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知识网

华中科技大学 论坛

发布者:马龙
导读中国社会科学网讯11月2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协办的第四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1月2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协办的第四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中国战略”,来自海内外各地的学者,以及业界、政界人士参与了此次论坛,围绕如何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论坛同期,举行了“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发布会,和“中美民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5-2016)”发布会。

论坛有主题报告、发布会、巅峰对话三种形式,讨论内容包括国家形象与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中国故事与国际话语权、中国声音与国际舆论、跨国企业与国际品牌战略、跨文化交流与国家传播战略、公共关系与国家软实力等。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詹健主持,他指出,如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国家传播方式,占领国家传播的制高点很有实践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当下国际形式,中国需要担负起大国责任,实现中国梦,达到物质、精神的统一。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教授在国家形象非线性传播模式建构中指出,单一要素的投入,未必带来成正比的国家形象提升,目前国家形象传播缺乏稳态建构,分工协作和路径探索,更需要建构全新的非线性传播模式。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洪俊浩系统阐述了后冷战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挑战与展望,他指出当今中国国际传播需要变“他说”为“自说”,目前正在逐渐显示出效果,依旧任重道远。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对当前中国政治传播中的权利、资本、媒介三种逻辑博弈与多态景观展开探讨,指出政治传播主要有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三类形态,目前中国正在由第一形态向第二形态转变,正在探索政治传播的新境界。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主任李喜根教授以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国际舆论与国际传播效果,认为国际舆论、国际传播效果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他提倡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观察新媒体,通过对新媒体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依靠回答重要事物相互之间的关联,弄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加深对新媒体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了解,进而增加社会的知识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从科技传播的角度,着重科技与人文、艺术的结合,由此提高加强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

虽然我国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在显著增强,但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舆论引导能力显著不足。“失声、失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背景下,此次论坛的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国家传播方式,在内部建立透明的政治生态及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意义。