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将每单元设置成一个专题,单元最后的习作部分与单元的课文紧密相连,以读代写,以写促读,加深学生对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的理解。
(一)阅读为写作提供多类型的素材
学生进行写作时,必得有话可说。有话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但是学生课业任务繁重,可用来进行直接观察积累素材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学生从书面材料和他人交流沟通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便成为他们主要的素材库。课文和其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不同方面的模仿的素材,一方面,阅读材料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视角、内容进行模仿和创作;一方面,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也能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拓宽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二)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摸清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不同类型的文体,从阅读记叙文中学生学会写作要明确充实;从议论文教学中学生学会写作要有理有据,清楚有力地传达观点;从说明文中学生学会如何清楚地介绍一件事物;从散文的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传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学生仅从课堂教学中学习这些分析文章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各种课堂课后的练习去巩固这些文章分析的方法。最有效地掌握文章描写手法和行文逻辑的方式是进行仿写。通过仿写,学生深入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思维逻辑和技巧的运用。
从阅读和写作来看,文章的分析点往往是一致的。学生学习写人课文之后,可以尝试转变对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角度,尝试带入作者的写作视角,抱着“读作文的人会如何理解这篇作文”的思考再去阅读课文,揣摩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什么,那么学生从阅读中学会的文章的分析方法也就转变成了写作的技巧。
(三)读写结合推动美育
“阅读教材的内容,正是人们立场观点、思想认识、审美情操的反映。”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美育,学生不仅要从中感受并体验语言文字、人物和情感的美,也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不论是义务阶段的学生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三观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都还有待养成,需要老师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课文中的文章主旨和主题意蕴是输出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课文中对待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以及事件的观察角度都会对学生为人处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授小说或名著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人物角色,不仅仅是带领学生掌握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更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作者刻画人物的意义等等。从写人课文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更是观察人物的角度、思考行为的方式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同理心。
学生从课堂学习中学习到了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和对事物感同身受的能力,这些能推动学生在生活中对身边事进行多多观察与思考,放大生活中的体验并且一针见血地抓住人物的要点以及事件的重点。在写作时,学生也能够不断调动自己的联想能力,紧扣生活中的积累与感悟,把真实的体会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