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试析高考英语选择题的弊端
陈书元
摘要: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考试的改革,因为考试的选拔功能,使得考试就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但是我国的高考几十年来,英语学科选择题占的比例太大,既影响了考试选拔功能的发挥,又影响了基础英语教学。本文在笔者个人实验的基础上,对部分高考英语选择题进行客观剖析,由此分析选择题的种种弊端,并提出高考英语考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选择题;选择题的弊端;考试改革;基础英语教学
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转变等多个方面。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正在实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编出了多套新教材,不胜枚举。由此,我们可以说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笔者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是教师,二是考试,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考。因为高考所发挥的指挥棒作用,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客观地讲,我国的高考英语试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例失衡,影响了考试选拔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对高考中的选择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实验研究,以揭示选择题的弊端,旨在呼吁改革高考英语试卷,使高考英语更加公正、公平、科学。
一、研究背景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短短的二十多年间,选择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测试方法的影响力和使用规模远不是其他国家可以比拟的(孔德惠,2003)。八十年代选择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少。1991至1993年试卷结构相同,选择题占全卷85%。1994年试卷结构有重大改革,满分150分,选择题占110分,比例为73.3%,此试卷结构一直延续到2000年。2001全国开始考听力,含听力的考试试卷结构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全国卷。从这段时间的试卷结构变化看,1993年选择题的比例下降了11.7%。但2001年开始又回升了近四个百分点。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命题人对选择题真有点“爱之切”,简直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使用选择题,而国外一些国家却已经发现选择题的弊端,开始批判选择题了。比如,Carroll在1980年提出,“Closed ended multiple-choice tests should only be used on a limited scale,not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measure directly,but also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teaching back-wash.”。Hughes(1981)也认为选择题作为一种间接测试手段,很有局限性。它只能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而不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Heaton(1988)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多项选择题没有考出学生的真实的语言交流能力。
2005年好像带来了高考英语改革的曙光。在2005年高考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了高考样题,样题里增加了新题型即阅读填空题。尽管没有给出分值,至少意味着减少了选择题的比例。结果,2005年的全国卷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变!全国l7套题中,只有上海、重庆、浙江和广东II卷有变化,其余都没有改变。浙江取消了听力,选择题为100分,占66.67%,湖南卷增加了听力填空和阅读填空,取消了短文改错,选择题减少了4.5分,重庆卷增加了听力填空,选择题减少了3分。动作最大的是广东II卷,听力部分除了传统题外,增加了填空题和听写,总分为60分,填空题分值为36分,阅读40分,其中有5分为8选一式的选择题,写作20分。满分为120分。该卷选择题64分,占53.33%。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的高考英语样题基本上采用了重庆卷的样式。这间接表明了选择题只减少3到4分。这些情况进一步看出命题人难以割“爱”!
国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选择题泛滥的危害性。选择题为主的考试达不到考试的目的。考试的目的有两个:有利于教学和有利于选拔(包天仁,2004)。选择题泛滥的中国高考英语试题,这两个目的都没有很好地体现。笔者可以直言不讳地说,选择题的泛滥是我国外语基础教育“费时多,收效低”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选择题的弊端
选择题提供了选择对象,也间接提供了考生猜测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题具有一定的赌博性质。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英语水平可以说为零,结果高考英语却考了60多分(当时英语满分是100分,选择题总分是80分),猜对了80%左右。这个比例很惊人。尽管这是个别现象,但至少说明选择题存在很大的弊端。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论述选择题的弊端。
1.选项多少与答对率的关系
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三选一的选择题答对率就是30%,四选一的选择题答对率就是25%。换句话说,即使不懂英语的人,做三选一的考试也有可能答对百分之三十左右,做四选一的考试也可能答对百分之二十五。下面笔者用实验l来证明这个理论数据是否能站住脚。
实验l
实验目的:测试选项多少与答对率的关系。
被试者:高三学生(他们熟悉试题结构,有涂卡的经验)。
实验过程:笔者只将答题卡发给被试者,不发试卷。首先说明测试的目的:测试被试者的运气。听说测试运气,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人人认真地按照要求涂卡。当然,真正的目的不是测试运气,而是测试选项多少与答对率的关系。但这么说,被试者会认真地涂卡,况且笔者为该班班主任,可以说实验可信度更高。发卡84张,收回84张,有效卡80张。
实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选一的实际答对率为35、14%,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这道题都是四选一。这三道题的平均答对率为24.76%。从这些数据表明,三选一的答对率大大超过30%,四选一的实验答对率基本上与理论上的答对率相符合。这充分证明了选项越少答对的可能性就越大。
通过实验l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参加高考极有可能得30到60分。
2.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点和逻辑关系对答对率的影响
(1)考点个数与答对率的关系
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如果设计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考点,很容易出现考点相互抵消的现象(兰春寿,2005)。这样,本来有四个选项,但只要考生知道其中一个考点,就可能排除两个甚至三个。这样,尽管有四个选项,但实际与有两个或三个选项没有什么两样了。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考点越多,答对率就越大。例证:
If you go by ______ train, you can have quite a comfortable journey, but make sure you get ______ fast one.
