去体验和表现人物。装是“假”扮,像是“真”演,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创作人物达到假戏真做、以假乱真的艺术境界。

十三、舞台方寸地,一转万重山

这个语是戏曲舞台时空的写意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戏曲舞台讲究空灵写意,一切景致都从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中产生,天上神仙、地上人间、海底龙王、地下鬼魂等各种题材均能表现。这个谚语充分说明了戏曲表演时空灵活性、高度写意性、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