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贵阳中医学校研究生院(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发布者:金同
导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贵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贵州中医药大学备受鼓舞,多次组织全体教职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相关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贵州中医药大学前身“贵阳中医学院”成立。学校于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至今已有42年硕士研究生培养历史,现有487名硕士导师和3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黔地无闲草,处处多灵药。贵州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域民族文化蕴藏着巨大的中医药潜能。半个世纪以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立足地方、服务社会、面向未来,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立足地方

助力贵州中药特色产业

道地中药材作为贵州主要“名片”和“12大特色产业”之一,是全省的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

贵州中医药大学建立健全了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技能培训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建校55年来已培养近5万名优质中医药人才,涌现出了以国医大师刘尚义和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戴永生等为代表的众多名医名家和以陈德媛、何成瑶、杜江为代表的苗医药名家。全省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业务骨干、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家绝大多数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

贵州素有“苗医药之乡”之称,是全国苗医药研发中心。2015年以来,贵州苗药销售产值居全国民族药之冠。以苗药为主的贵州民族医药工业产值持续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贵州中医药大学立足地方,聚焦贵州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助推贵州走出独具苗医药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新路。目前,全国上市的154个地标升国标的苗药品种中,60%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和毕业生开发或参与开发。学校主持和参与研发的苗药产品56个,8个单品年销售额超亿元。

服务社会

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繁荣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贵州中医药大学紧扣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学校以“三个一百”(成立一百个研究中心、一百名博士进企业、一百名专家教授进农村)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中的中药材种植技术难题。

“三个一百”工程成效显著,专家深入农村指导中药材种植技术,并总结形成了《贵州中药材种植技术300问》等10余种实用中药材种植技术读本。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71万亩,年产值168亿元,带动42万贫困人口增收,其中由贵州中医药大学指导种植的有180余万亩。学校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15种重点发展药材的加工炮制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入选贵州省首批100个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科研项目。贵州省领导曾亲笔批示:“中医学院在脱贫攻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大有作为。望再接再厉,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取得更大成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导制定贵州省中医药防治方案,组建起全省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全省累计确诊病例146例中,94.52%接受了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学校两所附属医院研制的“养阴解毒合剂”“柴葛畅原饮”“达原消毒汤”作为预防方通过省药监部门的批准,其中柴葛畅原饮还代表贵州省赴法国参加抗疫工作。

贵州中医药大学百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战“疫”成效赢得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苏娟、张敬杰两位同志分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

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2019年10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全国中医药大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决策部署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作为中药资源大省,贵州中医药事业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已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贵州中药材及苗药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急需培养一大批中药民族药高端研发人才。然而,贵州目前尚无中医药博士学位授予点,贵州地处西部,相较东部地区,在引进中医药类高层次人才方面竞争力弱。未来,中医药类高层次人才的稀缺必将成为影响和制约贵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对于贵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贵州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中,均将贵州中医药大学列为贵州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获持续重点支持建设。

贵州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现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均为省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国医大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名中医等国家级别知名专家、省部级专家近150人。近5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859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14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3年跻身全国中医药院校前10强,连续两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项目2项,是贵州省仅有的在主干学科上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高校。

学校正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现已完全具备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能力,正力争早日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围绕党和国家需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为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杨 柱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兴德)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