(2005 全国卷 III)
A.the;the B.不填:a
C.the;a D.不填:不填
这道题有两个考点,一是by train,by后面跟交通工具,不用冠词,这是初一的英语知识。对于高三学生,A和C已经失去了干扰作用,所以这道题实际就成了二选一了。
(2) 考点档次与答对率的关系
一道题的考点有被考点和助考点。一般来讲,被考点与助考点的难度原则上应该属于同一档次(兰春寿,2005)。现在实验中的课程标准也有分级要求。即使原来的大纲没有分级要求,但考生或出题人自然就以考点出现的年级作为考点级别。比如,如果四个考点中,有一个是初一学的内容,有一个是初二学的内容,有两个是高三学的内容,那么高考考生就很容易排除初一和初二学的那两个考点,很容易就把考点集中在高三的两个考点。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助考点难度低于考点,答对率就可能高于25%。例证:
If it is quite ______ to you, I will visit you next Tuesday. (2005,天津)
A.convenient B.fair
C.easy D . comfortable
easy是初一词汇,comfortable是初三词汇,fair是高一词汇,convenient是高二词汇。如果套上现在的课标级别,easy属于三级词汇,comfortable属于五级词汇,fair属于六级词汇,convenient属于七级词汇。所以C、D两个干扰项失去了干扰的功能,这样,四选一实际上就变成了二选一。
(3)选项的相似点与答对率的关系
所谓相似点就是指选项之间在词汇、语音或意义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大家知道,越相似的东西越难以辨别。命题人也往往运用这一点来加大试题的迷惑程度。根据这一规律,考生就知道排除不相似的选项。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结论:如果有两个相似,答对率就可能是50%,有三个相似,答对率就可能是30%,有四个相似,答对率就可能是25%。例证: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iscuss? (2005,全国卷I)
A.A report. B.A computer.
C.A report on computer.
A和C在意义上极为相似,都是“报告”,所以首先排除B。答案就在A与C中。
(4) 逻辑联系与答对率的关系
在听力和阅读理解中,考生只看命题人的问题和选项,找其中的逻辑联系,就可以排除一个、两个甚至三个选项。即使排除不了选项至少也能了解大意,大大减少听或读的难度,甚至失去了考查听力和阅读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命题人所设置的问题之间逻辑性越强,答对率就会越高。例证: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l2题。(2005,全国卷)
10.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Popular sports events.
B.TV programs people like best.
C.Things people do after work.
11.How did the woman do the research?
A.She talked to people.
B.She sent letters to people.
C.S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news papers.
12.What do most people do in their spare time?
A.Go to movies.
B.Read books.
C.Watch TV.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问题11得知问题10的答案“这两个人在谈论一个研究。”再根据问题12可以推断这个研究是关于人们在业余时间的所做的事情,再根据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问题l2的答案为C即看电视。由问题l2的选项可以大胆地推测问题l0的答案为C,即人们在业余时间所做的事情,再根据常识,研究人们业余时间的爱好最有可能就是通过谈话的方法,所选A。结果三个答案全猜中了。
以上笔者从理论上论证了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性和逻辑性有助于考生提高答对率,下面笔者将通过实验进一步论证。
实验2
实验目的:论证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点和逻辑性有助于考生提高答对率。
被试者:高三学生,84人。
实验过程及要求:把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在半小时之内做完112分的选择题,内容为:听力选择题l8道,单项选择题l5道,完形填空20道,阅读理解20道。正常答题时间为90分钟。要求运用“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点和逻辑关系与答对率的关系”做题,不运用英语知识做答,听力不听,只看试卷,根据试卷所给的信息,进行做答。阅读要求不阅读短文内容,只读问题和选项,通过逻辑联系做答。
实验结果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听力最高分为16.5分,最低分为4.5分,平均得分为11.5,答对率为42.00%,超过了理论上的答对率十二个百分点。单项选择题最高分为l3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分为6.38分,答对率为42.53%,这道题的答对率最高。完形填空的最高分为24分,最低分为1.5分,答对率为33.43%。阅读理解的最高分为24分,最低分为4分。答对率为32%。最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前笔者对一个听力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了特殊训练,这个学生在这次实验中听力得了最高分。
通过实验2,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过一定英语的人可以考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数。
如果不是采用选择题,而是采用填空题,命题人没有提供任何线索,考生不听材料,不读材料又怎能得分?
