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学会拒绝的意义(人为什么要适当学会拒绝)

发布者:金夕华
导读求人办事,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请求出现新的转机。具体地讲,拒绝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一般拒绝。这是指对

求人办事,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请求出现新的转机。具体地讲,拒绝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一般拒绝。这是指对方虽然当时拒绝你,但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他们对你有一定的帮忙愿望,但由于对你缺乏了解,因此疑虑重重。这样的决定随意性大,改变也很容易。有效的办法是,多接近他们,很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真实面目”,让对方充分和全面地了解你,对方的疑虑消除了,求人也就成功了。

二是执意拒绝。这是指对方在拒绝前,对你有比较深入具体的了解。经过分析、对比、反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或是因为人家认为帮你忙不值得;或是因为你的个性、品质使对方大失所望;或是由于对方的某种固执的偏见。

要改变拒绝者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假如你确认对方是由于固执的偏见而拒绝答应你,则可用真诚的行动去感动对方,使之改变偏见。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三是隐蔽拒绝。这是指对方拒绝你的请求是出于某种心理需三是隐蔽拒绝。这是指对方拒绝你的请求是出于某种心理需要,而不愿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用某些不真实的理由搪塞你。对方不愿说出真实的理由,其情况是复杂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你提出的要求太高,对方无法满足,但又羞于说出本人能力的不足;二是对方对你不放心,对你拿不准,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三是能否对你“特殊关照”决策人意见不一致,觉得没必要把“内政”告诉你。对于这种求助对象,要尽可能弄清其拒绝的真正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对策。或解释说服;或降低自己的某些要求;或等待时机。忍有两种:一种是忍而不发,以忍求安;一种是忍而待发,以忍求变。求人者要特别学会后一种忍。忍是手段,所求是目的。战国七雄的赵国,赵武灵王在位时为公元前352年至公元前299年,当时的赵国国富民强,又因地处中原,常被卷入战争的旋涡,所以广行富国强兵之策比其他国家来得更急切。

赵武灵王经过多年征伐,认为北方游牧民族骑马作战是值得仿效的战术。其机动性大,集散自由,对战场条件适应性很强。于是他想改变自己军队的作战战术,改革颇费了一番周折。

首先,当时的中原服装不适合骑马作战,就要改穿游牧民族的胡服。胡服的下身相当于今人普遍穿着的裤子。要穿胡服并不那么简单。服装式样的改变在中国古代历来是一场大的改革。

决定下达后,预料中的反对势力蜂拥而来。朝中的多数大臣不支持这项改革,主要理由是不能出卖自己的祖宗去穿胡服丢丑卖乖,不能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式样。

面对大批的反对势力,武灵王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他不发王者之威,不以王者之尊强令推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战争的发展、富国强兵的要略,反复地阐述己见,拿出了最大的忍耐力来推行战术革新。

最难说服的是他的亲叔叔,他借口生病不上朝、也不听劝。武灵王知道他“病”在哪儿,于是绝口不谈正题。天天如此,叔叔大为感动,因为彼此都明白对方在做什么。

武灵王的“忍功”终于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目标明确的“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咽得下这口恶气,你才能办得成大事。“你现在只是一个县官而已,今后的升迁须看上司对你的印象而定。要是你的才干一直超过上司,这对于州的长官们的地位是很危险的,那时他们不但不会赏识你,反而会对你产生偏见,你会随时惹祸上身而不自知,又如何发挥你的济世之志呢?我今天多提醒你用心与周围的人协调,适应环境,暂时委屈,实在是为了你将来能有大的作为啊。”

这是宋朝宰相杜衍教导学生的话,它穿越了百年时空界限,对于今天的人一样有着明灯般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