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有位男同学,不太受大家欢迎,经常把自己弄得不合群,显得惨兮兮。
当时,不少人背地里都叫他绰号为——“尬聊”。
一些不明所以的同学,出于好心,曾经主动找他说话,可是说着说着,也经常会觉得气氛真的是越来越尴尬。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位有些书呆子气的男同学,问题主要就出在不太会讲话以及总是有各种方法能直接把话题聊死。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是一种影响力的传递。
如果一开始就让双方频率对接不顺畅,那就很难达成沟通。
在由林裕峰和清水建二两位专家共同所著的《同频沟通:把话说进对方的心坎里》一书中,作者们介绍了在交谈中,极易让话题结束的“封闭式提问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顺便看看在自己的日常谈话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是非题式问句
被称为“是非题式问句”的提问法,简单而言,就是这类提问的答案属于“二选一”。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尬聊”同学。
有一次我想问他要不要和大家去打羽毛球,结果话还没说几句,他看着我手上的羽毛球拍,直接问:诶,咱俩别站在这说话,太浪费时间了。咱俩一起去上自习吧?
当时是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大家都在欢欢乐乐地追剧或者运动。我实在不理解“尬聊”同学怎么能够发出一起去上自习的邀请。
而对于他这样的邀请,只能让人回答“去”或者‘不去”;“好”或者“不好”,于是我只能拒绝,表示现在还不想去上自习。
后来在工作中,我也经常遇到同事请别人帮忙,话还没说两句,就直接不耐烦地问:“我现在有事情,这个文件,你到底能不能帮忙打印一下?”
而这种情况下,一般无论谁听到了,都会觉得很不爽,直接就回答:“不能!”
因为上班的时候,谁是没事情做,不忙的呢?
选择题式问句
被称为“是非题式问句”的提问法,简单而言,就是这类提问的答案属于“多选一”。
一般来说,这样的问句一方面虽然可以导引对方的思维框在设定好的选项上,但前提是前面大家都已经谈到一定的程度,只是对方处在一种犹犹豫豫,还拿不定主意的状态。
这时,才能透过封闭式问句,最后推上一把。
比如说,两个刚刚在单位认识不久的人,还远没熟到可以一起去吃餐饭,我们却贸然地问对方:“要不然一起吃饭吧?西餐?海鲜?还是自助餐?”
对方会想,平常不过点头之交,吃饭那么长时间,有什么好聊的?于是,虽然我们给出的吃饭选择不少,但对方还是会拒绝。
倘若换个场景,假如是两个亲密的工作伙伴,刚刚漂亮地合作完成了一个大项目,这个时候都觉得应该一起吃餐饭,庆祝一下。这时,我们提出各种吃饭的选择才会显得非常合理,更不会被拒绝。
总的来说,封闭式提问法一般会有:是非题式问句和选择题式问句这两种常见的形式。
这样的提问法,最好只用在沟通的最后阶段,尽量不要在开始谈话不久就使用。因为,当双方交谈不久,情境未定的情况下,贸然使用封闭式提问法,会很快就带来这场谈话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