实验3
实验目的:笔答题与选择题的比较
被试者:高三学生,84人。
实验过程:改写句子。原句为:A man ca11ed Wilson wants to see you.Shall he come in,sir?要求被试者在一分钟之内,将called用两个单词来替换,原句意思不变。
实验结果:只有22人动了笔,其余62人交白卷。动笔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19%。动笔同学写出了6种不同的答案:A. who called B.calling himself C.being called D.he called E.that called F.named with。填A的有5人,填B的11人,填C的1人,填D的1人,填E的1人,填F的3人。填对的只有11人,占总人数的13.09%。
然后笔者把E和F去掉,保留四个选项,叫全班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做选择。结果选A的l7人,选B的41人,选C的6人,选D的5人。共69人交卷,15人还未做出选择。选对人数占总数的48.8 1%,在正式考试中未做出选择的人数一般是没有的,按照理论答对率的25%计算也有4人答对。如果按照实验2的实际答对率42.53%计算,还有7人左右答对。即答对人数会增加到48人左右,占总人数的5714%。
通过理论分析和以上三个实验,笔者总结出高考英语选择题存在以下弊端:
(1)选择题的效度差。所谓效度就是一个考试(包括试题和测试方法)是否能够考查人们期待它要考查的东西(孔德惠,2003 )。选择题是间接考试,不能直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一个中等或中下等水平的考生,选择题部分他可能比他的真实水平多答对40%左右,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优生”。换句话说,高考英语试题的选拔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 。
(2)缺乏公正性。由于命题人提供了选项,也就等于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尽管客观地讲这种机会是均等的,但实际上,成绩本身好的考生靠自己实力答题的比例大于成绩差的考生,自然得到的猜测答案的机会就少一些。
(3)科学性不强。无论多么高明的命题人总是要受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点或逻辑关系等因素的制约,总会给考生提供猜题的机会。
三、高考英语选择题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知道,测试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习者实际语言能力,二是反拨作用。反拨作用分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负面效应表现在:影响了正常教和学的行为。命题人为了确保试题难度,往往是通过加大干扰项与正确答案之间的混淆程度或增加题干的迷惑程度。为了加大其混淆程度,命题人通常是把意义非常接近的词语或者语法项目拿来干扰。有时会出现干扰项也是正确答案的现象。为了增加题干的迷惑程度,命题人有时会编出英语本土人根本不会说的句子,违背了测试材料真实性原则。卢晓仙(2004)认为,英语测试真实性原则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虽然经过加工但仍然让人感觉真实、可信,三是根据真实情景编写,但必须出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或熟悉英语国家生活的人之手,虽是虚构,但仍然符合真实情景。另外,学生受三个错误选项的干扰,往往记不住正确答案,而把错误知识记住了,三个错误选项来刺激大脑比一个正确答案刺激大脑的程度要大得多。这也是学生为什么一道题要一错再错的原因。由于考点个数、考点档次、相似点和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数,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训练答题技巧而不是通过培养英语运用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样,它(选择题)使整个教育陷入失败的境地(包天仁,2005)。由于高考对教学有着“指挥棒”的作用,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往往从高一就开始用高考题型来训练学生,导致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能力,教学往往违背英语教学规律,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成绩越学越差。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关于高考英语试题改革的两点建议
1.增加试题类型
现在的考试题中只有选择题改错题和作文,部分省市有填空题,最多也只有三、四种题型,题型太单一,而且选择题占的比例太大。针对选择题的诸多弊端,笔者认为高考应该减少选择题,增加笔试题,如填空、简答、翻译、听写、造句、改写等,增加口试题。笔答题和口试题都有较高的客观性(孔德惠,2003),只是要用人来阅卷,会降低阅卷速度,增加阅卷成本。但是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
听力部分可以增加填表题、填空题、简答题、简画题。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增加词形填空、翻译填空、改写句子等。这部分不但要增加题型还应增加权重,加强基础知识。这样才有助于杜绝“空中楼阁”式的训练题。完形填空可以增加自由填空或采用从所给词语中选出部分填空的方式。阅读理解可以直接叫学生作答,比如直接写出文章标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情感、词语语意等。
2.克服选择题自身的缺点
(1)听力的“三选一”改成“四选一”。问题不出现在试卷上,只出现四个选项。
(2)命题人尽量克服考点个数、考点档次、逻辑关系、相似点等各种制约因素,命出质量较高的选择题。
五、结语
笔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选择题自身的诸多弊端可导致高考英语的效度不高。这不但影响高校的人才选拔,而且也影响中学的英语教学。因此,笔者建议,必须改革当前的高考英语试卷结构,减少选择题,使之既有利于选拔,又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Carroll,D.Tes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 [M].London:Pergamon Press,1980.
[2] Heaton,J.A.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孔德惠. 我国大规模英语水平考试偏重选择题的倾向亟待纠正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9-10).
[4] 包天仁.素质教育与测试改革 [M].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测试新视角.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5] 兰春寿.对中学英语教师多项选择题审题能力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l).
[6] 卢晓仙.如何从命题角度把握英语测试的真实性原则 [M].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测试新视角.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